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本

宗本(1020~1099)於1020年在常州無錫出生,入蘇州承天永安寺道升禪師門下,為相國寺慧林禪剎第一祖。

概述

宗本(1020~1099)北宋僧。常州無錫(江蘇無錫)人,俗姓管。字無哲。十九歲,入蘇州承天永安寺道升禪師門下,苦修十年方剃髮受具足戒。又服勤三年,後拜辭道升至池州景德寺,參謁天衣義懷,有所契悟。義懷推舉於蘇州瑞光寺開法,法席日盛,徒眾達五百人。後住淨慈寺。既而蘇州道俗請師往萬壽、龍華二寺弘法,迎者千餘人。
 元豐五年(1082),受神宗之詔,為相國寺慧林禪剎第一祖。開法翌日,帝召至延和殿問道。哲宗詔賜‘圓照禪師’。元祐元年(1086)以老乞歸,出都城,送行者車騎相屬,師臨別教誨,聞者流涕。晚年住平江靈光寺,閉門修禪,專力淨業。元符二年示寂,世壽八十。師所舉揚之華嚴禪,開演華嚴之奧秘,達於圓融之妙。弟子有善本大通、金山善寧、守一法真、修顒真悟、辯良佛慈、延泳正覺等。著有歸元直指集二卷、慧辨錄(別錄)一卷。[五燈會元卷十六、佛祖統紀卷二十七、禪林僧寶傳卷十四、釋氏稽古略卷四]一、

金代官員宗本

簡介
金史初,宗乾謀誅宗磐,故海陵心忌太宗諸子。熙宗時,海陵私議宗本等勢強,主上不宜優寵太甚。及篡立,猜忌益深,遂與秘書監蕭裕謀殺太宗諸子。誣以秉德出領行台,與宗本別,因會飲,約內外相應。使尚書省令史蕭玉告宗本親謂玉言:“以汝於我故舊,必無它意,可布腹心事。鄰省臨行,言彼在外諭說軍民,無以外患為慮。若太傅為內應,何事不成。”又云:“長子鎖里虎當大貴,因是不令見主上。”宗本又言:“左丞相於我及我妃處,稱主上近日見之輒不喜,故心常恐懼,若太傅一日得大位,此心方安。”唐括辯謂宗本言:“內侍張彥善相,相太傅有天子分。”宗本答曰:“宗本有兄東京留守在,宗本何能為是。”時宗美言“太傅正是太宗主家子,秪太傅便合為北京留守。”卞臨行與宗本言“事不可遲”。宗本與玉言“大計只於日近圍場內予決”。宗本因以馬一匹、袍一領與玉,充表識物。玉恐圍場日近,身縻於外,不能親奏,遂以告秘書監蕭裕。裕具以聞。
事件
金史蕭玉出入宗本家,親信如家人。海陵既與蕭裕謀殺宗本、秉德,詔天下,恐天下以宗本、秉德輦皆懿親大臣,本無反狀,裕構成其事,而蕭玉與宗本厚,人所共知,使玉上變,庶可示信。於是使人召宗本等擊鞠,海陵先登樓,命左衛將軍徒單特思及蕭裕妹婿近侍局副使耶律辟離刺小底密伺宗本及判大宗正事宗美,至,即殺之。宗美本名胡里甲,臨死神色不變。金史宗本已死,蕭裕使人召蕭玉。是日,玉送客出城,醉酒,露發披衣,以車載至裕弟點檢蕭祚家。逮日暮,玉酒醒,見軍士圍守之,意為人所累得罪,故至此。以頭觸屋壁,號啕曰:“臣未嘗犯罪,老母年七十,願哀憐之。”裕附耳告之曰:“上以宗本諸人不可留,已誅之矣,欲加以反罪,令汝告其事。今書汝告款已具,上即問汝,汝但言宗本輩反如狀,勿復異詞,恐禍及汝家也。”裕乃以巾服與玉,引見海陵。海陵問玉。玉言宗本反,具如裕所教。金史海陵遺使殺東京留守宗懿、北京留守卞。及遷益都尹畢王宗哲、平陽尹稟、左宣徽使京等,家屬分置別所,止聽各以奴婢五人自隨。既而使人要之於路,並其子男無少長皆殺之。而中京留守宗雅喜事佛,世稱“善大王”,海陵其無能,將存之以奉太宗。後召至關,不數日,竟殺之。太宗子孫死者七十餘人,太宗後遂絕。卞本名可喜。稟本名胡離改。京,宗固子,本名胡石賚。金史蕭玉既如蕭裕教對海陵,海陵遂以宗本、秉德等罪詔天下,以玉上變實之。金史海陵使太府監完顏馮六籍宗本諸家,戒之曰:“珠玉金帛入於官,什器吾將分賜諸臣。”馮六以此不復拘籍什器,往往為人持去,馮六家童亦取其檀木屏風。少監劉景前為監丞時,太府監失火,案牘盡焚毀,數月方取諸司簿帳補之,監吏坐是稽緩,當得罪。景為吏,倒署年月。太倉都監焦子忠與景有舊,坐逋負,久不得調,景為盡力出之。久之,馮六與景就宮中相忿爭,馮六言景倒署年月及出焦子忠事。御史劾奏景,景黨誘馮六家奴發盜屏事。馮六自陳於尚書省。海陵使御史大夫趙資福、大理少卿許竑雜治。資福等奏馮六非自盜,又嘗自首。海陵素惡馮六與宗室游從,謂宰臣曰:“馮六嘗用所盜物,其自首不及此。法,盜宮中物者死,諸物已籍入官,與宮中物何異。”謂馮六曰:“太府掌宮中財賄,汝當防制奸欺,而自用盜物。”於是,馮六棄市,資福、竑坐鞫獄不盡,決杖有差。景亦伏受焦子忠賂金。海陵曰:“受金事無左驗,景倒署年月,以免吏罪,是不可恕。”遂殺之。金史大定二年,追封宗固魯王、宗雅曹王、宗順隋王、宗懿鄭王、宗美衛王、宗哲韓王、宗本潞王、神土門豳王、斛孛束瀋王、斡烈鄂王,胡里改、胡什賚、可喜並贈金吾衛上將軍,惟宗磐、阿魯補、斛沙虎、鶻懶四人不復加封。
編輯本段二、

