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系統技術工程

安全系統技術工程

安全系統工程,主要關注的對象是經濟系統安全,尤其是經濟系統中的生產安全,一般的安全系統工程教科

簡介


安全系統工程,主要關注的對象是經濟系統安全,尤其是經濟系統中的生產安全,一般的安全系統工程教科
多屬狹義安全系統工程範疇。基於綜合集成法的安全系統工程基本架構.廣義的安全系統工程,則屬社會系統工程
(Social System Engineering, SSE)範疇,涉及任何社會主體關於“安全與發展(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S&D)”
的雙層目標架構,涵蓋任何社會主體的所有的安全領域,諸如:經濟安全(物質文明)、文化安全(精神文明)、政治
安全(政治文明,包括軍事)、環境安全(生態文明)、人本安全(人本文明)等等。 系統安全工程是20世紀60年
代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工程學科,它是以系統工程的方法研究、解決生產過程中安全問題的工程技術。
系統安全工程用來識別、分析和消除系統潛在的危險,使系統的風險減少到可接受水平。它在保證工業生產
和產品安全方面顯現了巨大地效果。 在國外,系統安全工程得到了廣泛地套用,成為工業生產中必須採用的
安全技術。在國內,隨著我國加入WTO走向世界,系統安全工程受到極大地重視,從系統安全工程的教育、研究
到工程實踐都得到長足的發展。新世紀作為從事安全技術或管理工作的安全工程師,必須具備系統安全工程的知
識,掌握系統安全工程的分析方法。《系統安全工程》課程是安全工程專業的學科基礎,也就是其他工科專業的重要知識組成。

科技名詞定義

安全上重要的系統,用於保證反應堆安全停堆、從堆芯排出餘熱或限制預計運行事件和設計基準事故的後果。 所屬學科: 電力(一級學科);核電(二級學科) 本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 安全系統 由與生產安全問題有關的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若干個因素結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 在工業企業里,人——機系統、安全技術、職業衛生和安全管理構成了一個安全系統。它除了具有一般系統的特點外,還有自己的結構特點。第一,它是以人為中心的人機匹配、有反饋過程的系統。因此,在系統安全模式中要充分考慮人與機器的互相協調。第二,安全系統是工程系統與社會系統的結合。在系統中處於中心地位的人要受到社會、政治、文化、經濟技術和家庭的影響,要考慮以上各方面的因素,系統的安全控制才能更為有效。第三,安全事故(系統的不安全狀態)的發生具有隨機性,首先是事故的發生與否呈現出不確定性;其次是事故發生後將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在事先不可能確切得知。第四,事故識別的模糊性。安全系統中存在一些無法進行定量的描述的因素,因此對系統安全狀態的描述無法達到明確的量化。安全系統工程活動要根據以上這些特點來開展研究工作,尋求處理安全問題的有效方法。 工業上的安全系統主要包括信號報警及安全儀表系統,它們是保證安全生產的重要措施之一。大多數化工過程要求信號報警、安全儀表系統採用失效安全的原則,使設備在特定的故障發生時轉入預定義的安全狀態。另外,工業生產裝置中的儀表與設備經常會有防腐、防塵、防震、防電磁干擾、防爆等要求。安全系統的設計原則如下: (1)信號報警、聯鎖點的設定,動作設定值以及調整範圍必須符合生產工藝的要求,BSV液晶拼接技術要達到行業標準; (2)在滿足安全生產的前提下,應當儘量選擇線路簡單、元器件數量少的方案; (3)安全相關係統應當安裝在振動小、灰塵少、無腐蝕氣體、無電磁干擾的場所; (4)套用DCS和PLC時,可採用經權威機構認證的DCS/PLC來構造安全相關係統; (5)安全相關係統中安裝在危險場所的檢出裝置、執行器、按鈕、信號燈、開關等應當符合所在場所的防爆、防火要求; (6)安全相關係統的供電要求與一般儀表供電等級相同,為保證重要安全儀表系統穩定、可靠的工作,應當為其配備不間斷電源。 安全系統設計步驟如下:

