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健[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兩院院士]

宋健[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兩院院士]

宋健生於1931年12月29日,山東榮成人,194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5月參加工作,前蘇聯莫斯科國立鮑曼技術大學研究生畢業,博士,研究員,兩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院長,著名的控制論、系統工程和航空航天技術專家。2015年12月8日,兩院資深院士聯誼會理事會擔任工作委員會主任。 宋健院士在控制論研究、航天技術和人口控制論等方面做出了系統性、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為推動中國科學技術事業的進步和發展及“科教興國”戰略發揮了重要作用。1998年宋健院士榮獲何梁何利基金授予的“科學與技術成就獎”。1988年時任國務委員兼國家科委主任、黨組書記的宋健,曾視察過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觀測站。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宋健[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兩院院士] 宋健[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兩院院士]

宋健,1931年12月生,山東榮成人,194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5月參加工作,前蘇聯莫斯科包曼工學院研究生畢業,博士,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1945年至1948年任山東威海衛市政府通訊員、發員、農村工作隊隊員。

1948年至1953年在山東膠東區黨委幹校、山東工業幹部學校(濟南大學前身)、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外語學院等院校學習。

1953年至1960年在蘇聯莫斯科包曼工學院學習、研究生。

1960年至1965年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控制論研究室副主任。

1965年至1966年任七機部二十六所副所長、黨委副書記。

1966年至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衝擊。

宋健[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兩院院士] 宋健[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兩院院士]

1968年至1970年在甘肅酒泉國防科委二十基地工作。

1970年至1978年任七機部二院生產組副組長。

1978年至1981年任七機部二院副院長。

1981年至1984年任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七機部總工程師,七機部副部長,航天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1984年至1986年任國家科委主任、黨組書記。

1986年至1993年任國務委員兼國家科委主任、黨組書記。

1993年任國務委員兼國家科委主任。

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1992年1月,當選為中科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4年4月,被聘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1994年6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主席團成員。

1994年11月,當選為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

1998年6月至2002年任中國工程院院長。

2000年2月,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是歐亞科學院院士。現任中日友協會長。

2009年12月,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法學博士。

宋健行星

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榮譽。

宋健[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兩院院士] 宋健[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兩院院士]

2015年3月16日,中國工程院、何梁何利基金和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台共同舉辦的“宋健星”命名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北京隆重舉行。

命名儀式上,周濟宣讀了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的賀詞:向宋健院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熱烈的祝賀!宋健院士是我國傑出的戰略科學家,為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學習宋健院士高尚品格和治學精神,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科技強國、實現中國夢勇挑重擔、建功立業!

萬鋼向宋健頒送“宋健星”命名銅匾;朱麗蘭致辭,並宣讀了“宋健星”國際命名公報;李靜海向宋健頒送“宋健星”命名證書,並與王玉普共同為“宋健星”銅匾揭幕;徐匡迪、侯建國、楊戟分别致辭。

楊戟在致辭中表示: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將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國際編號為(210210)號小行星命名為“宋健星”,體現了國際社會對宋健院士科技成就的褒揚。宋健院士榮獲小行星國際命名乃是實至名歸,我們通過“宋健星”的命名來表達對他的崇高敬意!

宋健出席會議並講話。他首先對紫金山天文台表示感謝,將小行星的命名比喻為何梁何利基金以及紫金山天文台為他頒的一朵“小紅花”,並引古據今,通過回顧世界天文學的發展歷史和成就,鼓勵中國天文學家不斷努力,探索生命和宇宙的奧秘,取得更多的發現。

“宋健星”是紫金山天文台於2007年8月16日,用盱眙天文觀測站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的,後續得到了Lowell天文台、卡塔琳娜天文台、萊蒙山天文台、美國林肯實驗室、Steward天文台和哈里阿克拉天文台Pan-STARRS計畫等6個天文台站的多次觀測證實,並進一步計算出它的精確軌道。

國際小行星中心於2009年3月給予210210號國際永久編號,經紫金山天文台提名,2014年10月8日榮獲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正式命名為“宋健星”。

主要成就

宋健[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兩院院士] 宋健[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兩院院士]

1985年發起了“星火計畫”,1988年主持制定了“火炬計畫”。曾領導和主持了中國反彈道飛彈武器系統的研製,在工程控制論和人口控制論方面有傑出貢獻。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87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際數學建模學會最高獎──艾伯特·愛因斯坦獎,何梁何利基金1998年度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自20世紀50年代擔任行政工作起,先後發表科學論文160餘篇,科技著作10餘種。著有《工程控制論》、《人口控制論》、《中國人口控制:理論套用》(英文)等,主編有《現代科學技術基礎知識》。

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三至十五屆中央委員。

精通俄語、英語。喜歡中國古典文學。

2015年3月,榮獲小行星國際命名。

家庭生活

夫人:王雨生,航天工業總公司民品司總工程師。有一雙兒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