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姓氏]

孫氏[姓氏]
孫氏[姓氏]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孫氏主要含義同“孫姓”一樣,是指姓氏;另也指未能留下真實姓名的女性歷史人物。一 ;春秋時衛武公的兒子惠孫任衛國上卿,他的孫子名乙,字武仲,以祖父的字命氏,就是孫乙,是姬姓孫氏的得姓始祖。齊景公時,陳完五世孫田桓子,即齊大夫田無宇,其子田書因伐莒有功,齊景公封田書于樂安,古城在今山東惠民,並賜姓孫氏,田書是媯姓孫氏的得姓始祖。部分字輩已用國標簡化字,如:肇字輩也用“兆”字,啟字輩也用“啟”字,豊字輩也用“豐”字,寕字輩也用“寧”字,書字輩也用“書”字,義字輩也用“義”字。

起源

“孫”源出有四,姬姓,媯姓,羋姓,子姓。

一 ;春秋時衛武公的兒子惠孫任衛國上卿,他的孫子名乙,字武仲,以祖父的字命氏,就是孫乙,是姬姓孫氏的得姓始祖。

二;公元前1046年,周滅商,周武王封舜帝的直系後裔媯滿於陳。公元前672年,陳厲公媯躍之子陳完逃奔齊國,改陳氏為田氏。齊景公時,陳完五世孫田桓子,即齊大夫田無宇,其子田書因伐莒有功,齊景公封田書于樂安,古城在今山東惠民,並賜姓孫氏,田書是媯姓孫氏的得姓始祖。

孫氏[姓氏]孫氏[姓氏]

三 ;楚國有賢臣為敖,字孫叔,其支庶(宗族旁支)以祖字為氏。

四:源於子姓。商朝末,紂王叔父比干,商之賢臣,因直諫而被殺,子孫避難改姓,其中一支以本為王族子孫之故,遂姓孫氏。

名人

1.孫武(生卒不詳) 山東菏澤人

兵聖,是春秋末期軍事家,齊國人,著兵法“十三章”。孫子被推崇為兵法的鼻祖,“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學聖典。

2.孫權(182-252)祖籍 山東

孫堅之子,孫策之弟。東漢建安五年,兄孫策病死,孫權繼位吳侯、討逆將軍,領會稽太守,開始統領江東。他擊敗了黃祖。後東吳聯合劉備,於赤壁擊潰了曹操軍。東吳後來又和曹操軍在合肥附近鏖戰,並從劉備手中奪回荊州、殺死關羽、大破劉備的討伐軍。曹丕稱帝後孫權先向北方稱臣,後自己建吳稱帝,遷都建業。孫權稱帝後曾大規模派人航海,加強對夷州的聯繫。又設定農官,實行屯田;並在山越地區設立郡縣,促進了江南土地的開發。晚年的孫權日益驕奢,寵信呂壹,賦役繁重、刑罰殘酷。立嗣之爭,孫權也犯下極大錯誤,多數名臣死於非命。自孫登夭折後,孫權先是廢了孫和,又賜死孫霸,最後立幼子孫亮,這為日後的吳宮政變埋下了禍根。孫權病逝後諡號大皇帝,史稱東吳大帝。

3.孫中山(1866-1925)

字逸仙,別號中山樵,世稱中山先生,廣東香山縣人。清末,因見國勢日衰,民族危亡,乃喚起同志,共組興中會,為革命救國的團體;後遞改為中國國民黨,被推為總理。致力革命數十年,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終於辛亥一役,推翻滿清,建立民國,改國體為民主共和。手創三民主義、五權憲法,手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為革命建國的最高原則。民國十四年逝世於北京,二十九年國民政府頒令,尊為中華民國國父。

分布

江蘇沭陽孫牌坊。山東樂安郡,安徽省繁昌孫村鎮

字輩排行

山東

1、般陽孫氏(般陽: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舊稱):古般陽孫家大莊,現為博山區白塔鎮大莊村,十五世至二十六世輩份用字為覃、惟 、凝、即、肈 、啟 、豐、 寧、 崇、、 振 、方 、成。部分字輩已用國標簡化字,如:肇字輩也用“兆”字,啟字輩也用“啟”字,豊字輩也用“豐”字,寕字輩也用“寧”字,書字輩也用“書”字,義字輩也用“義”字。

般陽孫氏家譜行輩用字,十世前行輩用字較亂,從十一世敬遵前譜,行輩用字如下:

11允 12聿 13洵 14爰 15覃 16惟 17凝 18即

19肇 20啟 21豊22寕 23崇 24振 25方 26成

27令 28緒 29延 30紹 31代 32遇 33文 34明

35詩 36書37禮 38義 39仁 40德 41昌 42宏

2、山東臨清孫氏字輩:進烈甲月慶合長振興中華文武連瑞金光海秀占居玉樹英傑善良!因為和東北遷移到北京的一些人見面後~雙方長輩商議以後~~從振字輩以後有點差異~合仁找到遠方家人長龍找一個高人算出~{振興中華金光海秀占居玉樹文武連瑞英傑善良}20個字居中命名。五行生剋。數理吉凶有所變更~

振興中華為(振新偉華)

文武連瑞為(琰培連瑞)

金光海秀為(紹愛海茂)

占立玉樹為(鶴傳鈺勤)

英傑善良為(英褀彩祥)

3、現在山東臨清孫氏字輩如下:進烈甲月慶合長振新偉華琰培連瑞紹愛海茂鶴傳鈺勤英褀彩祥.

