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苑漫談:講演集

4.佛教 1.道教 (三)新教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7月1日)
叢書名: 卓新平學術散論
平裝: 27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00487363, 9787500487364
條形碼: 9787500487364
尺寸: 23.4 x 16.4 x 1.4 cm
重量: 499 g

內容簡介

學苑漫談:講演集》內容簡介:我最初的職業是教師,曾在家鄉的大學當過四年的英語老師。不過說起這“四年”的“教學”生涯頗讓人傷感,那個時代留下的印象久久不能消失,這種懷舊或許意味著“老之將至”?不知不覺地又說起了“多餘的話”。我高中畢業時趕上大學在“文革”期間恢復招生,在“工農兵”上大學時也給應屆高中畢業生網開一面,允許極少數高中畢業生直接上大學,但原則上只能讀外語、體育和藝術這三類專業。當時非常渴望讀書的我一開始並沒有這種機會,只是因為我們家鄉那時唯一的師範專科有人退學,才使我終於得到了“上大學”的機會,從而也讓我有了一輩子當老師的心理準備。但大學剛畢業,我們被作為“修教(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回潮”的產物而直接送到了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但這種經歷沒有任何“土洋結合”的雅趣,學習外語與農業生產在當時乃毫無關聯。

目錄

自序
第一講 全球化與宗教問題
一 全球化的社會文化意義
二 全球化與世界宗教
第二講 宗教對社會的作用
一 對宗教的基本理解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之外西方學者對宗教的理解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宗教理解
二 宗教在世界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一)宗教與人類社會結構的關係
1.政教合
2.政教協約
3.政教分離
(二)宗教對人類文明進程的影響
(三)宗教在社會發展中的正負功能
1.宗教具有社會整合功能
2.宗教具有社會控制功能
3.宗教具有對社會群體或個體的心理調適功能
4.宗教還有文化交往的功能
三 宗教對中國社會的作用
第三講 世界文明與世界宗教
一 概論
二 世界文明與世界宗教
三 世界宗教的興起與“三大宗教河系”理論
四 黑格爾對世界宗教的分類與評價
五 世界宗教的象徵符號及其解釋
六 世界三大宗教河系相關範圍的文明與宗教
(一)第一大宗教河系的文明與宗教
1.猶太教
2.基督教
3.伊斯蘭教
4.瑣羅亞斯德教和摩尼教
5.巴哈伊教
(二)第二大宗教河系的文明與宗教
1.印度教
2.耆那教
3.錫克教
4.佛教
(三)第三大宗教河系的文明與宗教
1.道教
2.儒教
3.神道教
七簡短結語
第四講 國際宗教的歷史與發展趨勢
一 猶太教的發展傳播及相關國際衝突的歷史與現狀
(一)古代猶太教時代
(二)拉比猶太教時代
(三)中世紀猶太教時代
(四)近現代猶太教發展
二 基督教的發展傳播及相關國際衝突的歷史與現狀
(一)天主教
(二)東正教
(三)新教
1.德國宗教改革
2.瑞士宗教改革
3.英國宗教改革
三 伊斯蘭教的發展傳播及相關國際衝突的歷史與現狀
四印度文明與古婆羅門教的發展興衰
五印度教的發展傳播及相關衝突的歷史與現狀
六佛教的發展傳播及在印度的現代復興
(一)部派佛教
(二)大乘佛教
(三)密教
(四)佛教的傳播
(五)佛教在印度的現代復興
七 錫克教的發展傳播及相關衝突的歷史與現狀
第五講 全球化與多民族社會傳統宗教文化所面臨的諸問題
導論
一 世界文明與宗教的“文化圈”理論
二 亞洲宗教生成的三大“板塊”及其對全球宗教發展的作用與影響
宗教與民族之文化交織所引發的國際焦點問題
(一)猶太教:“立約”民族與“他者”的衝突
(二)基督教:其“普世”價值面臨的抵制與挑戰
(三)伊斯蘭教:擴展與傳播中的嬗變
(四)印度文化地域中的宗教多元與社會變遷
結語
第六講 基督教思想文化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一 基督教思想文化的基本來源
(一)古希伯來文化中的宗教因素
1.追求“至高一神”的超越觀
2.突出“自我否定”的原罪觀
3.強調“神人立約”的契約觀
4.渴望“復國救主”的救贖觀
(二)古希臘文化中的宗教因素
1.對“形上”之探的宗教理性精神
2.對“內在”之“己”自我認知的宗教主體精神
3.直面人生之“史詩”所體現的“日神”精神
4.描述靈與肉張力衝突之“悲劇”所反映的“酒神”精神
(三)古羅馬文化中的宗教因素
二 基督教思想文化的主要精神內容
(一)愛的精神
(二)謙卑精神
(三)普世精神
(四)超越精神
(五)先知精神
(六)拯救精神
(七)禁慾精神
(八)神秘精神
(九)律法精神
三 基督教思想文化對當代中國的影響
(一)文化“認同”或“排拒
……
第七講 全球化中國宗教
第八講 關於中國宗教現狀及其發展的思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