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縣仙溪鎮

安化縣仙溪鎮

仙溪鎮位於安化縣境東部腹地,居芙蓉山系與五龍山系之中,東臨大福、清塘,南與梅城接壤,西抵栗林、滔溪兩鄉,北接長塘。總面積281.4平方公里,轄22個村和1個居委。共有耕地3.7萬畝,其中稻田2萬多畝,旱土1.6萬多畝,平均海拔185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經濟作物主要產茶葉、水果、藥材、花生、油菜等。水果有桃、梨、李、柑橘、楊梅、栗子、枇杷。

基本信息

簡介

安化縣仙溪鎮安化縣仙溪鎮

仙溪鎮位於安化縣境東部腹地,居芙蓉山系與五龍山系之中,東臨大福、清塘,南與梅城接壤,西抵栗林、滔溪兩鄉,北接長塘。總面積281.4平方公里,轄6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4.7萬多人。共有耕地3.7萬畝,其中稻田2萬多畝,旱土1.6萬多畝,平均海拔185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仙溪鎮原為仙溪鄉,1985年改為建制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0°33′49.22″~110°45′53,北緯28°10′22.7″~28 °19′24.3″,夾在芙蓉、五龍與大峰山之間,群山簇擁,峰迴翠嶂;有伊水及其支流圳上溪、漳溪、老龍溪、 九渡水、大溪、富溪流經全境。人均耕地0.92畝,其中稻田0.46畝。地上資源豐富,盛產松、杉、竹、油茶、油桐、藥材、棕;水能資源也較為豐富;但地下資源貧乏,除石灰石儲量豐富外,只有少量零星的錳、鎢、銻、金、水晶、石煤等。在改革開放中,經濟和社會事業步入快速發展軌道。

行政區劃

仙溪鎮 轄:仙溪居委會;仙溪、簡家、仙紅、仙中、吳家、青江、劉侖、桃園、中坪、窯頭、青大、大橋、劉家、大段、楊家、茶行、圳上、共和、佛堂、山漳、山江、山茶、高梘、九如、尖峰、九渡、九華、岩豐、九豐、豐華、光明、新華、三星、芙蓉、平江、雙溪、觀音、龍溪、上豐、殷余、泉塘、文沖、新聯、木茶、宋坪宋溪、沿岩、沿右、千丘、桂華、天石、合雲、大溪、桅山、伏柳、伏溪、田溪、山口、趕進、方公、新竹61個村委會。

名字由來

仙溪歷史久遠。地名起源於宋代一個美麗傳說。此地原名花家坪,又名花橋,相傳北宋黃南美隱居花橋下首的尖峰山得道成仙,故時人將尖峰山更名為仙峰山,把伊水叫“仙溪”,仙溪這個名稱後逐漸成為了小鎮的名稱。

城鎮建設

仙溪區位優勢明顯。仙溪建鎮始於1985年1月,1996年初撤區並鄉建鎮,九龍鄉山口鄉併入仙溪鎮,形成今日規模。十字街區已基本形成,由仙溪街、仙九路、教育路、花橋路、仙峰路縱橫交錯,形成東西南北四區新格局。中心地段路面已硬化。水、電、廣播、通信、電視等基礎設施基本配套。正在進行的207國道2420公里處降坡和紅旗茶場土地開發工程將不斷擴大集鎮向南發展。仙溪交通便利,自古是形成於唐永泰年間的安益大路、安桃大路、安常大路的樞紐,現207國道和1816省道交匯貫通,東通益陽、常德、長沙,西經新化、邵陽、漣源、婁底通湘西,西南至西部開發地區,是連線東西部的樞紐地帶。

自然資源

五龍山五龍山

仙溪風景秀美。境內山環水繞,風景絢麗,山清水秀,景色迷人。芙蓉、五龍兩山環抱,呈南北走向,有伊水及其支流圳上溪、漳溪、九渡水、老龍溪、大溪、富溪穿過,有九龍眺北,群山起伏,逶迤如龍,遠近聞名的大峰山,有相傳與九龍鬥法的美女山,有梅山十景的“泉塘佛玉”、“芙嶺朝雲”。芙蓉山主峰海拔1472米,東西長7.5公里,南北寬15公里,有72峰挺拔,拱衛主峰,狀若芙蓉,山間有觀音峰、山鷹崖、響水洞、臥龍潭、飛泉流瀑、晚霞等勝景和寺、廟、閣、殿等古蹟。
仙溪物產豐富。全鎮有林地面積33.7萬畝,木材蓄積量2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3%,楠竹5.5萬畝。地上資源豐富,盛產杉、松、竹及梓樹、樟樹等雜木,擁有歷史悠久的茶葉、桐油、棕片、花生、藥材、生漆、土紙、山蒼子及黃姜、烤菸、野菜等土特產。鎮境芙蓉山特產“雲霧毛尖”享譽海內外,曾於民國時期在巴黎世博會獲得金獎。仙溪黑茶同樣暢銷國內外。另外,石灰石儲量豐富,並蘊藏少量的錳、鎢、銻、金、水晶等礦產。

