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剛[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孫剛,從事激素在妊娠和胎兒發育中作用的研究,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顆粒物質以及基於第一原理的計算及其套用。已發現了一種新型的振動分離相。

人物經歷

1979~1985 山東大學醫學院六年制英語醫學專業。

1985~1990 第二軍醫大學生理學專業研究生,1990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1990~1992 第二軍醫大學神經生物學教研室 講師。

1992~1993 澳大利亞Newcastle大學訪問學者。

1993~1995 第二軍醫大學神經生物學教研室 副教授、副主任。

1995~1998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生理系 博士後。

1998~2004 第二軍醫大學生理學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教授。

2002~2003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訪問教授。

2004~至今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 教授。

目前為《生理學報》常務編委。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激素在妊娠和胎兒發育中作用的研究,採用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方法研究這些激素分泌、表達的調節機制,研究這些激素對妊娠和胎兒發育相關基因表達的調控。

主要貢獻

在聲波波動方程的反問題的研究中, 發現了低頻虧損問題的出現與計算中所使用的基函式有關,設計了一種交替利用不同類型的基函式進行反運算的方法,並通過實際數值計算證實了這種方法的有效性[Phys. Rev. Lett. 90,04301(2003),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Analysis 11,345-352(2004)];在對磁性體系的研究中,嚴格求解了三角Kagome格點上的Ising模型,用數值計算研究了含有偶極相互作用的Ising,表面含有無規分布場的Ising模型,量子反鐵磁海森堡鏈等一系列模型[Phys. Rev. B71,052408 (2005),Phys. Rev. B65,132418 (2002),Phys. Rev. B56,5484 (1997),Phys. Rev. B51,8370 (1995), Phys. Rev. B51,3637 (1995),Z. Phys. B82,425 (1991),Z. Phys. B82,431 (1991),J. Phys. Soc. Jpn. 58,1162 (1989),J. Phys. Soc. Jpn. 57,156 (1988),J. Phys. Soc. Jpn. 55,3117];在利用多重散射方法對由顆粒球所組成的複合體系的研究研究中,研究了表面等離子激元模式和金屬中的電介質腔體模式,以及它們之間的耦和對這類複合體系的光學透射、反射和吸收性質的影響,並以此概念設計了幾種有特殊性質的光學材料[Phys. Rev. E73,036613 (2006),Phys. Rev. B73,075117 (2006),J. Phys.:Condens. Matter 17,2177 (2005),J. Phys. D:Appl. Phys. 38,1325 (2005)];在對顆粒物質的研究中,通過實驗和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了真空中的振動分離,並發現了一種新型的振動分離相。在二維顆粒流的研究中發現了在某些關鍵位置的顆粒密度與流量的關係。由此關係可將顆粒流分為穩定流,亞穩定流和非穩定流,這樣可很好地解釋包括交通流在內的許多實驗結果。

正在從事的研究包括對顆粒物質的集團動力學性質的實驗和理論研究;基於第一原理的計算對顆粒複合材料的電、磁及聲學性質的理論研究,以及一些相關的實驗研究;利用聲波波動方程進行的全息的反問題的研究。

獲獎記錄

2004年獲上海市醫學科技二等獎 (第一完成人)。

2003年總後勤部授予科技新星。

2001年獲明治乳業生命科學優秀獎。

199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二完成人)。

1993年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一完成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