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縣魁斗鎮

1991年,全鄉耕地面積520.33公頃,山地面積3846.20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3643.2公頃。 2000年,投資50萬元,完成魁星工業園長126米的溪堤砌築工程。 2009年,全鎮有村衛生所22所,鄉村醫生25人,鎮衛生院1所,衛技人員15人。

地名含義

因村位於石竹溪注入清溪處,俗稱溪口,由諧音及該鎮山狀猶如“魁星踢斗”而取名魁斗。【歷史沿革】宋、元時,魁斗分屬歸善鄉長泰里和修仁鄉崇善里。明、清時,分屬長泰里和崇善里。民國初期,分屬縣城區、興善區、第一區;民國34年(1945年)後,分屬城苑鎮、溪東鄉、泰安鄉。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分屬龍城區、清溪區、第一區、第二區、第三區、城關區;1958年11月,屬城關人民公社;1961年8月,屬城關區;1965年4月,撤區成立魁斗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為魁斗鄉;1992年8月,改為魁斗鎮,沿續至今。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魁斗鎮位於安溪縣城西北隅10公里處的城鄉結合部,東鄰參內鄉,西毗鄰蓬萊鎮、金谷鎮,南接鳳城鎮、城廂鎮,北與南安市詩山鎮、蓬華鎮交界,面積57.0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著名的革命老區,安溪縣是僑鄉和台灣同胞的主要祖籍地。

交通運輸

漳泉肖鐵路從境內通過,省道206線和307線成“T”字形貫穿鎮區,是通往安溪北部和南安市、永春縣的交通樞紐。鎮政府設在魁斗村。

氣候與物產

魁斗鎮屬丘陵地帶,境內山多地少。1991年,全鄉耕地面積520.33公頃,山地面積3846.20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3643.2公頃。2007年,全鎮耕地面積485.33公頃,山地面積3846.20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3732.93公頃、礦產資源主要有高嶺土、溫泉等。高嶺土主要分布於魁斗、鎮西、佛仔格、奇觀、鳳山等村,土質白,質量好,是製造瓷器的好原料。已勘查魁斗村23.8萬噸、奇觀村4.4萬噸、鎮西村1.5萬噸,還有草埔壠、小犁、深格、烏仔垵、石格、葫蘆山等6個礦點。溫泉主要分布於佛仔格村鼓頂角落,水溫達63攝氏度。日流量為173立方米,曾被縣地震辦確定為地震監測點。境內水能資源豐富,清溪貫穿全鎮,並有多支溪流,山高澗深,落差大,水電蘊藏量0.8萬千瓦,極具水電開發潛能。魁斗鎮在搞好糧食生產的同時發展高效特色農業,建立茶業、果蔬、食用菌、豐產林等基地。在大嶺村推廣種植川山紫甘薯;在魯藤村種植鳳梨和果蔗;在蓬庭村試種甜玉米;在溪東村建立食用菌生產基地;在鳳山村建立16.66公頃生態茶園,輻射帶動奇觀、佛仔格、鎮西、貞洋、鐘山 、魁斗、尾溪、翁後等村(場)茶業的發展,全鎮茶園面積146.66公頃,茶葉產量260噸;在奇觀、大嶺、蓬庭、溪東、魯藤等村進行蔬菜優良品種大棚生產;在翁後、魁斗、鐘山、貞洋建立速生豐產林基地65.8公頃,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的高效特色農業生產模式。