鄉鎮經濟

農業

糧食全鎮有稻田20865.3畝,旱土20591畝,主要作物有 水稻、紅薯、玉 米、黃豆等。2000年糧食總產量16114噸,其中稻穀產量10731噸,占67% 。穀物播種32904畝,其中雙季早稻11479畝,產稻穀1247.8噸,畝產31 7公斤;雙季晚稻13452畝,產稻穀5223.3噸,畝產388公斤;中稻7973 畝,產稻穀3602噸,畝產451公斤。1996~2000年,稻穀產量均在萬噸以上 .

經濟作物主要產茶葉、水果、藥材、花生、油菜等。水果有桃、梨、李 、柑橘、楊梅、栗 子、枇杷。歷史上的芙蓉尖名茶飄香海內外。茶葉發展高峰期的70~80年代,相繼辦起 了大隊茶場,公社茶廠,茶園面積 1萬多畝,產量1萬多擔,產值1百多萬元。1994 年以後,由於受市場影響,茶葉生產嚴重滑坡。1998年統計,茶園面積減到5090畝 ,年產黑茶2296擔,綠茶698擔。林業50年代到處青山綠水,林木覆蓋率達70%。大躍進年代“大 開荒,開大荒” ,覆蓋率銳減到10%左右。70年代前期狠抓植樹造林,覆蓋率又上升到40%。90年 代開始,實施縣政府“五年消災宜林荒山,八年綠化安化”的決定,至2000年,全鎮有 林地達317000畝,其中竹林55285畝,覆蓋率達73%,活立木蓄積量2861 04立方米。是年,被評為“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鎮)”。畜牧水產主要飼養生豬和家禽。2000年,出欄牲豬21913頭, 出欄羊5737 頭,耕牛飼養量6152頭,養雞62398羽、鴨12988羽;放養水面846.5畝 ,產鮮魚150.9噸。生豬養殖大戶相繼出現。趕進村周芳來、簡新平夫婦,於1988 年開始生豬規模養殖,1995年起,每年出欄生豬200頭以上。2000年投資10萬 元征地兩畝,建豬舍30間,購進良種公、母豬,是年出欄肥豬500頭,《湖南日報》刊 登了其創業事跡。

企業

商業計畫經濟階段,仙溪供銷合作社和國營商業部門是各類物資購銷 的主渠道,供銷 社的代銷店發展到每個生產大隊。90年代,轉為市場經濟,上述部門在競爭中出現虧損, 門面實行承包。民營工商業發展很快,1990年民營商店發展到757戶,從業人 員達2000人;2000年註冊登記 936戶、商業資金2000多萬元,還有5000多農民從事半農半商活動。70年代後 期恢復趕集,趕集地點在仙溪、山口街區。90年代開始,又增加了茶行、大橋、山漳、九 渡、芙蓉、龍泉、泉塘、大溪等8個趕集地點。工業有採礦、冶金、加工、建材、電力等。其中,主要是水泥生產業 。1977年, 辦起設計能力年產7000噸的仙溪水泥廠。1985年,村戶聯辦的鳳凰水泥廠、奶奶山 水泥廠、圳上水泥廠相繼建成。1987年,年產4.4萬噸的仙峰水泥廠建成,是當時全 縣最大的水泥廠。1994年,經擴建後的仙峰水泥廠設計年產達到8.8萬噸。1998 年,該廠銷售收入達1463萬元。至2000年,鎮內主要工業企業共6家:仙峰水泥廠 、仙溪水泥廠、上豐電站、響水洞電站、福利包裝廠、九龍鞭炮廠。此外,從90年代起, 還相繼辦起了仙溪、九龍茶葉加工廠,中寶、建中、國求、國安、紅日5家竹木膠板廠,1 家以蒸薯條為主的綠色食品廠等。運輸業1960年前,貨物靠肩挑水運。仙溪水運碼頭歷史悠久。19 71年,有了第一 台小型拖拉機。1976年有6輛汽車。1981年有拖拉機70台、汽車9輛。2000 年,全鎮擁有拖拉機50台、大型汽車250輛,其他車183輛。其中,有100多輛汽 車在廣東、浙江等地從事運輸。

基礎設施

水利

60~70年代,修建小Ⅱ型水庫16座。70年代,全鎮完成廖家坪水庫右乾渠22600米及太陽沖、大段、圳上、山漳等6條支渠共3.5萬米的建設 。80年代開始,先後新建電灌站12處。90年代後,主要對廖家坪水庫的乾、支渠 進行維 修、硬化。至2000年,全鎮有小Ⅱ型水庫16座,蓄水量316.5萬方,灌田面積4 260畝;山塘1330口,蓄水273.8萬方,灌溉7676畝;加上廖家坪水庫可澆 灌面積8900畝,全鎮稻田雨旱澇保收面積達16800畝。

