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安徽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成立於1983年4月,其前身為安徽省社會科學研究所歷史研究室。初設近代史、現代史兩個研究室和《安徽史學》編輯部。1992年,社科院課題大調整,為突出地方特色,先後在原近代史研究室的基礎上成立了“李鴻章與淮系集團研究中心”、在現代史研究室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共黨史人物研究中心”、“北洋皖系研究中心”。新成立了跨越古代、近代、現代的“安徽家族史研究中心”。
在崗人員最多時曾達16人。現有13人,其中正研3人,副研6人,助研1人,行政和編務各一人。《安徽史學》正副總編和編輯由研究人員兼。前任所長王鶴鳴、副所長徐傳益,前任總編徐傳益、副總編楊雨潤。繼任所長朱玉龍、副所長張南、翁飛,繼任總編朱玉龍、副總編施立業。第三任所長宋霖,副所長施立業。現任所長施立業兼《安徽史學》總編、副所長陳立柱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主要研究方向為安徽地方史、中國近現代史,包括捻軍、太平天國、安徽近代經濟、北洋皖系研究,胡適研究,新四軍在安徽研究,以王稼祥、羅炳輝、李大釗家族史研究為代表的中共黨史人物研究。王稼祥研究、李鴻章與淮系集團研究被列為國家重點課題。安徽歷史系列專著是本所組織的集體項目。
建所22年來,先後出版學術書籍47部,其中專著31種:《簡明安徽通史》(安徽人民出版社)、《安徽近代史》(安徽人民出版社)、《安徽現代史》(安徽人民出版社)、《皖江開發史》(黃山書社)、《安徽近代經濟軌跡》(安徽人民出版社)、《捻軍調查與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太平天國安徽史稿))(安徽人民出版社)、《秦漢貨幣史論》(廣西人民出版社)、《工稼祥傳》(文獻出版社)、《青年王稼祥》(安徽人民出版社)、《淮系人物列傳》(黃山書社)、《胡適思想與現代中國》(安徽人民出版社)、《羅炳輝將軍在淮南抗日根據地》(安徽人民出版社)、《史海杯浪集》(天津人民出版社)、《李鴻章與中國近代化》(安徽人民出版社)、《五代十國方鎮年表》(中華書局)、《安徽省鄉鎮企業志》(安徽人民出版社)、《安徽社會科學志》(安徽人民出版社)、《徽州古書院》(遼寧人民出版社)。與外單位合作撰寫並出版的學術著作有《中國家譜大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省志・總述》(方誌出版社)、《上海圖書館館藏家譜總目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新四軍研究書系》2種(安徽人民出版社)、《羅炳輝將軍梅》(中共黨史出版社)、《皖台交流史》(海風出版社)。編輯出版了《王稼祥回憶錄》(人民出版社)、《王稼祥文集》(中央文獻出版社)、《辛亥革命安徽資料集》(黃山書社)、《安徽近代經濟資料》(安徽人民出版社)、《劉銘傳研究論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奮進中的思考》(安徽人民出版社)、《新四軍軍部在皖南》(當代中國出版社)、《姚瑩年譜》(黃山書社)《李大釗家族史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為了面向現實,為經濟建設服務,又編撰出版了安徽省維尼綸廠、巢湖水泥廠、淮南化工廠、淮北鋁廠、安慶火柴廠、全椒柴油機廠、銅陵立新煤礦等7部廠史,編撰出版了若干種歷史普及讀物。發表論文四百餘篇。有二十餘種論著分別在國家或省級評獎中獲獎。太平天國安徽史研究、捻軍史研究、王稼祥研究、羅炳輝研究、李大釗家族史研究等,在全國處領先地位。
目前正在撰寫的學術著作有《安徽通史》。即將出版的學術著作有《十國春秋證補》等。
1993年10月經省編辦同意,安徽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新增掛安徽省社會科學院人物研究所(一個機構二塊牌子)。現任所長由歷史研究所所長施立業兼任,副所長劉思祥。
本所研究方向:一、中共黨史人物研究;二、台灣皖籍人物研究;三、傳記理論研究。
