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蜀華中國民族學理論探索與實踐

版次: 裝幀: 開本:

基本信息
作 者: 宋蜀華 著
出 版 社: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810560450
出版時間: 1999-04-01
版 次: 1
頁 數: 350
裝 幀: 平裝
開 本: 32開
所屬分類: 圖書>社會科學>民族學
內容簡介
《宋蜀華:中國民族學理論探索與實踐》分上下兩編。上編是中國民族學理論與方法的探討。下編則是實地研究與歷史的探索。 《宋蜀華:中國民族學理論探索與實踐》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筆者多年來探索中國民族學理論與方法的一些粗淺認識。關於民族學一詞,歐洲大陸傳統上一般稱民族學,美國一般稱文化人類學,英國稱社會人類學,然而三者在研究對象、學科史及方法論等方面基本等同,很難說有什麼區別,只是在各學派的學術傳統和研究的著重點等方面不盡一致。因此《宋蜀華:中國民族學理論探索與實踐》行文中有時民族學和文化人類學並用。 西方民族學和文化人類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民族社會及其文化的研究,各有立論和見解。對此,可供我們借鑑,取其精華而去其糟粕。對於西方民族學在田野工作中總結出的調查研究方法,如社區研究、跨文化比較研究、參與觀察、深入訪談以及主位與客位研究方法等,對中國民族學者也是有用的,但卻有不足之處。這是由於西方傳統的民族學和文化人類學的一些概念和方法,一般說來,多從研究一些比較簡單、後進的,且自身無文字記載的民族社會發展而來,往往注意橫向的比較研究,而忽視歷史的縱向探索。這與中國民族社會的實際情況有明顯的差異。中國則是地域遼闊、歷史悠久、王朝代興、民族眾多、關係複雜、發展不平衡而又地區生態環境差異極大的民族社會。雖然有些少數民族沒有文字,但鄰近有文字的民族或漢族一般都有對他們的記述。而且各民族在歷史發展中互相接觸和影響,建立了密切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聯繫,已經形成了多元一體的大格局。因此,要對它進行民族學和文化人類學的研究,什麼是更有效的研究方法,就有必要去認真探索了。 中國的民族學研究要為中國各民族服務,必須符合中國的國情,才能植根於中國土壤,換言之,必須中國化。關於中國化,吳文藻等先生首倡,費孝通、林耀華等先生已做出了貢獻,現在中國民族學和人類學者正在繼續努力。這是一個不斷前進和創新的過程。在中國化過程中通過繼承(中國固有的經驗)、引進(對我們有用的經驗)和創新,引出新的概念和方法論,則不僅是單向的中國化,且可對國外民族學和文化人類學研究複雜的民族社會提供經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