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湖田窯青白瓷觀音像

宋·湖田窯青白瓷觀音像

宋·湖田窯青白瓷觀音像是宋代文物,屬於私人藏品。

名稱:宋·湖田窯青白瓷觀音像
年代:宋
身披廣袖通肩外衣,袒胸露腹,瓔珞飄帶環披,腰腹間有飄帶作結纏繞;右腿翹起,右臂自然斜搭膝上,閒散自在,悠然瀟灑,端坐在一隻上仰下覆倒扣相連自然而成的重瓣蓮座之上。整座佛像及蓮座均施青白釉,釉色瑩潤似玉,積釉深處色呈湖水深綠之色,細觀釉面隱現冰裂之紋。此自在觀音坐像,堆塑精細,端莊嫻雅,神情慈穆,品相老氣開門,系北宋湖田窯青白瓷精品之作。
宋·湖田窯青白瓷觀音像

在中國民間神譜當中,觀音造像是一個數量最多、工藝品種最全、造型形象最為豐富的神祇。不同時代的觀音藝術形象既打上了各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印記,又集中反映了中國民間造像藝術的智慧,表達了不同時代的思想情感與審美要求。宋代的觀音造像在唐代的發展基礎上,造型已完全跳出了程式化的格局,或坐或立,姿態自然,婉轉多變。這一時期的觀音造像的基本特徵為:體態豐滿,慈眉安詳,開臉清晰,端莊大方,流露出一派自在安詳的少女清純秀麗的氣韻。細品這尊青白瓷自在觀音坐像,其堆塑精細,造型端莊嫻雅,神情自在慈穆,具備宋代觀音造像的時代風格特徵。
再來討論這尊青白瓷觀音像的胎質、釉色以及製作燒造之工藝特徵。這尊青白瓷觀音像,胎質細膩,胎體薄可透光,釉面滋潤光潔,色澤青白,積釉深處色呈青綠湖水色,器表釉淨光潔,如同青白之美玉。佛冠之雲紋,衣飾及飄帶、瓔珞之堆貼捏塑,手法洗鍊,生動準確,極具神韻。此自在觀音像之服飾裝飾刻畫極其精細,不僅在外表直觀表現之上追求細節精緻之美,而且在目光所不能及的細節處理上亦十分講究。如在其廣袖通肩外衣之底部就刻畫有服飾皺褶之紋路,實屬難得,可謂獨具匠心。該觀音坐像之底部墊燒痕跡。宋代湖田窯青白瓷之燒造工藝,採用匣缽裝燒,在器足或器物之底部以墊餅或立柱支燒,故其圈足或器物之底部均留有醬褐咖啡色之墊燒痕跡,此為鑑別青白瓷古舊新老之重要標識。此尊觀音坐像之底部墊燒痕跡醬褐咖啡之色及深褐痂狀之墊痕自然清晰,老氣開門,符合宋代景德鎮青白古瓷燒造之工藝特徵。
我們再來分析這尊觀音坐像之服飾時代特徵。任何藝術的創作均離不開產生這一藝術作品的社會生活,也就是說,任何藝術形象的創造均或多或少地保存著產生這件藝術作品的時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印記。宋代婦女有頭上戴蓋頭之俗。當時的這一宋代婦女的蓋頭佩戴風尚是在唐代風帽的基礎上改制而成。其形式與唐代的風帽相似,宋人李嵩《貨郎圖》和《市擔嬰戲圖》中繪有其樣式。這種蓋頭的製作方法比較簡單,即用一塊帛巾,將覆蓋頭部的部分縫製成一個風兜,戴時套在頭顱上,露出臉面,多餘的則作結披搭在背後。宋人《耕織圖》中的農婦,江蘇泰州森森莊宋墓出土的女木俑,均戴這種特點的蓋頭。這尊觀音坐像之後背,注意其頭部特殊佩飾顯然亦有這種宋代婦女普遍流行的蓋頭裝飾的特點。這一細節,也進一步說明了這尊觀音造像的時代特徵,為鑑定此尊宋代自在觀音的燒造年代提供了一個有力的佐證。
綜上所述,這尊青白瓷觀音像是一件反映宋代湖田窯所燒造的青白瓷人物堆塑藝術成就的精品之作,具有很高的研究、鑑賞和收藏價值。
南無觀世音 師子無畏音 大慈柔軟音 大梵清淨音。自古以來,觀音在世人的心中皆是一個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的大善之神的化身。九法界眾生,無論是內在身心疾病綿纏,煩惱困擾,外在人事逼害,意外苦厄;或無論是生理上,心理上,事業上,人事上,甚至聰明智慧型,菩提上進,乃至佛果,凡有所求,但能一心稱念菩薩聖號,菩薩即以千眼照見,千手護持,令其離苦得樂,稱心如意。千古世代,又有多少人曾以觀音作為自己的精神寄託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