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懷遠縣第一中學

安徽省懷遠縣第一中學

安徽省懷遠第一中學,始建於1903年,學生4000餘人,教職工260餘人。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學校北區正門學校北區正門

懷遠一中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其前身是美國基督教長老會開辦的含美學堂。1912年改稱含美中學,受教會控制,宗教色彩濃厚。1912年,含美中學與啟慧女中(1904年由美國教會開辦)合併,正式註冊為“私立淮西中學”,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為學校題寫了校名。起初,中學部實行四年制.後改為高國中各三年制。男女分校。並附設國小部,校長仍由美國人擔任。從1919年到1928年,一些進步師生先後參加了"五四"運動、"五卅"運動。1931年初,共青團懷遠特別支部成立後,在學校里組織發起了反對教會勢力的運動,迫使學校取消了禮拜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要沒收美國在華財產,勒令學校停辦。1943年元月,學校被迫遷至霍邱縣臨水集弧壁山。此時,男生部女生部合併。抗戰勝利後,學校於1946年春遷回準西中學原址。自1929年至1949年的20年間,淮西中學是淮河一帶乃至皖北地區享有盛譽的學校。 1949年元月,懷遠縣城解放,設在城內的省立中學,縣立中學和簡易師範三所公立學校合併為“懷遠聯合中學”;私立的淮西中學、立人中學、金石中學、培德道學院合併為“建新中學”。1950年春,懷遠聯合中學和建新中學合併為“懷遠縣立中學”。1950年秋,隨皖北行署的建立,懷遠縣立中學更名為“皖北區懷遠中學”。1952年秋,皖北皖南兩行署合併成立了安徽省人民委員會,學校更名為“安徽省懷遠中學”。1953年春,懷遠中學分出初一,初二共五個班,組建懷遠縣第二中學。懷遠中學相應更名為“安徽省懷遠縣第一中學”,1957年,上級決定各地學校以所在地命名,懷遠一中再度更名“安徽省懷遠中學”。1960年10月,懷遠中學因高考成績優異,被省教育廳批准為省重點中學。1963年,懷遠城關中學併入懷遠中學作為分部,1965年分布被取消。 “文革”初,紅衛兵一度改校名為“反美中學”。1969年8月,懷遠中學被迫下遷至古城、新集、嶺集、魏莊、火廟、張店六個點辦學,由懷遠城關中學分出的部分師生在懷遠中學原址上辦起了“工農兵中學”。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懷遠中學煥發了青春,原下遷農村各教學點的老教師被分批調回,又吸引了一批中青年骨幹教師進校,學校正式命名為“安徽懷遠第一中學”。不久,懷遠一中被批准為宿縣地區重點中學。1983年7月,懷遠縣劃歸蚌埠市管轄,懷遠一中成為蚌埠市重點中學。 1999年暑假,懷遠一中高國中分離,原國中部分出後,組建懷遠實驗中學。2000年8月,學校購買了安徽省水利電力學校校舍,一中遂分為南、北兩校區(北校區為一中原址,南校區為水校原址)。 2002年11月,學校通過了市示範高中評估驗收,2003年4月,又通過了省示範高中評估驗收。 懷遠一中已屆百年,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先進,校園整潔優雅,是教育教學的理想場所。

校容校貌

校園一角校園一角

懷遠一中是一所花園樣式的學校,文化氣息濃厚。校內建築中西合璧,古今一爐,古典建築有小西樓、中摟、花廳、迎曦樓、知桂軒、聽松閣、悅杏齋等近將十座古代建築、淮西樓等也都浸潤著懷遠一中特有的文化氣息。錯落有致的建築之間,有百年珍貴花木,有寬闊的綠地,假山與雕塑相映成趣,茂林修竹,是晨練、讀書、學習、休閒的好去處。

師資力量

教師中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34人,一級教師71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高級教師和一級教師占學校教師的半數以上,遂步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結合、結構合理、素質精良的教師隊伍。

辦學目標

明確的辦學目標是學校發展的動力我們提出“讓每一個在東方校園裡工作過的教職工都不願意離開東方分校;讓每一個在東方校園裡讀過 書的學生都對母校有著深深的眷戀;讓每一個有教育理想的港城的優秀教師都願意到東方分校工作;讓 每一個渴望到高校深造的東方學子都願意留在東方分校學習”的教育理想。我們的目標是用3-5年的時 間,把該校辦成東部城區乃至全市的名牌學校,由現在“新海的東方”,變成今後“東方的新海”。具 體內涵概括為以下幾點:(1)學校管理達到全省重點中學的中上游水平。(2)德育工作確保達到“省 德育先進學校”的標準。(3)教學質量要達到全市省級重點中學的上游水平,2005-2007年,高考本二 以上達線數近三年要突破的數字分別為:80人、100人、160人。(4)確保創建一支全市一流的教師隊伍 。(5)辦學條件達到國家級示範高中的標準。這一辦學目標極大地調動了全體教職工的工作熱情,產生 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全校教職工正在為這一目標不懈地努力著。

教學質量

優良的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根基1.正視現狀,知難而進。長期以來,該校的生源質量一直處於全市三流水平,每年的高中招生分數線均 比市區的國家級示範高中少100分左右,優秀學生更是鳳毛麟角。面對這樣的生源質量,全校上下沒有悲 觀失望,怨天尤人,而是統一認識,立足現狀,勤奮工作,積極挖掘潛力,努力提高教學質量。2.嚴格教學常規管理。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抓好備課、上課、輔導、作業、考試的各個環 節,教研組活動、集體備課、教案要求、公開課開設、作業批改、考試等每個環節都制訂了詳細的制度 並落實到位,做到了檢查常規化、制度化。該校還制定了切合校情的教學基本策略。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每學期都開設多種形式的學法講座,開展學情調研,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 。課堂上由重視教師的“教”轉變為重視學生的“學”,強調學生“學”了多少,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 質量。4.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學風日漸濃厚,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養成。2000年高考,該校本科錄取99人,其 中谷林同學總分609分,列全市理科第8名;文科的江婷婷同學語文和綜合科成績均為全市最高分。2001 年本科錄取147人,2002年本科錄取142人。2003年高考本科錄取203人,2004年本科錄取110餘人。該校 在市教學質量綜合評估中均處於全市中上游。該校的藝術、體育工作特色越來越鮮明,在全市乃至全省 都有一定的影響。

常規管理

嚴格的常規管理是提高辦學效益的根本保證1.全校形成共識。管理是提高質量的關鍵,管理出效益,嚴格、科學的管理可以極大地調動全體師生的 積極性,激發內在潛能,彌補諸多先天不足。在這方面已有許多成功的例子。現在學校實行目標管理責 任制、部門負責制和年級負責制。2.完善制度,做到制度育人。所謂管理的規範,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按章辦事。從學生管理到教師管理 ,從德育到教學到後勤,我們制訂了一整套的紀律制度,各項工作都做到了有章可循。該校每年都要對 照《江蘇省中、國小常規管理基本要求》自查自糾,不斷促進學校的管理水平邁向新的層次。3.管理求實、求細、求嚴。在管理中,我們不貪多,不務虛,從小事入手,每學期抓一兩個方面,嚴格 要求,常抓不懈,“管”出成效。學生的儀表、腳踏車排放、打掃衛生、作業書寫、自習課要求等等, 每一項都管理到位。4.嚴格規範的管理產生了良好的效益。該校良好的校風、學風、教風已經形成,各部門高效運轉,各項 工作按部就班,教育教學秩序井然。學校先後被評為省、市文明單位、市先進集體、市常規管理達標學 校等,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