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兒巷

孩兒巷

東起中山北路南段與仙林橋直街相對,西貫延安路與武林路南段連線。宋稱保和坊磚街巷,南宋時,杭州流行“拴泥兒”求子的習俗,即到寺廟中求一個你娃娃,用一個繫著大制錢的紅色絨線套住,回家供奉在祖宗牌位旁,希望來年早得貴子。彼時,巷內多泥孩兒鋪,故又名泥孩兒巷,七夕賣“摩目侯羅”,披以彩服,飾以金珠,鬥巧爭奇。解放前後,此種“摩目侯羅”市井還有兜賣。元稱孩兒巷,清襲稱。1966年改名為槍桿巷,1981年復稱孩兒巷。

孩兒巷

宋陸游

寓居孩兒巷和山子巷間,明萬曆間兵部侍郎宋應昌曾居孩兒巷。巷西原建有經略華夷坊,俚稱西牌樓。(46錢)孩兒巷的重要歷史文化價值,還在於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曾寫下了名聞遐爾的不朽詩篇:“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街巷傳聞

提起孩兒巷,不少杭州人講起這個故事:很久以前,巷子裡住著一對孤兒寡母。一天,隔壁店門前曬著一排受潮的白鯗,那家小兒乘人不備,撿著一片白鯗,藏在身後帶回了家。母親見此夸兒子小小年紀知道顧家,今後一定有出息。此後,小兒如法炮製,屢屢得手,成年後終因盜竊緝拿歸案,行刑那日,兒子要再吃一口娘的奶。其母撩開衣襟,兒子一用力,將娘親的奶頭咬下。兒子伏法,其母懸樑自盡……人們把故事裡的小巷稱為“害兒巷”。杭州話里“害兒”與“孩兒”讀音相近,久之,小巷也就成了“孩兒巷”

孩兒巷九十八號

1998年,包括孩兒巷九十八號在內得四十六戶居民住宅被劃入了拆遷範圍。一個巨大得“拆”字擾亂了九十八號里的住戶錢希堯老人的心緒。關於祖屋的記憶襲上他心頭:南宋詩人陸游曾四次在杭州居住,“時寓磚街巷(即孩兒巷)小宅之南樓”,據傳就是如今的九十八號,,“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就作於此。於是老人心焦如焚,多方呼籲,但遺憾的是,老人的呼籲並未得到重視,1999年5月,在推土機的轟鳴中,老宅的第一進喝第五進頹然倒下。

隨後幾年,錢希堯多方奔走,九十八號的飄搖命運,驚動了同濟大學教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推開已經腐朽的大門,阮儀三的眼睛一亮:“非常完整,很好!”在西牆前,他輕輕捻起一片青瓷片,精神一振:“這是宋代的瓷片和磚瓦!孩兒巷九十八號是寶貝啊!”當晚,就緊急上書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這座老宅總體風格是清代中晚期古建築,現在的建築不斷在原址上改建修繕,所以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除了宋代的建築遺址,還有明代的柱礎、“蠡殼窗”等。“孩兒巷九十八號是杭州很重要的一筆財富,保留它,是對文化價值的一種肯定;保護它,是對歷史遺存的一種尊重。”之後,逆轉出現了,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立刻批示:孩兒巷九十八號不能拆。2002年9月16日,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以法律的力量將孩兒巷九十八號保存了下來,之後在保存原樣的基礎上改建成陸游紀念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