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麥克萊恩

安德魯麥克萊恩是一名來自美國的職業的登山滑雪家。

基本信息

簡介

安德魯·麥克萊恩(AndrewMcLean)是美國知名登山滑雪家,他曾全球首次攀登過100多座山峰並滑雪。在職業登山滑雪家中,他以利用極限風箏等其他工具滑雪,以靈感聞名業界。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個卓有成效的滑雪裝備設計師,幫世界眾多滑雪裝備品牌做設計是他的一個重要經濟來源。近日《外灘畫報》專訪了麥克萊恩,聽他講述滑雪的靈感和瘋狂,以及滑雪裝備設計方面的故事。現年48歲的安德魯·麥克萊恩是世界最為知名、最有成就的登山滑雪者之一。他先後在遍布七大洲、超過100座山峰首次滑雪。他的身影要么從結凍的瀑布上飛躍而過,要么如蜘蛛俠一般攀附於懸崖峭壁之上,白雲好像是一件外套環繞在他的身邊。他曾豪氣沖天地撂下過一句名言,“寧願死,不放棄”。揣著一份資料,以及數張麥克萊恩戴著深色護目鏡、以各種美妙身姿從白雪覆蓋的懸崖峭壁上滑行而下的照片,記者近日在北京見到了他本人。第一面讓人有點失望:除了被陽光充分親吻過的臉龐格外引人注目,這個擁有紫色眼眸的男人看上去與高山滑雪之間的信號不是那么強烈——他不高,極端消瘦,非常友善,不擅言談,採訪過程數度出現長到令人崩潰的停頓。記者讓他回憶諸如滑雪的最初經歷、最危險的滑雪經歷以及印象最深刻的滑雪經歷等細節,他統統回答“沒什麼特別的”,然後滿臉誠懇地與記者對看,等待接下來的提問。

“我們也沒有料到他並不擅於和媒體打交道。”一個小時的採訪結束後,工作人員連連抱歉。受到頂尖戶外品牌MountainHardwear(山浩)的邀請,這是麥克萊恩第一次來到中國,在北京作為期三天的短暫停留。除了遊覽長城和故宮,他還要幫助MountainHardwear(山浩)在中國市場進行品牌推廣。
在中國期間,MountainHardwear(山浩)為麥克萊恩安排了幾家媒體專訪。為了讓採訪更加順暢,工作人員一早便與麥克萊恩溝通,“中國的媒體喜歡聽故事,你多講講滑雪時的經歷、最危險的時刻、最開心的時刻……”不過這個提議很快被麥克萊恩否定了。在這個職業登山滑雪家眼裡,一切艱難、危險和興奮宛若過眼雲煙,“每個職業登山滑雪家都經歷過很多危險和困難,但拿出來講並不是一件很職業的事情。”他解釋。
顯然,就如同他自己寫的書《TheChuttingGallary》是一本純粹討論滑雪技術和裝備的書籍一樣,安德魯·麥克萊恩是一個職業滑雪家,而不是一個市場推廣人才。