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方面。
原所長宋霖1971年起從事軍史研究,其著傳記《羅炳輝》、論文《由羅炳輝研究想到黨史人物研究的幾個問題》、《長征中紅九軍團黔滇川省單獨行軍考辨》多次在全國和省內獲獎。宋霖1981年參加全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1985年任100卷叢書《中共黨史人物傳》編委,1991年評為全國優秀組織、編輯工作者,1997年任副主編,參加全國黨史人物傳審稿工作,現為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理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學會理事。另,宋霖1981年參加中國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後改稱中國新四軍歷史研究會),著作《羅炳輝將軍在淮南抗日根據地》(39萬字,與羅新安合著)、論文《淮南抗日民主根據地述論》等獲學術界好評;1991年任研究會學術委員(後改稱特約研究員)。宋霖已出版著述和編著共10本,發表論文和紀傳逾百萬言。
副所長劉思祥已出版著作《夏德義傳》(20萬字,與何宗奎合著)及論文《長征中紅二十五軍為什麼沒有與紅四方面軍會合?》、《無為縣六洲暴動時間考訂》等若干篇。
宋霖和劉思祥合作史傳《李葆華》(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委託項目)已完成,並收入全國《中共黨史人物傳》第79卷和精選本第7卷;約60萬字的《任質斌傳》(國家文物局牽頭,鄂魯皖三省協作項目)正在進行中;40萬字的《張愷帆回憶錄》(省政府、省政協資助項目)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台灣皖籍人物研究方面。經過十數年艱苦努力,資料建設初具規模。台灣有安徽籍人口逾40萬人,遍布各界。其中在中國現當代史和安徽地方史上有影響的逾200人。所長宋霖1997年成功訪台,與安徽旅台同鄉建立了聯繫。副所長劉思祥經4年努力搜尋,已為1000多名台灣皖籍人物設立了基本文檔,並與一些傳主親屬建立頻繁聯繫。自1999年1月起,本所在《江淮文史》雜誌開闢了“台灣皖籍人物研究”專欄,已發錶王仲廉、王建煊、楊繼曾、劉真、夏濤聲、吳忠信、端木愷胡侗清阮維周、於豪章、關德懋、劉和鼎、杭立武、高梓、鄭為元、方先覺、馬壽華、嚴茂林、黃臚初(律航和尚)、孫雨航、方治等21篇傳略(平均每人萬字左右),在海峽兩岸產生較大影響。由宋霖和劉思祥編著的《台灣皖籍人物》(36萬字,收錄1036人)、《安慶籍台灣人物》(6.7萬字,收錄140人)皆已出版,並產生良好影響。今後主攻方向:轉入重要人物的重點研究,條件成熟時修撰《台灣皖籍人物誌》。
學術活動方面。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1836 � 1896)是安徽合肥人,被稱為“台灣近代化之父”。1999年,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正式成立,汪道涵、戴逸、李家泉、茅家琦等28人任名譽會長或顧問,劉銘傳五世嫡孫劉學宣任會長。本所全面參與了研究會工作,宋霖任副會長,劉思祥任常務副秘書長,參與主持研究會學術工作。
1999年安徽省皖台交流協會成立,宋霖任協會常務理事,劉思祥任理事。
2001年11月安徽省歷史學學會換屆,宋霖任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思祥擔任常務理事。
此外,宋霖、劉思祥在中國古代史研究方面也有一些成果,如劉思祥在大陸和台灣發表有《魯肅究竟葬在何處?》、《歐陽修兩次被謗始末與思考》、《詞人辛稼軒在滁州史事考略》、《滁州憂樂兩太守――記歐陽修與辛棄疾》等論文。
本所藏書、資料較為豐富,具備現代化辦公條件。
本所實行開門辦所,尋求橫向聯合,外接科研項目,促進自身發展。正在籌備的《新四軍人物傳記》叢書、《台灣皖籍人物傳記》叢書,正尋求合作者、合作單位和贊助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