工業企業

1991年,魁斗鄉有瓷廠、小電廠等幾家小企業。1999年,魁斗鎮結合實際,因地制宜,聘請縣村鎮規劃辦規劃出13.33公頃的魁斗工業走廊和魁星工業園,當年完成魁星工業園首期3.33公頃工業用地徵用,並著手進行“三通一平”建設。2000年,投資50萬元,完成魁星工業園長126米的溪堤砌築工程。2002年,投資300多萬元,完成魁星工業園二期6.66公頃工業用地徵用和“三通一平”建設,至年底,有兩家企業入駐工業園。同年初,廈華啤酒有限公司搬遷至魁斗村內坂角落,占地面積4.66公頃,註冊資金1200萬元,總投資2800萬元,2003年6月,正式投產,年產值2800萬元。2004年開始,魁斗鎮把工業走廊建設與徐愛城鎮建設結合起來,融入大縣城的發展,接受城區企業轉移的輻射,積極吸引民間資金建設工業園區。至2006年,已落戶的主要企業有安溪廈華啤酒有限公司、泉同發紙業有限公司、福建安溪東方源工藝品廠、安溪佳華家私廠、星源工業氣體有限公司、安溪穎星工藝品有限公司、泉州三商衛生用品有限公司、金明星鑄造有限公司等。2007年,引進安溪縣可口思茶葉有限責任公司、安溪縣長信礦山機械配件製造有限公司、安溪中藍科技文化發展中心3家企業,註冊資金240萬元。2008年,引進安溪縣蓮花山養殖場和安溪縣翁後水庫養殖場等2家企業,新增投資額760萬元。至2008年,全鎮企業工業23家。

人文教育事業

1991年,全鄉有幼稚園1所,在校學生108人;國小14所,在校學生2786人;中學2所,在校學生809人。1992—1998年,加大教育經費投入,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全鎮籌資1000多萬元投入教育事業,出現每校有嶄新教學樓,教學設施不斷完善。1997年掃除青壯年文盲,1998年教育“兩基”達標。1999年,投入資金70萬元,建設安溪七中學生宿舍樓,僑親王泉成捐建安溪七中“泉成科技樓”,中國小配套設施日臻完善,全鎮教育“兩基”通過省、市複評驗收。2001—2004年,興建安溪七中教學樓、圖書樓、教師宿舍樓。全鎮國小共拆除、改造危房2000多平方米,新建校舍1500多平方米。2003年開始進行國小布局調整,整合教育資源,先後撤併魯藤、鳳山、鐘山、尾溪、貞洋、鎮西希望國小等6所。2004年8月,鎮西中學因生源減少等原因併入安溪七中。2003年開辦民辦雄鷹武校幼稚園魯藤分園,2005年開辦中心幼稚園。2008年。共有幼稚園2所,在校學生400人,教職工15人;國小9所,在校學生973人,教職工135人;中學1所,在校學生1147人,教職工84人。國小校園總面積48153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2909平方米,音樂室8間,美術室8間,自然教室7間,多媒體教室7間,電腦室8間,電腦195台,閱覽室8間,藏書19430冊。國小辦學條件達到泉州市國小“十配套”標準。中心學校及各國小先後獲得“省農村示範國小”、“市縣文明學校”、“市課改先進學校”、“縣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合格學校”等20多種榮譽稱號。中學占地面積18780平方米,建築面積12264平方米,理化生實驗室各3間,音樂、美術室各1間,多媒體教室3間,電腦室1間,電腦60台,藏書32372冊,安七中中考成績連續多年位居全縣農村初級中學第一名,先後獲得泉州市第八、九屆“文明學校”、“縣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學校”、“縣先進基層黨組織”等10多種榮譽稱號。

衛生及域內設施

1991年,全鄉有村級衛生所14所,鄉村醫生15人,鎮衛生院1所,衛技人員13人。1997年,由僑親易崢嶸、黃雪月夫婦捐資148.5萬元在原衛生院地址新建樹德醫院綜合樓,當年11月動工,1998年5月31日竣工。綜合樓高6層,占地面積1130平方米,建築面積2972平方米,是一所集醫療、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大樓。1998年,全鎮初級衛生保健通過市級驗收。2003年,在防抗“非典”工作中被評為縣先進單位。2009年,全鎮有村衛生所22所,鄉村醫生25人,鎮衛生院1所,衛技人員15人。2004年開始進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2009年參合人數23669人,參合率96%。2008年投入150萬元建設垃圾中轉站1個,占地面積88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平方米,垃圾處理能力達60噸/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