經歷

靈感四溢
位於阿拉斯加南部的獵人山海拔4441米,以陡峭、寒冷、時常發生雪崩聞名。美國最出色的戶外嚮導以及高山攝影師喬納森·瓦特曼認為那是“全北美海拔4000米以上最難攻克的山峰”。但對於像麥克萊恩這樣早已習慣在巴芬島、南極以及喜馬拉雅山尋找最險峻的角度然後縱身一躍而下的登山滑雪家而言,這是一個誘人的機會。2003年春天,他與幾個夥伴第一次成功攻克獵人山。當時一群人浩浩蕩蕩地沿著獵人山西峰順勢而下,安全到達山腳,引發業界讚嘆。
“我們一路滑向山腳,知道這條路線之前從來沒有被別人涉足過。一切是我們首創的,這感覺實在太美妙了。”他向我們解釋“首次”和“原創”在每個職業滑雪家心目中的重要性,“整個過程帶來致命的快感,太酷了!”
為了成功完成一次冒險,麥克萊恩不得不從各方面考慮,以常人無法想像的方式達到目的。著名的戶外運動雜誌《戶外》曾將他評為本世紀最偉大的25個高山滑雪家之一。最主要的理由是他靈感四溢,總能想出一些別人無法想像到的滑雪方式。比如他曾利用高達5米的船開道,滑雪通過被冰雪覆蓋的南極德瑞克海峽,該處以天氣惡劣著稱。
麥克萊恩4歲開始跟隨身為滑雪教練的母親學習滑雪,據說從一開始便顯示出了非凡的天賦。他號稱自己是那種一踏上滑雪板就知道怎么滑雪的人。另一方面,為了讓自己在滑雪方面的專長精益求精,麥克萊恩選擇在大學裡學習工業設計,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羅德島設計學院。
在大學時代,他曾設計過一款特殊的登山用拉力鉤,這種被他稱為“鷹爪”的鉤子帶著一個三腳形底座。後來這款設計被著名登山攀岩裝備公司“黑鑽”看中。他們不僅購買了麥克萊恩的設計,並將他招至麾下。
在正式成為職業滑雪家之前,麥克萊恩曾在位於鹽湖城的“黑鑽”總部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產品設計工作,幫助各種戶外探險公司設計滑雪裝備。正式加入職業登山滑雪家行列後,設計工作成為他的主要經濟來源。他與MountainHardwear(山浩)的合作有9年之久,主要負責品牌旗下各式登山裝備的研發和改進。他告訴《外灘畫報》:“我好像這一輩子都在設計裝備。我樂於嘗試新的裝備,我也喜歡對一些已有的裝備進行改造,讓它們更符合每一次探險的特別要求。”
2002年,麥克萊恩利用特別製作的風箏穿越巴芬島周圍的海峽,被業界認為是他個人滑雪履歷上最精彩的一筆。他與同伴並不是第一批成功穿越巴芬島周圍海域的滑雪家,卻是最具創意的。他們利用了一種類似於極限風箏的特製風箏,利用最新的風動力學輔助滑雪,花費了一個月成功穿越基本無人造訪的巴芬島。這個方式來源於麥克萊恩一次南極探險經驗,當時他正在著名的南極愛國者山基地營聽一群丹麥人講述怎樣將需要花費70天穿越南極圈的旅程縮減為16天,“事實上秘訣非常簡單:利用極限風箏。”丹麥人告訴麥克萊恩,於是他很快對這種叫做極限風箏的玩意大感興趣。極限風箏分為許多種類,簡單地說就是利用類似降落傘的風箏輔助滑雪、衝浪等極限運動,“這太了不起了,背著風箏滑雪就好像是在背後裝了一個小型馬達,只要風向正確,它能夠比正常的滑雪速度快3到4倍。”
聽完丹麥人的介紹,麥克萊恩迫不及待地嘗試了這種全新的滑雪方式,事後他大為讚嘆,決定要將這個技術引入穿越巴芬島附近海峽的冒險行動。為了改進這項技術,麥克萊恩花費了很長時間對風箏的外形和尺寸進行了改造,使功能更為強大。利用改進的極限風箏、特製的滑雪板以及一把用來嚇退北極熊的散彈槍,麥克萊恩與夥伴Barlage成功穿越了當地19處終年覆蓋於冰雪之下的山谷。“這是我所經歷過最好的滑雪體驗。”他事後評價。也許是這段經歷太讓人難忘,2006年麥克萊恩用同樣的方式再一次穿越巴芬島。

