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珊珊

孫珊珊,女,1955年出生,中共黨員,新疆建設兵團主任醫師。1963年參加工作,在兒科工作近40年,2000年5月退休。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孫珊珊是新疆建設兵團農三師醫院小兒科主任。1963年她高中畢業時,走到了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面臨著重大決擇:一是留在上海,到機械學院就讀;一是回響黨的號召,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參加邊疆建設。她憑著報效祖國的一腔熱血,毅然放棄了留滬機會,投身到屯墾戍邊的偉大事業中。1958年她從石河子醫學院醫療系畢業後,她來到了祖國西部邊陲的喀什。

她曾多次被農三師醫院授予“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被喀什地區授予“地區民族團結先進個人”;被兵團授予“兵團先進女職工”,1996年獲“農三師勞動模範”,1996年她又被中國衛生部授予“全國婦幼衛生工作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

人物事跡

作為一名兒科醫生,她深深地愛著這些孩子。特別是在大力推行計畫生育的今天,她更深感肩頭責任的重大。為了救治窒息患兒,她實行口對口吸痰;為了趕赴急診,她常夜半三更獨腳踏車去醫院;為了搶救患兒她常耽誤了休息;顧不上家庭,管不上自己的孩子。為了挽救患兒生命,她一心只想著怎樣救治患兒,其他什麼也顧不上。

她對患兒有著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有時下班走出醫院大門,看見患兒家長抱著孩子在門口徘徊,她會主動上前詢問。因為多年的從醫經驗告訴她,這些孩子不是身患疾病就是遠道而來,耽誤不得。遇到病重患兒她就把孩子領到兒科搶救。常常弄得全科同志下不了班,護士開玩笑說:孫主任會“撿”病號回來。家長們感激地說:今天多虧遇到了孫主任,否則孩子就沒命了。多少年,就是這種醫生的責任感驅使她不停地為患兒們忙碌、操心、費神。為了這些患病的孩子,她的確有做不完的事。不管是白天黑夜還是節假日,甚至是病休天,只要是患兒需要都毫無怨言地投入工作。細心地診治,耐心地解釋,手把手地教年輕媽媽護理患兒。27年來, 她從沒有和病人及病人家屬發生過爭執。

有一次,一名叫買買提的維吾爾族孩子患慢性腎炎、尿毒症,要求特殊飲食。可醫院食堂的普通飯菜達不到這個要求。她就把自己家的煤油爐拿來給他用,並教會他特殊飲食的烹調方法。買買提康復出院後,這個煤油爐就一直留在辦公室,只要患者需要,隨時可以取用。對於家境貧寒的患者,為了他們早日康復,她常從家裡拿來肉食、雞蛋給他們補養。孩子們不肯吃藥,她就耐心地開導他們。她為了孩子們早日康復出院,她在積極參加病房患兒的診治、搶救工作之外,還承擔了近2000例的門診任務。通過大量的診療過程,她很注重總結經驗、教訓,勤思考、多鑽研,並注意吸收和運用國內、外的先進技術,提高了診療水平。在1995年召開的兵團首屆兒科學術會議上,她發表了兩篇學術論文,其中一篇獲得二等獎。她撰寫了論文《小兒肺炎甲襞循環臨床探討》已被全國兒科疾病診治技術學術會議錄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