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陸市木梓鄉初級中學

安陸市木梓鄉初級中學始建於1974年,1997年將原王店國中合併為一體,這樣,木梓鄉僅存木梓國中一所初級中學,近幾年來,在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下,學校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學校現有11個教學班,在校學生650人。學校現有教師51人,其中高級教師5人,教師中本科學歷10餘人。學校堅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民主管理”的原則,實施目標管理,細化過程管理,強化制度管理,管理力度正在逐年加大,管理特色正在慢慢形成。

發展規劃

校園基礎建設

實現功能區劃分更清晰,校園景觀上檔次,生活條件更舒適,擬計畫在2008年整理池塘四周及池塘周圍的綠化與美化,更換花壇內部的四季青,將己有的塔柏整理成型,2009年在爭取資金的前提下,新建八套教師公寓及教師公寓前空地的硬化;擴建學生食堂及雕塑四周的硬化,2010年,硬化一個籃球場,新建2個排球場,硬化學生食堂前的空地,2011年,拆除操場中東西向教師住房,遷移校園內墳墓,2012年整理運動場,校門改造。
五年內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學設施,健全校園信息網路,理化生實驗室等功能室設施齊全,使用效率高,圖書室、食堂等服務性設施管理規範,校園布局更合理,教學區、運動區、生活服務區設施更完善。

校園文化建設

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按照高品位、高檔次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學校的文化內涵,使學校文化反映出辦學特色和師生的精神風貌,成為教育激勵和引領全校師生的動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完善校園文化氛圍布置,由室外及室內,讓校園處處是景,使校園成為具有濃郁書香氣息的師生共享的人文校園,辦好校團校,和其它文化社團、興趣小組,大力開展體育節、美育節、科技節等系列活動,使之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的載體,進行“環境教育”、“健康教育”,形成“綠色行為”,弘揚“綠色文明”。

德育建設

構建以立志成才為主題的養成型德育模式,通過深入細緻和創新的工作,完善德育機制,最佳化德育內容,提高德育實效,努力使學校德育工作系列化、理性化、人格化,使學校德育工作躍上新台階,適應學生不斷發展的需求,完善德育機制:在校長室——政教處——班主任;團總支——班級——班幹部兩條線管理系統暢通高效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政教處和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形成德育工作“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滲透性、有特色”的局面;最佳化德育內容;以愛國、愛家、愛校教育為主線,以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為抓手,注重社會公德教育、感恩教育,強化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健康的心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公德。

師資隊伍建設

在學校工作中堅持以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學生髮展為終極目標,以調動全校師生的積極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價值取向,降低管理重心,加快工作節奏,提高工作效率,凝神聚力,開拓進取;加強對中層幹部的管理和培養,逐步完善年級組長包年級,教研組長包學科制度,中層幹部和全體黨員牢記黨的宗旨,發揚奉獻精神,率先垂範。
進一步完善教職工契約聘任制,逐步實行實效結構工資,定期表彰獎勵先進教職工,批評調整不能履行崗位職責的教職工,以達到鼓勵先進、鞭策後進。
構建以優質服務為標誌的行政後勤模式。牢固樹立為師生和教學服務的思想,建立一支思想過硬、業務熟練、樂於奉獻的行政後勤隊伍。
完善師德考評制度,加強對教師的培養和提高提高,通過強化校本培訓、校本教研、課堂教學比賽,評選教學能手等活動,進一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建立骨幹教師和班主任評聘制度,培養一批師德修養好、業務水平高、教學成績好的骨幹教師和班主任隊伍,並享受學校一定的待遇。
建立青年教師成長制度,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建立激勵機制,對優秀指導教師和教學成績突出的青年教師、優秀班主任給予表彰獎勵。
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促進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和信息化備課,促進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提高。

教科研發展建設

深化課程改革,改進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式,結合學校課改課題,構建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生評價體系
全體任課教師和班主任要積極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學生觀、教學觀和質量觀,積極開展學生在網路環境下的自主學習,努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用多元智慧型理論去激發、培養和評價學生。
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加強校本教訓,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和研究水平。
教師要加強學習與反思,制訂個人的學習與研究計畫和發展目標。
教務部門要制定計畫,加強指導,推動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
學校要完善教科研獎懲措施,以達到鼓勵先進,鞭策後進的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