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

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

《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將“情緒管理訓練”創始人、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教授多年研究總結出的情緒管理訓練的理論,與崔成愛、趙碧教授多年蒐集的大量真實的育兒案例相結合,並針對不同矛盾問題,逐一整理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以便更多的父母和老師能夠掌握和實踐情緒管理訓練,有效拓展父母和子女間的溝通渠道,改善親子關係,重新找回家庭幸福,讓孩子終身受益。

作者簡介

約翰·戈特曼,美國華盛頓大學榮譽退休教授,人際關係大師、著名心理學家,西雅圖戈特曼研究所的創立者和領導者,“情緒管理訓練(Emotion Coach)”的創始人,一直致力於親密關係領域的研究和臨床實踐,他的研究成果成為這一領域過去30多年歲月中的一個典範。曾四次榮獲美國心理健康研究院科學研究者獎章,並獲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協會傑出科學研究者獎章、美國家庭治療學會傑出貢獻獎、美國心理協會家庭心理學分會會長獎章。被推舉為近25年來在心理治療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傑出人物之一,與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榮格齊名。

崔成愛,獲得戈特曼公認醫師資格,也是阿洛伊修斯康復中心的負責人,受聘美國密西根理工大學心理學科教授、芬蘭大學和德成女子大學教授。曾參加《如何去愛孩子:為你支招》《父母60分鐘》《我的老師改變了》等韓國各大電視教育類節目,走在“尋找韓國家庭之希望”的前沿,為那些深受家庭創傷和折磨的人進行各種針對性的治療活動。

趙碧,被譽為“教教授的教授”,現任東國大學客座教授,教育科學技術部政策諮詢委員及國際少年之家教育長。歷年來進行了無數次形式多樣的演講和諮詢活動,致力於傳播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法。

