孳蔓難圖

孳蔓難圖

孳蔓難圖,拼為zī màn nán tú,比喻壞的事物絕不能任令它蔓延開來,否則,便難以收拾。出自《左傳•隱公元年》。

基本信息

釋義

孳:同滋,長也;蔓:繁生、蔓延。比喻壞的事物絕不能任令它蔓延開來,否則,便難以收拾。

出處

《左傳·隱公元年》:“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示例

危害老百姓的惡勢力必須趁早剷除,否則~,便不堪構想了。

故事

春秋時,鄭國的君王鄭武公有兩個兒子,都是姜氏所生,但姜氏只偏愛小兒子共叔段,要武公立共叔段為世子,可是這個要求被拒絕了。
武公死後,他的大兒子做了國君,就是鄭莊公。姜氏就替共叔段要求將制(地址在今河南滎陽縣西北)作為封邑,又請將“京”地封給共叔段,雖然大臣們都反對,但莊公也不能不答應他母親的要求。大夫祭仲對莊公說:“姜氏那有滿意的時候?不如早點想辦法,不要讓它蔓延開來,蔓延開來就難辦了(孳蔓難圖)。蔓草尚且無法剷除,何況國君的寵弟呢?”
莊公說:“多行不義必自斃。”(讓他壞事做多了,自然要敗亡的!)後來共叔段果然密謀反鄭,結果給莊公發兵擊敗,被迫自殺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