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普魯克斯

安妮·普魯克斯

安妮·普魯(Annie Proulx),1935年8月22日出生於美國康乃狄克州諾維奇,美國作家、編劇,先後畢業於佛蒙特大學歷史學、蒙特婁喬治威廉斯爵士大學文化史學。 1988年,創作個人首部短篇小說《心靈之歌及其他小說》 。1992年,創作的長篇小說《明信片》獲得美國筆會福柯納獎 。1993年,創作長篇小說《船訊》 ,該小說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普利茲小說獎 。1997年,創作短篇小說《斷背山》 ,該小說獲得歐·亨利短篇小說獎 、全美雜誌獎 。1999年,創作短篇小說集《近距離:懷俄明故事》 。2001年,擔任劇情電影《真情快遞》 的編劇 。2005年,擔任同性愛情電影《斷背山》 的編劇。2008年,創作隨筆錄《紅色沙漠:一個地方的歷史》 。2011年,創作回憶錄《雲雀:地域回憶錄》 。2017年,安妮·普魯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終身成就獎 。2019年,擔任電視劇《咆嘯之膚第一季》的編劇。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安妮·普魯 安妮·普魯

1969年,安妮·普魯獲得佛蒙特大學歷史學位證書 。1973年,獲得蒙特婁喬治威廉斯爵士大學文化史碩士學位,並留校攻讀博士學位 。後來,迫於經濟問題,她在答辯的最後階段選擇了放棄 。隨後,她移居懷俄明州一個偏遠的鄉村,在荒野中從自然中汲取各種原始生存的經驗,學會了釣魚、划槳、種植,並將這些個人經驗整理成文字,專注於創作 。

1988年,創作個人首部短篇小說《心靈之歌及其他小說》 。1992年,創作長篇小說《明信片》,該小說描寫了城市化加速發展時期新英格鄉村小鎮的衰敗,獲得美國筆會福柯納獎 。

1993年,創作長篇小說《船訊》 ,該小說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普利茲小說獎 。1996年,創作長篇小說《手風琴罪行錄》 ;同年,在紀錄片《好萊塢的真實故事》中出鏡。1997年,創作短篇小說《斷背山》 ,該小說獲得歐·亨利短篇小說獎 、全美雜誌獎 。

文學作品 文學作品

1999年,創作短篇小說集《近距離:懷俄明故事》 ,該小說集結了安妮·普魯短篇小說的精華。其中,《半剝皮的閹牛》入選《1988年最佳美國短篇小說集》和《二十世紀最佳美國短篇小說集》 ;《荒草天涯盡頭》入選《1999年最佳美國短篇小說集》;《身居地獄但求懷水》入選《2000年最佳美國短篇小說集》。

2001年,擔任劇情電影《真情快遞》 的編劇,該片由凱文·史派西、朱麗安·摩爾合作主演。2002年,創作長篇小說《老謀深算》 ,該小說被全國美國文學研究會和人民文學出版社聯合舉辦的“21世紀年度最佳小說”授予外國文學獎 。

2003年,在紀錄片《Go West, Young Man!》中出鏡。2004年,創作短篇小說集《髒泥:懷俄明故事集II》。2005年,擔任同性愛情電影《斷背山》 的編劇,該片改編自她所著的同名短篇小說。

2008年,創作隨筆錄《紅色沙漠:一個地方的歷史》 ;同年,創作短篇小說集《絕佳的方式:懷俄明故事集3》 。2011年,創作回憶錄《雲雀:地域回憶錄》 。2017年,安妮·普魯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終身成就獎 。2019年,擔任電視劇《咆嘯之膚第一季》的編劇。

個人生活

安妮·普魯的父親從出身貧寒的紡織廠小工,一路成為紡織品公司的副總裁;母親則擅長口述故事,是位業餘自然學家和畫家;她還有四個妹妹 。

主要作品

文學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1年《雲雀:地域回憶錄》回憶錄
2008年 《紅色沙漠:一個地方的歷史》 隨筆錄
2008年《絕佳的方式:懷俄明故事集3》短篇小說集
2004年《髒泥:懷俄明故事集II》短篇小說集
2002年《老謀深算》長篇小說
1999年《近距離:懷俄明故事》短篇小說集
1997年《斷背山》短篇小說
1996年《手風琴罪行錄》長篇小說
1993年《船訊》長篇小說
1992年《明信片》長篇小說
1988年《心靈之歌及其他小說》短篇小說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9年《咆嘯之膚第一季》電視劇
2005年《斷背山》電影
2001年《真情快遞》電影

參演紀錄片

時間名稱
2003年《Go West, Young Man!》
1996年《好萊塢的真實故事》

獲獎記錄

榮譽獎項
  • ▪ 2017 美國國家圖書獎終身成就獎 (獲獎)
  • ▪ 1998 歐·亨利短篇小說獎 《斷背山》 (獲獎)
  • ▪ 1998 全美雜誌獎 《斷背山》 (獲獎)
  • ▪ 1993 美國國家圖書獎 《船訊》 (獲獎)
  • ▪ 1993 普利茲小說獎 《船訊》 (獲獎)
  • ▪ 1992 美國筆會福柯納獎 《明信片》 (獲獎)

人物評價

安妮·普魯的創作以地域特色聞名,擅於全方位、多視角考察北美邊緣“地域”的特性。她執著於尋找地域隱秘而真實的魅力所在,並勾勒出一幅幅後工業時代下北美邊地的真實圖景。極簡老道的文字里,透露出她對土地、自然生態的熱愛,對生存危機下遷徙個體、群體生存狀態的同情,和人類在尋找家園過程中的困惑。她致力從當代北美地域中人與自然之間的複雜關係入手,分析人類的生存危機,繼而探究“再次棲居”的生存可能。文字短小精悍,細緻風趣,側面記錄下北方牧場凋敝的生活現狀,表現出她對鄉村原住民生活的嚮往,逐漸形成其創作特色。在文學創作中,安妮·普魯將一個個曾承載幻想的美國地域,以真實的面貌呈現在讀者面前。通過細緻的環境描寫,人生活的細微體會,勾勒出人類環境在歷史中的變遷,將反思深深地熔鑄在小說與現實的思考中。將“觀察”作為第二性的普魯,堅持挖掘地域歷史的細碎史料、鄉野軼聞,通過理性的分析和情感的融入,探索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危機形成的根源所在,並提出解決的構想和方案 (暨南大學申東寧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