圖書目錄

內文頁 內文頁

Part 1 懂得情緒管理的孩子才幸福
孩子,在情緒中彷徨
漸漸遠逝的情緒學校
情緒越不被重視,就會越缺乏自信,經不起壓力
孩子的情緒請全部包容,你需要做的,只是給孩子的行為劃定界限
能夠分享孩子的情緒,才是真正的愛
你真的愛你的孩子嗎
為什麼要感同身受?讓大腦來回答
所有選擇,讓情緒來決定
情緒共享,越早越好
接受情緒管理訓練的孩子,變得不一樣了
注意力集中程度顯著提高
自主學習能力出色,成就感突出
就算心情很差,也懂得自我調整
心理免疫力強
在同齡人圈子裡關係融洽
對變化能夠主動回應
對疾病的免疫力較高
Part 2 培養出勇於表達情緒的孩子
能夠率直表達自我情緒的父母,也能更了解孩子的情緒
陌生的自我情緒根源——了解元情緒
情緒教室 認識“我”內在的元情緒
喚醒內在孩子
情緒遊戲 遊戲的重要性
不要隱藏你的情緒,自然流露出來
情緒教室 30秒呼吸法,讓激動的心情恢復平靜
和情緒親密接觸,還需要多多練習和適應
如何回應孩子的情緒
沒什麼大不了——縮小轉換型家長
那可不行——壓抑型家長
一切都沒問題——放任型家長
一起找找為什麼——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
只要肯敞開心扉,誰都可以了解孩子的情緒
沒有100%完mei的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
了解孩子的天生氣質,讓情緒管理訓練變得不再困難
認可孩子的成長環境,才能和孩子心靈相通
過分的情緒刺激,只會過猶不及
耐心!再耐心!直到對孩子的情緒感同身受
情緒遊戲 學會自己玩耍也很必要
父母一起努力,孩子的幸福感加倍
夫妻矛盾的最大受害者——孩子
離婚,將孩子推向懸崖盡頭
爸爸參與情緒訓練,孩子的幸福感增加
情緒遊戲 父母應該怎樣陪孩子玩?
Part 3讓孩子敞開心扉的情緒管理訓練對話法
開啟孩子心扉的對話與關閉孩子心扉的對話
關閉心扉的對話
情緒教室 “心靈牆壁”比諷刺孩子更恐怖
讓彼此的心靈貼近——經典溝通方法
如何撫慰受傷的幼小心靈?
稱讚和責備孩子時,原則很重要
稱讚的反效果
批評也要講究方法
如何讓“生氣”表達得淋漓盡致?
學會先說聲“對不起”
情緒遊戲 男孩和男孩一起,女孩和女孩一起
Part 4 和孩子交流的情緒管理訓練五階段
情緒管理訓練的第一階段:解讀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表現出情緒苗頭時,你就應該覺察到
關注行為之中隱藏的情緒
情緒也有各種色彩
難以了解孩子的情緒,何不開口問問
情緒教室 國小五年級裴忠媛的情緒天氣記錄表
情緒管理訓練的第二階段:把情緒性的瞬間當作好機會
情緒越激動,越是好機會
捕捉細膩微小的情緒變化
情緒管理訓練的第三階段:感受並傾聽孩子的情緒
負面情緒與正面情緒請全部包容
孩子自身莫名的情緒,父母也應學會包容
每當情緒共享時,請做最真誠的父母
一句“為什麼”,掐斷情緒共享
用“是什麼”或“怎么了”代替“為什麼”
重複孩子的話語,讓你更容易走近孩子
當你願意和孩子共同分享情緒時,孩子自然會走近你
情緒管理訓練的第四階段:幫助孩子表達情緒
為情緒貼上姓名標籤
幫助孩子自己表達情緒
情緒管理訓練的第五階段: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先情緒共享,再給孩子的行為劃定界限
確認孩子想要的目標
尋找解決方案
檢驗解決方案
幫助孩子自己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案
有時,情緒管理訓練也應該迴避一下
Part 5不同的成長時期,對待孩子的方式也要有所改變
周歲之前的孩子,面對面分享情感
前三個月,和父母形成情感的紐帶
情緒遊戲 新生兒的驚人能力
最初的三個月,進行正式的情緒交流
3~6個月,正面情緒交流非常重要
6~8個月,解讀孩子的情緒
9~12個月,和孩子分享想法和情緒
情緒遊戲 適合0~12個月寶寶的遊戲
不擅表達的幼兒,不提醒就會走偏
當孩子說“不”時,父母應讀懂背後的想法
解讀孩子最初的獨占欲
父母以身作則,表達和控制情緒
情緒遊戲 適合兩周歲寶寶的遊戲
情緒遊戲 適合三周歲寶寶的遊戲
學齡前兒童,朋友之間的關係很重要
關注孩子的情緒,鼓勵孩子表達
通過小夥伴,幫助孩子熟悉調整情緒的方法
問孩子意見,不如給孩子選擇權
解讀孩子最初的恐懼感
情緒遊戲 適合四周歲寶寶的遊戲
情緒遊戲 適合五周歲寶寶的遊戲
小學生,輕蔑感和羞恥心是禁物
國小一二年級:別吝惜你的鼓勵和讚揚
情緒遊戲 適合六周歲孩子的遊戲
情緒遊戲 適合七周歲孩子的遊戲
國小三四年級:幫助孩子自行辨別是非
國小五六年級:溫柔地包容孩子的不安心理
情緒遊戲 適合8~11歲孩子的遊戲
澎湃起伏的青春期,認同最重要
青少年的莫名行為,都源於大腦
“情緒大腦”控制額葉的擴大重塑
反覆無常?大可以完全包容
解讀青春期睡眠
多給孩子切身體會的機會
幫助孩子多經歷一些快樂的嘗試
父母不要做經紀人,而是諮詢師
情緒教室 男孩與女孩,情緒表達方式本來就不同
附錄 情緒管理訓練實例
※ 附錄1:孩子任性發脾氣時
在幼稚園里只想自己幫老師,不給別的小朋友機會(四歲,女)
不顧外面下雨,吵嚷著非要出去時(五歲,女)
因為大哥哥不理自己只和自己的朋友玩而生氣時(七歲,男)
※ 附錄2:當孩子感到傷心難過時
好不容易做好的機器人,被哥哥弄得一塌糊塗,傷心地哭時(六歲,男)
在學校挨了批評,垂頭喪氣地回家時(七歲,男)
因為調皮的妹妹撕壞了娃娃的衣服而哭泣時(七歲,女)
※ 附錄3:當孩子感到困惑時
想要看有趣的童話書,但其他小朋友也在看時(五歲,女)
因朋友不守信用而感到生氣時(八歲,男)
非常愛惜的東西被朋友不問自取,感到萬分生氣時(八歲,男)
※ 附錄4:連不滿意的事情都需要理解時
孩子不學習,大人嘮叨兩聲,孩子卻發火時(11歲,女)
因為沒有合適的衣服,所以沒買,孩子卻糾纏著非要買時(八歲,女)
玩擲飛鏢遊戲,有人耍賴引起爭執時(十歲,男)
※ 附錄5:當不順孩子的心耍脾氣時
在屋子裡蹦蹦跳跳,摔倒弄破嘴唇大哭時(七歲,男)
馬上要去幼稚園了還磨磨蹭蹭不穿衣服時(五歲,女)

書評

★如今的家長可謂用心良苦,他們一方面要忙於職場打拚,一方面也要為子女的健康成長傾盡所有,絲毫不敢放鬆。我願意向他們推薦這本著作。這本書不僅匯集了心理學和腦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還將專家長期積累的真實案例搬到書中,科學而有力地為我們介紹了有關孩子情緒的各個方面,如: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多文化家庭的背景、校園裡被冷落的“醜小鴨”現象、日益嚴重的自殺現象、現代社會正在面臨的嚴峻現實等等,並對家長們大多感到憂慮的問題和案例做出了*為中肯有效的解答。

——韓國首爾大學心理學教授,前韓國心理學會會長 金明言

★情緒管理訓練,奇蹟就在點滴里開花。通過情緒管理訓練,我親眼看到孩子的點滴變化。當然,我指的不僅僅是《父母60分鐘》節目(韓國著名教育節目)中出演的那些孩子,還包括我自己的孩子。*要感謝的是,在對孩子進行情緒管理訓練的過程中,我自己也不知不覺學到了接納情緒和控制情緒的方法。育兒的過程,其實也是我們這些大人的逐漸完善過程。

——韓國EBS電視台 《父母60分鐘》欄目作家 林貞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