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師範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

安陽師範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始建於1984年,其前身是安陽師範專科學校馬列主義教研室和思想品德教研室,2000年4月改名為馬列主義教學部和思想品德課教學部,2005年3月,在馬列主義教學部和思想品德教學部的基礎上,合併成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是院黨委、行政直屬系處級教學單位,承擔著全校一萬餘名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任務。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創辦至今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了20年的難忘歷程。20年來,在院領導的關懷扶助下,加之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 教學部從教學、科研到隊伍建設,發展迅速,取得可喜成績,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一致好評。

簡介

安陽師範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始建於1984年,其前身是安陽師範專科學校馬列主義教研室和思想品德教研室,2000年4月改名為馬列主義教學部和思想品德課教學部,2005年3月,在馬列主義教學部和思想品德教學部的基礎上,合併成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是院黨委、行政直屬系處級教學單位,承擔著全校一萬餘名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任務。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創辦至今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了20年的難忘歷程。20年來,在院領導的關懷扶助下,加之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教學部從教學、科研到隊伍建設,發展迅速,取得可喜成績,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一致好評。

現況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現有教職員14人。其中專職教師13人,辦公室1人。
職稱結構:副教授7人,講師4人,助教2人,館員1人。
學歷結構:研究生5人,本科9人。
年齡結構:35歲以下3人,36-49歲7人,50歲以上4人。
可以看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教師結構基本合理,師資力量較強,能夠完成所承擔的教學任務。
院領導非常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的建設,不斷加大投入,提高整體實力,在課程設定、教師配備、師資培訓、教學改革等方面,均能按照國家和省兩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有關政策和規定執行。
學院於1990年就成立了“兩課”領導小組,正副組長分別由主管“兩課”的黨委副書記和副校長擔任,成員有宣傳部長、教務處長、“兩課”主任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由黨委領導,重大問題由“兩課”改革領導小組討論,提交黨委審定,具體工作由宣傳部和教務處負責組織實施。每學期學校召開一次黨政聯席會議,研究“兩課”工作。1996年,校黨委專發檔案《關於我校“兩課”教學工作的改革意見》,領導我校“兩課”的建設與改革。
不少校級領導,積極承擔“兩課”教學任務,撰寫科研文章。主管“兩課”工作的副書記、副校長、宣傳部長、教務處長及各系黨總支書記副書記均為“兩課”兼職教師,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

教學管理

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課程設定、教學時數、教材使用完全符合國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廳有關規定。一年級各系開設《思想道德修養》(36課時)、《法律基礎》(36課時)、《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54學時)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36課時),二年級各系開設《毛澤東思想概論》(36課時)《時事政策》(18課時),三年級各系開設《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72課時)和《當代國際經濟與政治》(36課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所用教材一律是教育部或省高工委組織編寫的通編教材。

為規範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教學工作暫行規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關於加強教研活動的意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科研獎勵條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教書育人條例》等。

總的來說,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計畫周密、制度健全、運行有序。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全體教師正在穩步實施教育部的教學新方案。
教學改革
教學部一向重視教學改革,多年來全體教師致力於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的改革探索,嘗試了一些提高教學針對性和說服力的有效措施,取得突出成績。
課堂教學求真務實,績效突出。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教學部要求每位教師,課前認真嚴密備課,針對學生特點,寫出比較詳細的教案,精心製作出自己認為比較滿意的教學課件;課堂上採取學生樂於接受的教學方法,運用電化教學等先進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手、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後及時總結,發揚優點,改進不足。
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近年來,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學生要求的不斷提高,傳統的以教師和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多媒體教學的套用已成為教學改革的必需。藉助多媒體技術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採用適當的立體圖片、聲像資料,加上教師的講授和直觀操作,可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擴大信息量。
寫作小論文。“兩課”各課程組都把指導學生撰寫論文列入教學計畫,每門課都布置5——10個選題範圍,教師在資料收集、理論聯繫實際等方面進行指導,要求學生在一個點上深入研究,學習如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使學生通過論文寫作,深化理論認識,提高人文素養。如"鄧小平理論概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圍繞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理論之間的關係等問題,突出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之間既相承相繼,又開拓創新的關係,要求學生在閱讀相關論著的基礎上另立具體論題;教師在課餘時間對學生進行重點輔導,提出論文修改意見,產生了一批有理論深度的論文。通過撰寫小論文,學生的寫作能力、分析能力得到了鍛鍊和提高。許多學生第一次撰寫理論性論文,對如何立題、如何闡述心中無數。教師指導他們選題、立提綱、查找資料,講解學術論文的規範。學生帶著問題學理論,學會正確運用理論分析問題,有不少學生撰寫的小論文感受深切,理論思辨性較強。同時,也加強了教師和學生之間思想、學識、情感的交流。