極度瘋狂

“簡直就是一個樹屋!室內狹長卻有驚人的層高,客廳里最顯眼的是巨大的投影電視,播放著主人的歷次大冒險。廚房裡亂糟糟地堆放著一堆待洗杯碟,吃了一半的煎餅還留在盤裡,唯一稱得上乾淨的地方恐怕是儲物室,裡面懸掛著無數滑雪器械,其中大概有30多套滑雪板。”《紐約時報》曾在一篇文章里這樣形容麥克萊恩的家,那是一幢位於山上的房子。由於地勢陡峭,麥克萊恩不得不在自己的部落格上提醒大家,“冬季到訪時請小心雪崩。”
但這裡確是麥克萊恩心目中最理想的家。“推門出去便是雪山,隨時都可以滑雪。”他這樣向我們解釋。5年前,麥克萊恩與一個叫做波莉·薩繆斯的姑娘結婚,夫婦倆決定將家安置在猶他州。猶他州是麥克萊恩的家鄉,冬季白雪皚皚,素來是冰雪運動愛好者的天堂。
在波莉之前,麥克萊恩曾有過一次短暫的婚姻。由於妻子實在受不了丈夫視滑雪如命的性格,兩人很快分道揚鑣。麥克萊恩本以為自己一輩子打光棍到底,卻在某個度假村的停車場巧遇波莉,兩人迅速墜入愛河,5年以後決定結婚,“那是發生在我生命里最美妙的瞬間。”
2005年2月25日,波莉與麥克萊恩在一所小教堂舉行婚禮。新人穿過一道由滑雪板搭成的拱門,親友們在教堂里掛了許多雪靴作為裝飾;婚禮的見證人是一條叫做布魯克林的拉布拉多犬以及一條叫做葛麗塔的伯恩山犬。整個婚禮過程中兩條小狗始終處於狂吠狀態,仿佛在向人們宣告它們所預見的夫婦倆未來的家庭生活。
與麥克萊恩的第一任妻子不同,波莉來自燈紅酒綠的曼哈頓,曾經在大律師所里做律師,卻異常適應小地方的淳樸生活,並在小鎮上找了一個助理律師的工作。她對麥克萊恩的世界充滿包容。“如果我告訴他不要去滑雪,就好像他告訴我不要做律師一樣。我們都不是那種輕易放棄自己職業的人。如果不能滑雪,安德魯的脾氣會變得很壞。”
在遇到麥克萊恩之前,波莉對野地冒險充滿好奇,結婚以後這種好奇上升為狂熱。她非但對丈夫的職業毫無排斥,甚至躍躍欲試,這方面麥克萊恩當仁不讓地成為她的導師。麥克萊恩總會慢悠悠地滑在波莉的身前。逐漸地,這種伴隨會形成一些小小的競爭。對於波莉來說,跟上麥克萊恩是容易的,超越他是不可能的,“他總是在我前面一點。每次我以為可以抓到他的時候,他就不見了。”
在麥克萊恩的帶領下,波莉對一切野地滑雪嚮往不已,有時候比麥克萊恩更加瘋狂。2007年,已有5個月身孕的波莉還跟麥克萊恩去摩洛哥的高阿特拉斯山脈滑雪。“她對於我的一切滑雪行程都非常好奇,但我會依照行程的危險程度決定是否讓她參與。”麥克萊恩解釋。這個以“寧可死,也不放棄”為滑雪座右銘的錚錚鐵漢在講到家人的時候充滿柔情,“如果太危險,她留在家裡能讓我更安心一點。”
麥克萊恩要么在滑雪,要么在為滑雪做準備,或者做其他與滑雪有關的事情,比如寫書、為專業滑雪用品公司提供產品設計諮詢、製作滑雪紀錄片等。在丈夫的指導下,波莉的滑雪技術大為精進。除了與丈夫一起滑雪,波莉還迷上了與海豚游泳。
家庭的規模也在不停壯大中,他們現在有兩條狗,一條很乖,一條則脾氣很壞。還有兩個小女兒,分別為兩歲的米拉和6個月的斯黛拉。
按照麥克萊恩的說法,米拉的名字來源於“阿拉斯加的群山峻岭”,小女孩不僅繼承了母親的紅髮和父親藍紫色的眼眸,仿佛還繼承了父母熱愛自然的天性。“如果我們去離家不遠的地方滑雪,有時我會問米拉喜歡走著去還是開車去,她總是回答說走著去。”麥克萊恩驕傲地宣稱。兩歲的米拉早已擁有了一整套專業級別的滑雪用具,其中包括整套的滑雪服、護目鏡以及好幾套滑雪板,分別用於在野地以及滑雪場滑雪。
麥克萊恩迫不及待地帶領小女兒們走向冰雪世界。在冰天雪地的世界裡,夫婦倆穿著同款的紅色滑雪服,灰色雪褲;麥克萊恩蹲下身去扶著一個踏在小小滑雪板上的粉紅色小女孩,那是米拉;而波莉身上則綁著更小的斯黛拉,也穿著一整套滑雪服,帶著小小的護目鏡,像是一個超迷你的滑雪家。
這是麥克萊恩一家生活的典型寫照,“我們選擇一些簡單的路線,帶著女兒們一起去滑雪。我們把她們綁在身上,她們一點也不害怕,咯咯大笑,非常開心。我感覺她們一定非常享受滑雪。再大一些我就可以正式教她們滑雪了。”不過,說起女兒們將來是否選擇與父親一樣的道路,麥克萊恩始終抱著一種矛盾心態,“越來越多的女子開始對登山以及野地滑雪產生興趣,她們中的一些成為職業野地滑雪家。如果她們將來喜歡滑雪,我會把自己的經驗全部教給她們。”他這樣說道,下一秒又開始愁雲慘霧,“如果有一天我老到不能滑雪,我可不願意看到她們去挑戰那些我挑戰過的高難度路線。那時我只好提心弔膽地在家裡發獃,我非常非常不喜歡那樣的感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