定義風險等級

在生產裝置中引進安全防護手段,其作用是為了將風險減低到企業可接受的水平。任何防護手段都不可能完全消除風險。 由於石化生產裝置的複雜性導致了潛在風險數目極大,不可能對所有的風險都採取措施。因此,需要在設計安全相關係統之前,就明確地定義多大程度的風險可以接受,而什麼樣的風險必須採取措施。只有將風險等級進行明確的定義和劃分後,才能以此為衡量指標,在眾多的潛在風險中找到必須要解決的關鍵風險。

識別所有潛在風險

定義了風險等級後,使用合理的安全評價方法對裝置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充分、徹底地識別,獲得裝置中每個風險發生原因和所導致後果之間的對偶關係。只有在獲得所有可能的潛在風險的基礎上,才能對裝置進行充分、完整地防護層設計與校核。

校核防護層設計

針對第二步中所識別出來的每一個可能的風險,考慮當前已有的保護措施對風險的降低程度,校核其是否滿足在風險矩陣中定義的可接受範圍。如果不能滿足要求,則需要引入新的防護措施,並對引入新的防護措施後的風險降低程度重新進行計算。

結論審查

檢查所有不可接受的風險是否都已受到防護,即所有風險的等級都達到“可接受”範圍內。如若不然,回到第三步重新進行防護層校核與設計。
該規範是以國內安防行業為主體制訂的第一部較完備的工程建設技術標準。它是國內安防技術界、智慧型建築界和相關部門的眾多技術專家、管理專家共同努力的結晶,是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域團結協作的產物。該規範遵循“質量責任重於泰山”的宗旨,對安防工程建設中的現場勘察、工程設計、施工、檢驗、驗收的各個環節都提出了嚴格的質量要求,貫徹了工程建設全面質量管理的要求,體現了質量是“做”出來的,不是“檢”出來的質量管理理念。
該規範的配套性、兼容性、互補性較強,因而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該規範的章節設定、內容結構較為合理,編寫格式符合國家建設部關於工程建設標準的編制要求。總規範和幾個專項規範既是各自獨立、完整的標準,彼此間又互相銜接,相互照應,便於使用。總規範的內容涵蓋了安防工程建設中所涉及的各個質量環節,對於參與安防工程建設的各方的質量責任都有明確要求,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
總規範提出的安全防範工程設計應遵循的七項基本原則、安全防範三種基本手段和三個基本要素(探測、反應、延遲),以及安全性設計、可靠性設計、電磁兼容性設計、環境適應性設計、系統集成設計等觀點具有創新性,既總結了我國安防工程實踐的經驗,又吸收了電子信息系統計算機網路工程設計的新要求,能較好地適應科技發展的趨勢,體現了安防標準化與時俱進的精神。《安全防範工程技術規範》國家標準的制定,對規範國內安防行業管理和安防工程市場監督將起到積極的技術支持作用,對於公共建築、社區安全防範和重點、要害部門的安全防範工作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特別是9·11恐怖事件之後,安全防範工作已成為國際國內、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熱門話題;社會治安的穩定、人民民眾的安居樂業,已成為全面奔小康的重要內容之一,其社會意義非常重大。安防工程的建設納入工程建設的規範管理,做到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可以避免由於重複設計、重複施工造成的資源浪費。確保全防工程的質量,可以有效地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國家、集體、個人財產安全;認真貫徹、實施這些標準,有利於從業企業的平等競爭、提高企業的市場信譽度和經濟效益,從而為社會、企業、用戶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補充

安全系統工程在國際上已經有了較長的歷史。其主要套用的領域包括軍工,航天航空,化工石油,鐵路及公路交通等等。 經過多年的發展,國際上已經有了一些比較成熟的安全系統標準。其中,比較重要的有以下幾個: IEC 61508: 此標準在電器,電子及可程式電子器械領域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它提出的功能隱患方法(functional hazard analysis) 在安全系統領域有很重要的意義。 Mil-Std-882: 此標準是美國的軍工標準。在全球範圍內的軍工領域,適用面非常廣。 Def Stan 00-56: 此標準是英國的軍工標準。 ISO26262: 此標準現階段還在最後完善當中。發布以後,將成為道路交通系統方面的主要標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