交通

1958年,梅(城)馬(跡塘)公路建成通車,即207國道, 從千丘段至雷公山,穿境17個村、20公里。1961年,柘(溪)湘(鄉)公路全線 竣工,橫跨圳上、茶行、楊家3個村,長12公里。在國道、省道的幅射下,從70年代起 ,先後修建了山口至大溪、山口至方公、茶行至圳上、大橋至大段、大橋至山漳、仙溪至 高梘等11條鄉村公路。到1996年修通至劉侖的公路後,全鎮村村通公路,長達198 公里。 鎮內共建公路橋樑51座,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山口、仙溪、大橋等10座。電力電力發展迅速,鎮境內已有萬伏輸電線路7條,長達122.2 9公里;變壓房 91個,裝機容量8770千伏。實現了農戶百分之百的用上系統電。2000年開始啟動 “農網改造”工程,應改61個村,已投資190萬元,改造42個村。同時,已先後利用 境內水資源建起兩座電站。1986年,裝機容量500千瓦的響水洞電站建成投運。19 94年,裝機容量960千瓦的上豐電站建成投運。

通訊

50年代,仙溪設定50門總機一台,與梅城所接通業務,同時 ,在主要部門單 位發展搖把式電話機30部。1964年,仙溪、九龍、山口公社各設20門總機一部,開 通至各村電話,共發展搖把式電話機80多部。1994年開通程控電話,入戶程控電話機 達5660部。1998年開通移動通訊,1999年增加聯通公司,移動、聯通公司分別 建有通訊塔,全鎮上戶手機4800餘部。電視1984年,有電視機23台,差轉台2個。1989年,電視 機增至1135台 ,山口、仙溪、九龍鄉分別建立電視站。1993年有線電視開通後,可收到中央及各省1 8個台的節目,並開辦電視歌、劇點播業務及自辦節目。至2002年,全鎮已有8000 多戶購 置了9000多台電視機,其中入網5600多台,是年開始進行信號加密裝合自控管理。

教育衛生

教育

安化縣仙溪鎮中學安化縣仙溪鎮中學

1949年,仙溪建國小42所。1962年發展到74所。1 977年,國小達99 所,學生9171人,是歷史上在校學生最多年份。隨著人口出生的控制和教學的集中,1 985年國小減到88所,在校學生8935人。90年代調整學校布局,到2000年, 國小減到54所,學生5240人。至2000年,開辦的國中有仙溪、九龍、山口與鎮中學 4所,在校學生2672人。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實施義教工程。1986~2002年,全鎮共投資2336萬元,其中國家 投資近2000萬元,共建中學、中心國小20棟,面積24565平方米;另外, 村級建校14棟。該鎮於1993年開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1998年全面 普及,驗收達標。

衛生

1954年,建立二區聯合診所。1958年,聯合診所改稱 區醫院。1960年,各公社建起衛生院。1993年,區醫院新建1000平方米的門 診綜合樓。1996年,鄉鎮衛生院合併到鎮醫院。1998年,鎮醫院評定為一級甲等醫 院。2000年,全鎮醫務人員183人,其中鎮醫院78人,主治醫師9人 ;病床30張,固定資產133萬元;臨床科室設有門診、急診、內科、兒科、婦產科、口 腔科、理療科等;醫技科室設備有手術室、B超室、放射室等。另外,1992年,設立仙 溪區農村衛生防疫保健管理站。1996年更名為仙溪鎮防保站,配員5人。村級衛生醫療 組織健全。另外,全鎮各村自70年代以來設有衛生室,配有1~2名鄉村醫生。 

人文地理

仙溪是梅山文化腹地,“梅山十景”這裡有芙嶺朝雲、泉塘沸玉兩景。與泉塘沸玉傳為美談的仙峰山鉤月樓,至今僅留遺址。境內多名山古剎。大峰山海拔1075.4米,其山系有九角寨、天鵝、垛岩、瘦牛脊、捨身崖等奇峰異景。芙蓉山系海拔1427米的螞蟥 山與1310米的雲霧山對峙,雄偉挺拔。雲霧山庵,一首名聯“自衡岳九千仞 而來,推開一朵芙蓉,仿佛花中藏世界;望洞庭八百里之外,踏破幾重雲霧,依稀海上現蓬 萊”,使芙蓉這塊地方聞名遠近。芙蓉山系中的皮蔡侖、仙人岩、響水洞等,都留下美好的 傳說。在這塊沃土上人才輩出:先賢有革命烈士姚炳南蔣曄周洋;當代人物有中國史學家劉起紆 、畫家、詩人、書法家吳之東、全國優秀教師劉學申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