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縣

安康縣

安康市(現漢濱區,下同)為安康地區(現安康市,下同)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古今皆為陝南重鎮,是我們黨多年來在安康進行革命活動的重點地區。

安康縣安康縣
安康市(現漢濱區,下同)為安康地區(現安康市,下同)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古今皆為陝南重鎮,是我們黨多年來在安康進行革命活動的重點地區。
1946年秋冬,中原解放軍勝利突圍到陝南,創建豫鄂陝邊區,曾轉戰安康北山一帶,開展游擊活動,點燃了解放戰爭時期安康人民謀求解放的熊熊烈火。
1949年5月22日,人民解放軍第十九軍,為策應第一野戰軍在關中作戰,從兩鄖地區出發西進作戰,不到兩個月,突破敵軍在安康地區設定的三道防線,解放了白河、竹溪、平利三城。國民黨二十七軍、六十九軍被殲一部,九十八軍受到沉重打擊。胡宗南又急調第三軍增援布防在牛蹄嶺。
牛蹄嶺位於安康城東南,南依大巴山,北臨漢江,地勢險要,又構築有環形工事,成為安康城的天然屏障。7月22日,十九軍發起解放安康的戰鬥。當天,五十五師一六三團攻克藥王寨,安(康)平(利)交界的狗脊關守敵不戰而逃,叩開了安康的東大門。7月23日23時,我軍向大小牛蹄嶺主陣地發起進攻。24日凌晨2時左右,擔任主攻任務的五十五師一六四團、一六三團占領了大小牛蹄嶺敵軍陣地。國民黨軍在飛機、炮火的掩護下,先後發起多次反撲。五十五師、五十七師指戰員冒著酷暑,頑強地與敵人浴血奮戰,主陣地得而失、失而得,最終打退了敵人反撲。激戰至下午7時左右,我軍左右兩翼部隊也掃清了牛蹄嶺敵軍外圍陣地,向牛蹄嶺穿插,敵軍全線崩潰。人民解放軍乘勝追擊,9時許,五十七師一六九團占領安康新城,一七團通過安康老城東關,五十五師一六四團占領安康老城西關。次日,十九軍奉命停止攻城,撤向平利、旬陽休整待命。牛蹄嶺戰鬥先後持續近40個小時,主陣地反覆爭奪,是十九軍西進陝南打得最激烈、最艱苦的一場山地爭奪戰。雖殲敵2500餘人,我軍亦付出傷亡1200餘人的沉重代價。一六四團副團長孟俊歧同志在這次戰鬥中光榮犧牲。
牛蹄嶺戰鬥之後,十九軍前委和中共安康地委,對安康自衛團進行政治爭取工作。10月上旬,中共安康地委宣傳部長肖風(原名陳振杞)委託在平利的堂兄陳振榮利用親戚關係與安康自衛團團長魯秦俠聯繫,魯遂派陳振華到平利,表示“願為革命效力”。中共陝南區委和十九軍前委派朱曼青隨陳振華潛入安康自衛團做起義準備工作,不久又派楊實回紫陽做策反工作。楊實路過安康時,組建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安康支部。11月24日,中共陝南區委和十九軍前委派陝南行署公安局副局長王國潛入安康自衛團,具體領導組織起義工作。26日,國民黨九十八軍撤離安康,自衛團在王國的指導下,以調防為名,立即從新城進駐老城,維護城內治安,防止敵人破壞。27日上午,王國以共產黨和解放軍代表的身份,在縣政府召集國民黨安康縣黨政軍負責人和地方士紳的會議,宣講了全國解放戰爭形勢、黨的有關政策和“約法八章”,號召維持好秩序,迎接解放,魯秦俠正式宣布起義,安康遂告解放。28日,劉金軒司令員和汪鋒政委率部入城,全城一片歡騰,市民夾道歡迎,安康人民盼望解放的夙願終於實現了。12月6日,商洛軍分區獨五團參謀長崔金榮率一營從寧陝入境解放了安康的葉坪一帶。至此,安康縣全境解放。
在十九軍準備西進的同時,1949年5月中旬,中共陝南區委任命希莊為安康縣委書記,成林為安康縣民主政府副縣長,並配備了一批幹部,從而搭起了安康縣委和縣政府的架子。隨後安康縣委、縣政府工作人員和安康地委隨軍西進,沿途籌集糧食,動員民夫,支援前線。牛蹄嶺戰鬥後,奉命移駐旬陽縣大小呂河、神河、張河一帶,以安康工作隊的形式開闢了鍾美、秀峻、武靖、清和、文治等5個鄉、33個保為新解放區。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安康縣工作隊陳世澤、高岩東等同志在獨立營的配合下,以游擊方式在安康縣茨溝鄉(現為壩河鄉)、石郎鄉(現為石梯鄉)、張灘鄉(現為張灘鎮)開闢工作,並組織了茨溝鄉維持會。安康解放時,動員了近千名民眾,送糧300餘石支援解放軍。
安康解放後的的第二天,安康軍事管制委員會和安康警備司令部宣告成立。12月1日,安康市、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隨即進行接管,建立各級政權組織,剿匪肅特,恢復工商業和生產救災等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