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廟之祭西向

宗廟祭祀時向西南行禮,是在室內的祭奠。神主收藏在西面的牆壁,因為那兒是活人居處的部位。對著藏神主的石室而祈禱,所以要向西面祭奠。

作品原文

宗廟之祭西向者,室中之祭也。藏主於西壁,以其生者之處①奧也。即主柘而求之,所以西向而祭。至三獻則屍出於室,坐於戶西南面,此堂上之祭也。戶西謂之�,設�於此。左戶、右牖,戶、牖之間謂之�。坐於戶西,即當�而坐也。上堂設位而亦東向者,設用室中之禮也。

作品注釋

①生者之處:活人居住的地方。

作品譯文

宗廟祭祀時向西南行禮,是在室內的祭奠。神主收藏在西面的牆壁,因為那兒是活人居處的部位。對著藏神主的石室而祈禱,所以要向西面祭奠。三獻之後屍從室里出來,坐在門戶的西側面向南,這是在堂上的祭奠。門戶以西稱為�,因為�設在那兒。門戶以西,窗子以東,門戶與窗戶之間叫做�。坐在門戶的西側,就是背靠�而坐。到了堂上位次也要朝向東面,是設定位次用室內祭奠的禮節。

出處簡介

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筆談》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依次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機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補筆談》三卷,包括上述內容中十一門。《續筆談》一卷,不分門。全書共六百零九條(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地理、氣象、醫藥、農學、工程技術、文學、史事、音樂和美術等。在這些條目中,屬於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方面的,約占全部條目的18%;屬於自然科學方面的,約占總數的36%,其餘的則為人事資料、軍事、法律及雜聞軼事等約占全書的46%。
就性質而言,《夢溪筆談》屬於筆記類。從內容上說,它以多於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並闡發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
《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

作者簡介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漢族。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帶,後隱居於福建的尤溪一帶。公元1063年(仁宗嘉�八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公元1072年(熙寧五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1082年(元豐五年)以宋軍於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