官制文化

所謂“官制文化”,就是殖民地文化專制、法西斯文化專制。

偽滿文化具有高度集中、壟斷的特徵。一切文化宣傳事業都操縱在日偽統治者所統轄的文化機構手中。日本侵略者給這種文化專制概括了一個恰如其分的名字,叫“官制文化”。很顯然,所謂“官制文化”,就是殖民地文化專制、法西斯文化專制。
新聞、廣播在現代思想文化宣傳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日本帝國主義在侵占我國東北的第二年,便建立了“滿洲國通訊社”,著手壟斷東北新聞通訊機構與事業,排斥和取消中國人民的新聞、通訊自由。1935年10月末,日本侵略者又以“一個國家一個通訊社”的殖民政策,建立了嚴格管轄我國東北新聞、通訊的機構——“弘報協會”,把報導、言論、經營三方面統一起來,實行所謂“官制統治”。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之後,再次強化其新聞通訊機構,使之為侵華戰爭政策服務。1941年根據《國通社法》、《新聞法》、《記者法》,建立起改組的新的“滿洲國通訊社”,由日本侵略者全部壟斷新聞通訊事業。在報紙的出刊與發行上,建立起三個大新聞社,壟斷了整個東北報紙的發行。這就是《康德新聞》社,用漢文出版,合併了18家報社;《滿洲日日新聞》社,用日文出版,合併了3家報社;《滿洲新聞》社,用日文出版,合併了6家報社。1944年5月,隨著戰局的發展,《滿洲新聞》和《滿洲日日新聞》又合併為《滿洲日報》。
“九·一八”事變前,剛剛著手建立的東北廣播事業,在炮火中遭到日本帝國主義的摧殘。“九·一八”事變後,全東北的廣播均由日本帝國主義者所壟斷,建立起滿洲電信電話股份公司。截至1941年,偽滿有18個廣播台。
“九·一八”事變前,東北十分薄弱的出版事業,同樣也在一開始遭到日本帝國主義踐踏。日偽很重視對出版事業的“統制”。“九·一八”事變後在打擊中華民族出版事業的同時,加緊建立由日偽直接控制的出版機構。1937年3月29日,偽滿洲國建立了滿洲圖書股份公司,其任務主要是出版發行和銷售偽滿學校課本、所謂“國策”圖書和其他有利於宣揚建國精神之書籍。1939年,建立偽書籍發行股份公司,進一步把東北圖書發行、圖書進出口工作壟斷起來,同時,也協助偽政府有關文化統治機構從事圖書出版審查工作。1943年建立了偽“出版協會”,這一組織把整個東北的出版事業都控制起來,其中的出版計畫委員會,負責全東北圖書審查和批准出版事宜;生產發行委員會,統轄全東北圖書出版發行工作。在這種集中“統制”之下,就連稍與戰爭空氣不協調的娛樂性出版物,也都被禁絕了。
日本帝國主義對電影的作用也極為重視。“九·一八”事變後,日偽抵制中國抗日、排日影片進入東北,同時大量放映日本反動影片,宣傳殖民侵略政策。日本侵略者組織了“滿洲國電影國策研究會”,聚結了關東軍、滿鐵、偽政府、協和會等各方面的文化宣傳力量,著手控制東北的電影事業。1937年8月21日,建立了由滿鐵和偽政府共同投資的“滿洲電影股份公司”(簡稱“滿映”),壟斷了我國東北的電影事業,包括攝製、發行、管理進出口影片等方面。1942年,偽滿政府又決定把各地電影院的建立和管理工作交給滿映。滿映的權勢更加擴大,完全獨霸了全東北的電影事業。
文藝部門的文學、戲劇、音樂、美術、舞蹈等,在東北有較長的發展歷史,並受“五·四”新思潮的影響較深。因此,日本侵略者在控制這個部門上,頗費周折。最主要的一項措施,是1941年3月23日由偽國備院弘報處提出的《文藝指導綱要》,它成了日本法西斯對東北文藝實行專制統治的反動綱領。《綱要》第一條就毫不隱諱地道出了其反動實質:“我國藝文以建國精神為基調。故從事八紘一宇之偉大精神的美的顯現。並且以移植於這一國土的日本藝文為經,以原住諸民族固有的藝文為緯,吸取世界藝文的精華,織成渾然獨自的藝文。”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日本帝國主義控制下的偽滿文藝,乃是日本殖民主義、法西斯主義的東西。
如果說,1933年《滿洲經濟建設綱要》的制訂,是日本帝國主義從經濟上實行全面“統制”的開始,那么《文藝指導綱要。的發布,則標誌著日偽統治者在把全東北實行思想文化專制政策推進到了一個新階段。根據這個“綱要”,日本侵略者一方面拼湊適應侵略戰爭需要的文藝組織,一方面加緊限制言論自田。在偽弘報處的領導下,偽滿的文藝組織普遍進行了改組,先後建立起偽“文藝家協會”、“劇團協會”、“美術家協會”、“樂團協會”等團體。在太平洋戰爭之後,又拼湊了偽“工藝家協會”、“攝影家協會”、“作曲家協會”、“書法家協會”、“舞蹈家協會”、“徘句①(①徘句,日本詩體一種,由5、7、5共17字組成。)家協會”等團體。這些團體都是由日本侵略者所主持,為侵略戰爭服務的。在弘報處的指揮下,各地各種名目繁多的文藝團體紛紛出籠在侵略戰爭日趨失敗的情況下,這些團體允滿著濃厚的殺氣騰騰的戰爭氣氛。“牡丹江文藝家協會”,會長是牡丹江省副省長(日本人);副會長有一個是日本人,另一個是中國人;顧問共5人,全是日本人,其中包括日本駐牡丹江領事、鐵道局長、憲兵隊長、特務機關長和商工會會長。齊齊哈爾“藝文報國會”領導機構有31人,全部由日本人組成。顧問是偽黑龍江省日本人副省長、日本人鐵道局長、日本人副市長。至於偽滿的文化宣傳機構,更是由軍國主義分子中的骨幹所把持。如日本戰敗前夕,“滿映”理事長和“滿洲藝文協會”會長,就是在“九·一八”事變中扮演主要角色的甘粕正彥;“滿洲弘報協會”理事長高柳保太郎,原是日本陸軍中將、滿鐵顧問。在日本帝國主義垮台前夕,這種軍事管轄文藝的組織,到處出現。那時文藝作者的創作計畫都要送到弘報處去審查,或存檔備案。
1942年,日本在東京召開所謂“大東亞文學者大會”,東條英機特地跑到會上打氣,日本情報局次長、陸軍省部長、海軍省報導部科長等人都在大會上發言,極力鼓吹軍國主義輿論,煽動戰爭狂熱。偽滿政府日本殖民當權者也參加了大會,為“大東亞聖戰,,搖旗吶喊。1943年,偽滿政府召開“決戰文藝家大會”,貫徹“東京會議”的精神,動員日偽作家行動起來,為侵略戰爭服務。關東軍報導部部長長谷川宇一在大會上作了《戰爭與文藝》的報告,號召文藝家徹底為侵略戰爭而寫作,提出什麼文藝要“先行”,作戰爭機器的“潤滑油”。這個期間,有不少日籍偽滿作家,被徵召到關東軍報導部,充當“報導隊員”,到前線或兵營去採訪,為日益敗退無望的侵略戰爭做最後的鼓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