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登[皇太子]

孫登[皇太子]

孫登(208年-241年),字子高,孫權的長子,三國時東吳宣太子。

基本信息

人物資料

孫登[皇太子]孫登[皇太子]

孫登(209年~241年),字子高,孫權長子(庶出)。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立孫登為皇太子。赤烏四年五月卒,年僅三十三歲。謚宣太子。

父:孫權

母:不詳。(《三國志》云:登所生庶賤)

養母:徐夫人

配偶:太子妃周氏(周瑜之女)

子:孫璠孫希孫英

生平簡介

魏文帝黃初二年(220年),封孫權為吳王。並且拜孫登為東中郎將,封萬戶侯,孫權以孫登年幼辭去爵位不受。同年,孫權立孫登為太子。並為孫登選置師傅,選取優秀的士人作為他的賓友。於是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等以選入為孫登侍講詩書以及伴隨騎射。

孫權想孫登讀《漢書》以知道近代的事,認為張昭可以為師,多次邀請他,於是下令張休聽父親張昭講授,再回宮轉授孫登。孫登接待他的屬官時,大致使用平民的方式,例如和諸葛恪、張休、顧譚等一同坐車,或者睡在一起。太傅張溫認為中庶子一職與太子非常接近,接觸很多,應該任用有傑出才能的人擔任,孫權聽後就任用陳表等人為中庶子。後來又命令中庶子與太子應該守回禮節,不能太隨便。

吳大帝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立為孫登為皇太子,以諸葛恪為左輔都尉,張休為右弼都尉,顧譚為輔正都尉,陳表為翼正都尉,稱為“四友”。而謝景、范慎、刁玄羊衜等皆為賓客,當時東宮號稱有最多的士人。

同年,孫權遷都建業。徵召上大將軍陸遜輔助孫登鎮守武昌,統領留在武昌的宮府事宜。

吳大帝嘉禾元年(232年),弟弟孫慮逝世,孫權感到悲傷,因而減少膳食。孫登趕來勸孫權不要過份悲傷,以免影響國家。孫權接納,增加了膳食。十多日後,孫權要送孫登回武昌,但孫登希望留在父親身邊,於是孫權打消念頭,讓孫登留他在身邊。嘉禾三年(234年),孫權攻打魏國占領的合肥新城,命令孫登留守,管理後方的事務。當時農作物收成不好,盜賊增多,孫於是制訂令法,用以對付盜賊,得到不錯的成果。

吳大帝赤烏四年(241年),孫登逝世,當時三十三歲。臨終前,孫登上書給孫權,建議幾項令國家安定和富強的方法,又推薦多位優秀的臣子,望孫權多加任用以令國家進步,孫權於得悉孫登死後再看到這篇文章,更加悲傷,談到他都不禁傷心流涕。謚孫登曰宣太子。

人物性格

孫登他很體恤其他人,例如孫登出外打獵時,本可走近道小路,他卻繞遠避開田地,為的是不損傷農民的農作物;休息時又只選擇空地。另外有一次騎馬出外,有一粒彈丸飛過,隨從尋找誰發射,最終找到一個人帶有彈弓以及彈丸,大家都以為是他做的,但那人不認,隨從就想動手教訓他,孫登不允許。孫登又將那人手持的彈丸和射出來的彈丸比較一下,發現並不一樣,證明彈丸不是那人發射的,於是就放了他。又有一次,用來裝水的金馬盂不見了,孫登知道是身邊待從做的,不忍心要送他們去處罰,只是責罵他們,遣送他們回家鄉,更命令親近的人不要說出去。

孫登亦很重恩情。因為孫登是庶生的,徐夫人於是以養母身份撫養他,對他有恩。後來徐夫人因為嫉妒而廢,流放到吳郡的地方。當時孫權寵愛步夫人,她賞賜給孫登的,孫登都只拜謝而不敢接受。而徐夫人所送的衣服都先沐浴再穿上。孫登被立太子時要求孫權立徐夫人為後,但孫權卻想以步夫人為皇后,最終都沒有答應。

立為太子

孫登[皇太子]孫登[皇太子]