4、山東濟南孫氏字輩:“永衡玉紅加賢慶兆培長振”。

5、山東濟寧映雪堂孫氏字輩:“( 隆) 德( 宏) 進( 化) 高( 尚)明、( 士) 基建敦厚、( 慶) 裔( 裕) 世( 昭) 克承、光敏家聲、懿典炳著、文哲榮增、興祖存念、永恆長春”

6、山東臨沭縣孫氏字輩:佰朝開寶克(成)希堯舜禹

7、山東鄒城望雲孫氏:字輩:“人生祖為史 乘德羽善計 興玉寶克勇 光大先世業”。

8、山東惠民孫氏:堂號:裕後堂;字輩:“崇克希家有,應允永可守,所以維由道,遵之方長久”。

9、山東萊西孫氏:十六世為德、章字輩,十七世為寶、錫、希字輩,十八世為文字輩。

10、山東莒縣孫氏字輩:始祖孫桂,洪武年間自山西遷至龍口,後遷到莒縣果莊鄉孫家莊村,有家譜現存,十六世(天)(克),十七世(明)字輩,自十八世排輩取字為“玉(東、年、先)瑞(士)兆(作,策)彥(德)祥(建),方(迎、松)政文安良,孝友承家道,世德永宏昌”。

11、山東即墨孫氏字輩:堂號:詒謀堂;自十八世起依次輩份為“正德方立,成仁志中,振先啟玉,清兆日同”。

12、山東即墨東夼孫氏字輩:“鹹晉,立業(底用)振丕功,化世(底用)乃吉昌,紹先(底用)敦善行,保家(底用)致祥瑞”。

13、山東高密孫氏字輩:“樹烈增鎮永林焉基鑒清榮照堂鉅潤修善克家聲”。

14、山東汶上孫氏字輩:“光任樹東然,道德傳宜訓,敦宗紀萬春,桂顏慶祥雲”。

15、山東新泰孫氏字輩:“京東乙光,民志繼士,亭玉維迎德,家慶紹征祥,相傳繁衍盛,萬代保全康”。

16、山東鄒平孫氏字輩:“希言公彥承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照憲慶繁祥令德惟垂佑欽紹念顯揚”。註:特許沿用孔氏家族字輩。

17、山東夏津孫氏字輩:“耕 讀 傳 訓 遠 忠 厚 延 緒 洪 龍飛澤華宇 國泰永久常 ”。

18、山東夏津孫氏字輩:“家聲顯振宗緒恆昌丕莫兆慶令德延祥”。

19、山東壽縣孫氏字輩:“士克祖家傳多方以自全同心仰化日守土享長年”。

20、山東煙臺芝罘孫氏字輩:“克培鴻緒謨烈維新懋昭乃德祖述功恆”。

21、山東煙臺萊山孫氏字輩:“懷星日起,希維永秀,丕振世德,萬年吉昌,家衍餘慶,積善乃光”。

22、山東煙臺牟平孫氏字輩:“廷光應守,萬世永昌,文盛德茂,承繼耀隆,培芝植蘭,庭秀聯芳,忠孝餘慶,紹緒益良。”

23、山東蓬萊孫氏字輩:“乃士新從正大仁志導成良忠厚家業喜書繼世長”。

24、山東沂水孫氏字輩:“烈培玉洪(瀟)樹”。註:按“金木水火土”循環啟字。

25、山東嶧陽孫氏字輩:“毓肇葆承茂景晉中啟延秉則淑以慎昭虔尚新傳桂蘭德裕厚光輝業繼先繁盛恆思本運華樹正廉”。

26、山東商河、濟陽孫氏字輩:“廷好振德,淑申延瑞”。

27、山東般陽孫氏字輩:“允聿洵爰覃惟凝即肇啟豐寧崇振方成令緒延紹代遇文明詩書禮義仁德昌宏”。

28、山東泰安孫氏字輩:“萬(凱)士(尚)承(業)秀(布)鳳(開太)維(如松)文(玉佃)佩(志同西丙)景(學紹周清)兆(宜)緒(輝)東(乾航)迎(坤吳)發(奎)強(亮)立(恩)義(相)文(榮)安(耀)瑞(宣)來(秦)順(巨)昌(康)高(南)貴(岳)聖(恆)賢(秋)蘇(品)通(美)權(尊)常(量)北(舉)地(善)和(余)澤(利)嗣(堅)慧(貞)眾(延)望(黃)”。

29、山東泰安岱嶽區孫氏字輩:覃(諧音,13代)佩永繼,兆啟豐寧,重振方圓(共24代)

30、山東德州孫氏字輩:“少曉壽丙加傳長”。

31、山東德州抬頭寺鄉白橋村孫氏字輩:“吉福維德奉敬守法”。

32、山東單縣黃崗鎮後孫店村孫氏字輩:中、家、傳、道、立、守、開.........附近周邊三村村民姓氏均姓孫。清乾隆年間兵部尚書劉峨題詞孫氏先輩墓碑被挖掘出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