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天主堂

1954年12月,革新籌委會召開了安慶市天主教首屆教友代表會,白兆升主委作了籌委會工作報告。 1957年,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安慶市天主教友愛國會在小南門7號舉辦修士、修女愛國主義學習班。 改教友愛國會為市天主教愛國會,將安慶市反帝愛國工作推向深入。

安慶天主堂坐落於安慶市孝肅路和錫麟街(紀念辛亥革命烈士徐錫麟命名)交匯處,地處繁華商業街區,交通便利。整個建築群占地面積5841平方米,建築面積6091平方米,由耶穌聖心堂、神甫樓、門廳及庭院組成,是近現代天主教重要的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天主堂主體建築耶穌聖心堂始建於1871年,建成於1893年,平面呈拉丁“十”字形,以山牆面為主要入口,門窗頂部均用半圓形券,大屋頂,是長江流域天主教堂中唯一的中西合壁宮殿式建築。另一重要建築神甫樓造型和立面為簡約的西方古典式風格,共三層,設有多功能廳,裝有現代化的多媒體影音設備,可容納三百餘人同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文化展覽室和教友活動室,可以展示愛國主義相關文字圖書資料;此外還設有客房十餘間,方便到此旅遊的遊客住宿小憩。
安慶地區天主教傳入歷史悠久。1864年7月,江南教區法籍主教鄂爾壁派中國神父到安慶在天后宮街建立會口;1900年,成立安慶總鐸區;1921年,安徽天主教從“江南教區”劃出,成立了安慶、蕪湖、蚌埠三個教區;1930年,西班牙耶穌會神甫梅耿光升為安慶教區首任主教;1946年,安慶教區升為總主教區,管理安徽全省各個教區;1950年,安慶總主教區直屬有6個總鐸區、24本堂口,111個公所;文革時期,天主教停止活動;1983年,耶穌聖心堂恢復宗教活動,對外開放;1997年,恢復安慶教區;2001年7月,成立安徽教區,安慶為教區的一個堂口。
近年來,安慶天主教堂屢獲殊榮。1995年7月天主堂被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5月被批准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5月作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通過國家文物局專家評審;2010年市旅遊局評審天主堂為2A級景;2010年底耶穌聖心堂被省委統戰部、省宗教局命名為省“和諧教堂”,被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局授予首屆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
愛 國 事 跡
安慶在1760年至1937年為安徽省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期間,天主教為擺脫外國勢力對我國宗教的控制,一直在進行著不屈不撓的鬥爭,特別是在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直到1958年前後實行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期間,天主教愛國人士和愛國組織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活動,擺脫羅馬教廷的控制,實行自傳、自養、自治的辦教宗旨,成立了天主教愛國會,開始了正常的宗教活動。
驅逐梅耿光等外籍教士,擺脫外國教會勢力控制。1921年,安徽教區從江南教區劃出,分為安慶、蕪湖、蚌埠3個教區,安慶教區教務由西班牙耶穌會負責,蚌埠教區教務由義大利耶穌會負責。安慶、蚌埠兩教區教務後由蕪湖教區主教胡其昭兼理。1930年,安慶教區自成教區,不再由蕪湖教區代管,西班牙人梅耿光(梅振華)首任主教。
安慶淪陷後,天主教耶穌會長、西班牙人南格祿與日本侵略軍交往甚密。梅耿光舉行彌撒為日軍陣亡將士祈禱,並推薦天主堂管家馬雲騰出任偽懷寧縣知事。日軍也向西班牙等外籍傳教士發放特別通行證,還在天主堂門前張貼“保護西班牙國教堂,皇軍嚴禁入內”的告示。
解放初期,安慶天主教會西班牙籍主教、教士梅耿光、安徽德、何廣楊、蔡光中、榮華、剛毅德、甘淑清(女)7人敵視共產黨,利用宗教控制教友的思想與言行,安慶天主教教友紛紛譴責梅耿光等人罪行,梅耿光等人於1951年5月28日被政府拘審,9月被驅逐出境,其他外籍傳教士也獲準陸續回國。梅耿光在被逐前,將主教權交中國神甫殷方代理。從此,安慶天主教會不再受外國教會的直接控制。