考試改革

九十年代以來,高考政治課題型出現很大變化,越來越側重考查學生的能力和對知識的運用。因此,我們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考試也應做大幅度改革。第一,增加客觀題、選擇題的數量。第二,保留辨析題型。第三,對限制學生思路,靠死記硬背得分的保守型論述題儘量減少。第四,取消填空題,將其變通為選擇題。第五,增加理論聯繫實際的分析說明題。一門政治理論課經過幾十個學時的既緊張嚴肅又生動活潑的學習後,非常需要在結課後給學生留下收穫感,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和不學大不一樣。因此,考試成績不能成為這門課的最終成績。學院應該把平時聽課情況占10%,而把期末成績占70%,平時作業、社會調查等占20%,這種評分比例我認為比較合適。

建立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網站。對高校來說,發揮計算機專業優勢,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占領網上思想文化陣地,是刻不容緩的重要舉措。對於推進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進”工作無疑是一個極大的促進。建立“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網站”,是將網際網路套用於理論學習領域的創新手段,為深入開展兩課教學提供了創新途徑,是學生與教師結合、網站建設與“兩課”教學相結合,真正完成了從“小課堂”邁向社會“大課堂”關鍵性的轉變。網站的建立運行,能引發一系列的學習講座、理論沙龍、知識競賽、主題團會等活動,大學生能自覺地扮演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熱潮的主角。

社會實踐

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活動,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理論課教學的必需內容,也是鞏固教學成果的有效手段,對此,教學部給予高度重視。幾年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活動,效果明顯,受到普遍好評。
1、建立安陽師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組織大學生走出校門,深入社會,考察企業,把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際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大學生自我教育的功能。幾年來,我們共開闢豫北銅加工廠“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林州市紅旗渠“大學生德育基地”、安陽殷墟博物苑“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三處。每年我們都組織部分學生前往這些地方參觀考察,讓大學生了解社會,增強社會實踐的能力,鞏固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同時在實踐中受到社會主義、愛國主義教育。
2、“請進來”,邀請國內、省內知名學者來校講學。為活躍學校學術氣氛,交流學習經驗,我們採取“請進來”的辦法,多次邀請國內、省內知名學者來我校講學。先後應邀來我校講學的有中央黨校博士生導師張蔚萍教授、韓慶祥博士,中國人民大學韓曉明教授,鄭州大學陳漢生教授,河南省德育專家張瓊教授等。這些活動極大地活躍了我校的學術氣氛,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他們學習文化知識的熱情。
3、“走出去”,組織全體教師外出學習、考察。為學習先進教學經驗,了解教改動態,掌握第一手感性材料,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我們先後組織全體教師到許昌師專、邯鄲師專、湖南大學、張家港、南街村、劉莊、韶山、西柏坡等地,參觀、學習、考察。通過看、聽、訪、談、思,交流了經驗,提高了認識,升華了思想,為教學積累了豐富的材料。

科研成果

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實際,廣泛開展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工作,科研水平有了長足進步。幾年來,他們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160餘篇,主編、參編論著和教材20餘部。由於馬列部全體教師共同完成的五年制專科試用教材《思想政治理論基礎》(上中下)已在我校五年制專科班連續使用,反映良好。由馬列部教師主持、參與的省、市級科研課題《關於豫北農村教育現狀與經濟發展關係研究》,《關於農村精神文明現狀與對策研究》,《鄧小平名實思想研究》、《五年制學生思想現狀與對策研究》,《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關係研究》等,有的已經結項,有的正在進行之中。
由於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勤奮工作,在教學、科研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多次受到省、市及學校的獎勵。在省、市、學校舉辦的教學大獎賽、教學技能大獎賽等比賽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教師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受到有關部門的獎勵。
今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要在院黨委、院行政的正確領導下,團結一心,開拓進取,與時俱進,努力探索新形勢下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教學規律,不斷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充分發揮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認真作好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三進”工作,使馬列部的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爭取新的輝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