北宋僧人宗本

概要
宗本(1020~1099)北宋僧。常州無錫(江蘇無錫)人,俗姓管。字無哲。十宗本像
[1]九歲,入蘇州承天永安寺道升禪師門下,苦修十年方剃髮受具足戒。又服勤三年,後拜辭道升至池州景德寺,參謁天衣義懷,有所契悟。義懷推舉於蘇州瑞光寺開法,法席日盛,徒眾達五百人。後住淨慈寺。既而蘇州道俗請師往萬壽、龍華二寺弘法,迎者千餘人。
事跡
元豐五年(1082),受神宗之詔,為相國寺慧林禪剎第一祖。開法翌日,帝召至延和殿問道。哲宗詔賜‘圓照禪師’。元祐元年(1086)以老乞歸,出都城,送行者車騎相屬,師臨別教誨,聞者流涕。晚年住平江靈光寺,閉門修禪,專力淨業。元符二年示寂,世壽八十。師所舉揚之華嚴禪,開演華嚴之奧秘,達於圓融之妙。弟子有善本大通、金山善寧、守一法真、修顒真悟、辯良佛慈、延泳正覺等。著有歸元直指集二卷、慧辨錄(別錄)一卷。[五燈會元卷十六、佛祖統紀卷二十七、禪林僧寶傳卷十四、釋氏稽古略卷四]
編輯本段三、明代僧人宗本
概要
宗本字還源,俗姓曾,名高捷,字雲馭,賓川人。崇禎十三年(1640)進士,官吏部驗封司員外郎。辭官回鄉,居家讀書,精研理學,為人慷慨好施。永曆丁亥(1647),孫可望領兵進雲南後,威脅曾高捷為官,曾堅持不從。為了保全晚節,入雞足山削髮為僧。在天池山下建白雲居,晝夜參究佛理,精勤不息。
事跡
白雲居門內秋色池上有橋,宗本平素送客不過橋。一天,大錯和尚與眼藏來訪,送別時,宗本不覺,走過橋去。眼藏說:“源公今天送客走過虎溪了。”三人大笑而別,人因此稱為“三笑橋”。宗本隱居雞山20年,卒年80歲。詩文著述多已散失,《雞足山志》存三首,茲錄《詠古雪齋丈室》詩:客到青城不睡,雲移碧站無心。卒我山中歲月,任他世上睛陰。
編輯本段四、

西藏舊制官名

官名。藏語音譯。藏語“宗”為城堡之意。西藏地方政府舊制,以宗為地方行政機構,相當於縣;宗本為地方行政官,每宗一或二人。清乾隆末定製,宗本最高為五品。1959年廢。

相關

佛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