舉行反帝愛國運動誓師大會,發表抗美援朝革新運動宣言。1951年6月3日, 300多天主教徒舉行反帝愛國運動誓師大會,發表抗美援朝革新運動宣言,成立了以白兆升為主委,苗達魁、張乃蘭為副主委,總計27人的安慶市天主教抗美援朝革新運動籌備委員會,並協助市政府舉辦天主教帝國主義分子罪證展覽,參觀者2萬多人。
在黨的政策感召和政府耐心爭取、團結教育下,肖傑一神甫、殷方主教的思想認識逐步轉變,肖傑一揭露了國內外天主教反動勢力的問題,表示要認真學習毛主席著作,靠攏人民政府,為愛國愛教而努力。殷方在禁止原子武器、保衛世界和平宣言上籤了名,表示自己擁護世界和平。殷方以省天主教人士參觀團團長身份率團赴滬參觀蘇聯工業展覽會。殷、肖二人還參加了革新籌委會,整理教會財務,建立了安慶市天主教財務委員會,方亞武任主任委員,殷方任副主任委員,肖傑一等任委員,他們同籌委會負責人一起,對教會財產實行集體領導,民主管理。與此同時,通過學習時事政治,越來越多的天主教信徒愛國主義覺悟普遍提高,擁護黨和人民政府,積極靠攏愛國組織。
率先成立宗教界愛國會組織,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1954年12月,革新籌委會召開了安慶市天主教首屆教友代表會,白兆升主委作了籌委會工作報告。開、閉幕式有黨政部門負責同志到會講話致賀詞,市政協、市紅十字會、佛教、基督教等宗教團體到會祝賀並贈送錦旗以作紀念。會上,民主討論並制訂了章程,選舉了第一屆委員會委員,成立了工作機構,正式成立了“安慶市天主教友愛國會”,白兆升當選了主任委員,殷方(主教)、潘俊勛當選為副主任,鄭慶雲為秘書長,苗達魁、張乃芝、方亞武等為常務委員。安慶市天主教友愛國會是全國範圍內較早成立天主教愛國組織。大會決議:針對羅馬教廷的無理干涉和破壞,一致擁護中國天主教實現獨立自主,提出了安慶天主教永遠擺脫羅馬教廷及外國修會的控制,割斷與他們的一切聯繫。愛國組織的建立,使安慶天主教的反帝愛國運動有組織有領導的開展起來。
1957年,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安慶市天主教友愛國會在小南門7號舉辦修士、修女愛國主義學習班。市政府副市長馬軼塵在會上作了《可愛的祖國》的報告,學習一個多月後,參觀了武漢長江大橋。
改教友愛國會為市天主教愛國會,將安慶市反帝愛國工作推向深入。1958年初,市天主教友愛國會召開第二屆教友代表會議,傳達了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委員會議精神,為更廣泛地爭取、團結神職人員共同反帝,市天主教友愛國會改名為安慶市天主教愛國會。白兆升主委作了工作報告,修改了會章,改選了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由白兆升、潘俊勛、陳茂元、方亞武、鄭慶雲、方友仁、陳玉珍(女)、董澄清、鍾毓芳(女)等委員組成,白兆升任主任委員,潘俊勛、方亞武、陳茂元為副主任委員,鄭慶云為秘書長,方友仁、陳玉珍(女)、董澄清、鍾毓芳(女)為常務委員。會議主要批鬥了右派分子,通過辯論,大家認識到,為使中國天主教徹底改變殖民地狀態,必須割斷與羅馬教廷和外國修會的一切聯繫,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方針,支持自選自聖主教,辦好教會。
1962年12月,市天教愛國會召開了第三屆教友代表會議,主要議題是廢除宗教封建特權和剝削壓迫制度,進行宗教制度改革。訂立愛國公約,發表《倡議書》,白兆升主委作了工作報告,選舉了第三屆委員會,白兆升連任主委、潘俊勛、方亞武、陳茂元連任副主委。這次會議對安慶市反帝愛國工作逐步推向深入,有著積極的作用。
回響黨和政府號召,支持教育衛生事業。安慶教區在各主要堂口設義學31處,興辦中學3所,安慶有崇文國小、伯祿國小。另在安慶設聖心診所、女醫診所、西門天主堂診所及育嬰堂、印書館、奶牛場。建國之初,安慶市百業待興、百廢待舉,特別是黨的教育、衛生事業,亟待社會各界支持。安慶市天主教友愛國會(後更名為安慶市天主教愛國會)積極回響黨和人民政府的號召下,從1951年起,陸續將交崇文國小、女醫診所(今第一人民醫院)等先後移交給政府相關部門,解決當時政府當時辦教育、衛生事業所需用地。如今,崇文國小已發展成為市第三中學(市重點中學),醫院發展成為安慶市立醫院(三級甲等醫院)和第一人民醫院(三級綜合醫院)。
深入揭批“法輪功”,積極投身慈善公益事業。1999年,政府依法取締“法輪功”邪教組織,安慶市天主教愛國會積極回響全國五大宗教共同提出了“宗教反邪,去偽匡正”的號召,開展揭批“法輪功”邪教組織的鬥爭。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在1998年特大洪災、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等自然災害面前,天主教教友,踴躍為災區民眾捐款款物,為災區人民民眾奉獻愛心,受到社會各界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