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易元吉猴貓圖卷

宋易元吉猴貓圖卷

【文物現狀】現藏 畫中二小貓,全身毫毛皆用纖細的筆線,筆筆絲出,再加色暈染。 畫家除了在此展現出精巧的畫技外,捕捉動物生態,更有其獨到之處。

【名稱】宋易元吉猴貓圖
【類別】中國 古畫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 台北故宮博物院
【簡介】
卷,絹本,縱:31.9公分,橫:57.2公分。
易元吉(約活動於十一世紀後半葉),湖南長沙人。字慶之。天資穎異,善畫得名。初工花鳥專門,但當他看到趙昌(北宋花鳥畫大家)畫作後,乃大為折服,認為要能成為名家,唯有擺脫前人舊習,於是他在湖南、湖北一帶搜奇訪古,深入萬守山區,觀察猿猴等物,經年累月,終有所得。他又曾經在長沙住所後,開鑿園圃、水池,蓄養水禽山獸,觀察它們的動靜作息,所以他的畫作極富有生趣,並且以畫猿為名。
本圖畫孫猴兒一隻,脖子上圍綁著粗繩,圈系在地,兩隻小花貓,大概路經此地,不經意中,一為猴兒挾抱,另一則驚避回顧。畫中二小貓,全身毫毛皆用纖細的筆線,筆筆絲出,再加色暈染。黃花貓斑紋處是以淡赭墨染繪,毛色層次井然分明。盤坐在地的猴兒也是采同樣手法處理,然而毛髮更見豐盈毛絨,多而不亂。畫家除了在此展現出精巧的畫技外,捕捉動物生態,更有其獨到之處。無論是調皮搗蛋的頑猴;或是它懷中畏怯無奈的小貓;或是一旁怒目嘶叫、張牙舞爪的倖免者,這三者間生動的神情,及合於本性、出於自然的瞬間互動,都藉由畫家敏睿的觀察,和傳神的畫筆,鋪陳出如此富有戲劇效果的畫面。作者傳神體物的繪畫表現,足能成為北宋人寫生寫實的藝事風格代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