公元221年,孫登被立為太子。孫權為了讓其成材,特意安排了諸多才識品德兼備的名臣作為他的賓客朋友。於是,孫登遺囑里所提到的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等人被選入東宮。他們陪著孫登研讀詩書,孫登若外出,他們就跟著騎馬射獵。孫權覺得作為未來之主的孫登應該熟悉近代史,於是就希望他能讀《漢書》。並特意讓張休去研究《漢書》很有名氣的張昭那裡學習,回來後再將所學的傳授給太子孫登。

孫登與這群大臣相處融洽,經常同乘一輛車,有時候因為聽講很晚,索性就跟這些人睡在了一起。這些人在一起儼然沒有師徒、主僕之分。太傅張溫跟孫權說,“中庶子這個官職和太子最親近,他要在太子身邊回答太子提出的所有問題,應當任用德行傑出的人”。孫權以為然,就任命陳表等人為中庶子。陳表他們和孫登熟悉了以後,孫登就廢除了中庶子的一些繁文縟節。有一次,孫登把陳表按在自己所坐的凳子上,陳表覺得這樣很不好,孫登笑道:“您的學問理應坐在我上頭。”

不久,孫權遷都建業,徵召上大將軍陸遜輔佐孫登鎮守武昌,並讓他兼任宮府留事。孫登時常出去打獵,本來應該走近道,但為了避開農民的莊稼,他寧可多走幾里地。倘若在他打獵的地方有人種地,即使野獸橫行,飛禽撲面,他也要換個地方,就是因為他不想打擾百姓種地。

孫登的母親出身卑賤,而徐夫人對孫登從小就有養育之恩。後來徐夫人被廢黜,住在吳郡,步夫人開始得寵。步夫人,臨淮淮陰人,與步騭同族,早年“以美麗得幸孫權,寵冠後庭”,且不妒忌,故久見愛待,意欲立為皇后,終因朝臣以徐夫人相抗而未成。步夫人對孫登經常有所賞賜,孫登只是恭敬地接受,從不推辭。徐夫人派人來賜給他的衣服,他必要沐浴之後才穿。孫權要立其為太子時,他卻推辭道:“本立道才生,要立太子,應當先立王后。”

仁義傳說

在關於這位仁義太子的傳說中,有一件事是經常被人拿出來傳誦的,就是彈丸事件。有一次,孫登出外打獵,騎馬飛馳時,忽然一顆彈丸從他耳邊擦過。眾人大驚失色,迅速將其圍在中間,另外一批人找兇手。恰好有一人手提彈弓正在四處瞄準,這批人就把此人綁了拖來見孫登,此人已經是魂不附體。

證據似乎確鑿,孫登的手下決定先將此人棒揍一頓,然後找棵樹吊死他。孫登叫人找到了從耳邊飛過的彈丸,又把那人所使用的彈丸放在一起比較,發現此人用的彈丸要遠遠小於那顆彈丸。於是,就把嚇得魂不附體的人放了。

孫登手下的人說,即使不是此人所為,必有人要對殿下不利,還是殺一儆百的好。孫登卻說,國家有國家的法度,如果我以太子的身份將此人處死,那么,我就是明知此人冤枉而濫殺。我不但犯了國家法度,還留下了罵名,一舉兩失,你們說,天下的百姓如果知道了這件事會怎么想我和父皇呢?

有人曾將孫登辨彈丸一事放進智書里,認為孫登很聰明。其實,但凡是個人就知道應該拿來彈丸比較一下,而這件事之所以被人人傳誦,無非是因為孫登的美德,在三國時期,這種行為在一個儲君身上所體現出來的不僅僅是智慧了,形而上地認為,這該是一種仁德

歷史評價

陳壽:孫登居心所存,足為茂美之德。

在太子之位的二十多年裡,孫登上得孫權之歡心,下被天下百姓愛戴,中與朝中大臣和睦相處,其治理國家之能力,在大情小事上皆閃耀著一個明君之光芒。品德無二,能力無雙。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他將來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可想不到的是,他居然那么早地就離開了人世,離開了眾望所歸的那個皇帝之位。

孫登孫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