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江淮大學

安徽江淮大學

江淮大學是一所劉希平創辦的私立大學,屬民國初年安徽近代真正意義上的新式高等教育學校,填補了這一時期的空白。而且江淮大學規模較大,設兩院數系,建制也較完整,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同時為創建安徽大學奠定了基礎。劉希平1911年由日本明治大學學成歸國後,先後四次向母親跪求變賣家產籌資,並邀請好友光明甫、程筱蘇、鄧繩侯等人創辦,校長讓與光明甫,劉希平自己則只任教育長兼教授。1912年初籌建,同年6月開學。同時參加籌建的,還有光宣甫、謝家聲、洪子江等人。這些人當時都是安徽教育界的著名人士,很有聲望,民主思想也較濃。

基本信息

簡介

江淮大學是一所劉希平創辦的私立大學,屬民國初年安徽近代真正意義上的新式高等教育學校,填補了這一時期的空白。而且江淮大學規模較大,設兩院數系,建制也較完整,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同時為創建安徽大學奠定了基礎。劉希平1911年由日本明治大學學成歸國後,先後四次向母親跪求變賣家產籌資,並邀請好友光明甫、程筱蘇、鄧繩侯等人創辦,校長讓與光明甫,劉希平自己則只任教育長兼教授。1912年初籌建,同年6月開學。同時參加籌建的,還有光宣甫、謝家聲、洪子江等人。這些人當時都是安徽教育界的著名人士,很有聲望,民主思想也較濃。

江淮大學始設於安慶雙蓮寺街舊電報局,後因校舍不足,遷到姚家口原官辦法政學堂舊址。建有教學大樓一座,並建有教職工宿舍、圖書館、印刷室等。另購校東北地基一片,闢為體育場,學校初具規模。首屆學生,主要是接收清末官立法政學堂、法政講習所和私立法政專門學堂的在校學生,以及私立高等農業學堂、高等巡警學堂的學生。陳獨秀創辦的私立安徽高等學堂停辦後,學生也併入了江淮大學,共有學生千餘人。這在當時算是規模較大的學校。以後正常招生,分科授課。學校分文、法兩院;法學院又設政治、經濟、法律3系。

歷史

安徽江淮大學雖然存在時間不長,但在安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江淮大學建於民國初年,是新舊政權交替之際,起了開創作用。安徽近代新式高等教育,從1901年求是大學堂成立,到北洋軍閥統治結束的20多年間,時起時落,很不景氣;而作為真正的高等學校,幾乎沒有。唯有江淮大學的建立和艱難的生存,填補了這一時期的空白。而且江淮大學規模較大,設兩院數系,建制也較完整,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

江淮大學與法政學堂有著直接的繼承延續關係。創辦之初接納了3所法政學堂的學生,以後又改為法政專門學校,前承後繼,關係密切。如從1906年創立的官立法政學堂算起,到1926年省立法政專門學校被查封,3校相接,前後達20年。就是1920年代後期成立的安徽大學,也不能說與此沒有淵源關係,安大的校址就建立在原法專的校址上。

江淮大學的創辦者又是當時安徽教育界的著名人士,開創了皖人關心鄉梓、籌資興學之風。20年代,省內外皖籍學者名流,多次倡議建立安徽大學,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終於在1928年建立了安徽大學。抗日戰爭後,安徽大學的恢復和重建,也有賴於 省內外皖籍有識之士的呼籲和推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