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X射線爆發

宇宙X射線爆發是宇宙中X射線源輻射的突然顯著增強,是巴布希金娜等人於1975年首先發現的。與宇宙γ射線爆發相似,宇宙X射線爆發(簡稱X爆發)也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天體物理學的重大發現之一。

宇宙X射線爆發

正文

X爆發的主要特徵是:爆發的上升時間≤1秒;爆發的持續時間由幾秒到幾十秒;大部分的能量在低於50千電子伏的範圍內的輻射;爆發重複出現,但沒有準確的周期。大多數爆發源的爆發間隔由幾小時到幾十小時;也有一些X爆發源的爆發間隔時間較短,由幾秒鐘到幾分鐘。有人把前者稱為Ⅰ型X爆發,把後者稱為Ⅱ型X爆發。MXB1730-335是非常奇特的X爆發源,在它上面可以同時觀測到Ⅰ型和Ⅱ型 X爆發。對於多數爆發源,在兩次爆發之間還觀測到有一種比較穩定的X射線輻射。而且發現:這種穩定輻射處於高強度狀態時,不出現X爆發;處於低強度狀態時,才出現爆發。還發現,大多數爆發源,或許是全部爆發源,都有一個爆發活動時期和一個爆發寧靜時期,X爆發只出現於爆發活動時期。這種時期長約幾星期、幾個月或幾年。在地面上測得的 X爆發的極大流量的典型數值為10-8 ~10-7 爾格/(厘米2 ·秒)。如果取爆發源的距離為三萬光年,則得X爆發的極大功率為1038 ~1039 爾格/秒。觀測表明,在X爆發的亮度下降階段,Ⅰ型X爆發的能譜有變軟的傾向,Ⅱ型X爆發無此傾向。 X爆發源分布在銀道面附近。已經發現有一個 X爆發源位於球狀星團NGC6624內。關於X爆發的本質,爆發機制和輻射過程等問題,目前都研究得很不夠。有人認為X爆發起源於中子星表面的核反應,也有人認為X爆發是由雙星里中子星的吸積過程中的不穩定性造成的。

配圖

相關連線

宇宙中γ射線源的一種短暫的猛烈的爆發。這種爆發是克萊比塞得和斯特朗等於1973年根據“維拉”衛星上γ射線探測器的觀測資料發現的。分析表明﹐這種爆發同地球﹑月球﹑太陽和行星都沒有關係﹐肯定發生在太陽系以外﹐因此﹐被稱為宇宙γ射線爆發(簡稱γ爆發)。它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天體物理學的重大發現之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