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澄泥蕉葉硯

宋代澄泥蕉葉硯

硯作蕉葉形,硯面周緣依葉形局部微向內捲曲,並陰刻葉脈紋理;硯背周緣作三葉重疊形,滿刻葉脈紋理。硯面受墨處遺留墨痕,周緣陰刻葉脈紋理間陰刻楷書清高宗御製詩:「庫貯懋勤閱歲時,幾曾綈幾一陳之。豈無遺者聊令檢,遂有賁如屢得奇。曩異李郎紫雲割,菴疑懷士綠天披。珊瑚筆架琉璃匣,彼所知哉斯豈知。」陰刻楷書款:「乾隆帝御題」,並陰刻篆文印:「比德」。

宋代澄泥蕉葉硯

簡介

十至十三世紀
縱22.7公分
橫11.2 - 3.6公分
厚2.3公分

概述

硯作蕉葉形,硯面周緣依葉形局部微向內捲曲,並陰刻葉脈紋理;硯背周緣作三葉重疊形,滿刻葉脈紋理。硯面受墨處遺留墨痕,周緣陰刻葉脈紋理間陰刻楷書清高宗御製詩:「庫貯懋勤閱歲時,幾曾綈幾一陳之。豈無遺者聊令檢,遂有賁如屢得奇。曩異李郎紫雲割,菴疑懷士綠天披。珊瑚筆架琉璃匣,彼所知哉斯豈知。」陰刻楷書款:「乾隆帝御題」,並陰刻篆文印:「比德」。
依據清高宗御製詩可知,這方硯原收貯在懋勤殿,待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初,已陳設於清世宗以來一直作為皇帝的寢宮之養心殿。民國章唐容所輯《清宮述聞》卷四曾載:「凡文房四事,由各等處呈進賞收者,預備上用、頒賜各件,皆收貯懋勤殿。」懋勤殿是乾清宮附屬宮殿,雍正四年(1726)以前乾清宮仍為清帝寢宮。因此,這方澄泥硯一直受到清前期皇帝的重視,乾隆帝後期編纂《西清硯譜》(書前有清高宗四十三年,1778,戊戌孟春所題的序)時,即將此硯收錄在第四卷中,以示慎重。

中國的名硯

作為一種書寫工具,在現實社會中的套用性已是很低,但它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是一種有著很高觀賞價值的文物性工藝品,而且只要是中國的書畫藝術存在,硯的實用價值就依然存在。名硯的可貴之處,不僅僅表現在它外在的質量上,還有著更深一層的文化內涵--將歷史與文化溶入不足盈尺的小小硯台之中,成為家庭和文人雅士觀賞、收藏、饋贈親友、陶情怡性之硯林佳品。
澄泥硯台
元長方石硯
宋青石雕魚紋硯
宋舊端石鵝硯
宋三堂款陶硯
唐箕形陶硯
漢十二峰陶硯
明澄泥風字硯
清澄泥石渠硯
清端石瓜田硯
清端石雲紋硯
清端石醉翁硯
明端石琴式硯
明澄泥夔紋硯
宋代澄泥蕉葉硯
清顧二娘蕉月硯
明端石雕九龍雲從硯
明澄泥蟠螭紋長方硯
漢辟邪蓋三熊足石硯
唐李顥款風字形硯
明隆慶端石長方硯
菊花石秋潭菊形硯
清乾隆端石鼓式硯
宋代歙石龍尾太極硯
宋代雘村石風字硯
宋代端石雲龍九九硯
清乾隆松花石蟠螭硯
清乾隆歙石荷葉式硯
明乾隆御題端石龍池硯
明青石魚子紋長方硯
宋端石雕蟾紋長方硯
明端石漱石銘長方形硯
明端石高空懸月抄手硯
清乾隆歙石井字大方硯
清乾隆端石書卷式小硯
清乾隆端石壽山福海紋硯
清乾隆歙石瓶池長方硯
清澄泥乾隆御製賞硯
清康熙端石雙龍硯
清代銀鎏金嵌琺瑯硯盒
清田黃石雕異獸書鎮紙
清松花石海水龍紋長方硯
明白鶴山人端石長方硯
清雍正款松花江石硯
清歙石雙螭壽字池長方硯
清康熙松花江石桃式硯
清乾隆澄泥仿古石渠硯
清康熙莘田款端石硯
明清萬斯同銘端石瓜式硯
清康熙松花江石瓜池硯
清康熙莘田款端石東井硯
清康熙五彩長方形瓷暖硯
漢代未央官東閣瓦硯西清硯
清代雍正端石福壽萬年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