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族

孤舟族

孤舟族,有許多人在退休之後,從早到晚無處可去,內心陷入極度失落,卻又不想在別人面前表現出這種失落,變得越發不知所措,把具有這一特徵的人群稱為“孤舟族”。

概述

孤舟族孤舟族

孤舟族,泛指退休後深感寂寥的人群。

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推出長篇小說新作《孤舟》,聚焦退休後深感寂寥的人群。渡邊淳一表示,他經常聽朋友訴說60歲退休後,從早到晚無處可去,內心極度失落,又不想在別人面前表現出來,變得越發不知所措。他將這樣的人命名為“孤舟族”。

“他們還要走過平均20年的人生之路,如果一直這樣迷茫下去,將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渡邊認為,越是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退休後的落差就越大,他們自尊心很強,很難實現再就業,久而久之,就成了被遺棄的“孤舟”,只得獨自品嘗寂寞的滋味。

寫作初衷

1、渡邊淳一表示寫這部小說的初衷是自己經常聽朋友訴說60歲退休之後,內心陷入極度失落,變得越發不知所措。渡邊將這一人群命名為“孤舟族”。
2、《孤舟》中的主人公大谷威一郎一年半之前從一家大型廣告公司退休,過起了“每天都是星期天”的日子。原本以為“第二人生”應該是玫瑰色的,然而出現在他眼前的卻是與妻子和孩子無法逾越的鴻溝。於是威一郎加入了約會俱樂部,開始跟27歲的年輕女性小西佐知子頻頻約會,面對揮之不去的孤獨,他將如何跨過人生中的這道坎?
3、76歲的渡邊淳一向來以《失樂園》、《愛的流放地》等描寫男女熱烈情愛的作品打動讀者,《孤舟》象徵著他步入老年之後創作風格的轉變,小說自始至終漂浮著只能從愛犬身上得到精神慰藉的威一郎內心的哀愁,散發出與以往作品截然不同的韻味。

心態調整

渡邊淳一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在其長篇小說新作《孤舟》
1、退休是人生歷程中的重大轉折點之一,許多退休老人一時難以適應,甚至得上了“退休綜合症”,有損於身心健康,老年應努力進行心理調適,過好退休這一關,對退休後的角色轉變有提前安排,退休以後一個人“社會中堅”的歷史角色即告結束,退休後將面臨一些新的角色,對此每位退休的人員,都要提前安排和作好思想準備,當前很多老年人退休後發生適應困難,就是來自於退休前缺乏準備,特別是那些事業心較強的人退休前一心想的是工作,對退休後應當怎樣生活,似乎都沒有準備也不願提前改變,退休後適應困難在老年女性中占絕大多數,實踐證明這種角色轉變的前瞻性安排越有序,對退休後的角色適應越主動,越有利,特別是那些擔負重要工作的人更是如此。
2、退而不休,老有所為,退休後的老有所為,是指老年人能夠繼續對社會作貢獻,這一方面是老年資源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有助於老年人達到心理平衡,使他們退休後仍覺得自己有用武之地,滿足她們不同層次的心理需要,老有所為可以以三種形式實現:發揮原有專長,繼續為社會貢獻餘熱;根據實際需要,從事個人感興趣的社會勞動或公益服務,體貼子女困難,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3、滿足求知慾望,參加多種形式的學習,老年人在家裡看電視、聽廣播、讀書都是學習,上老年大學更是有組織地學習,人稱是老人的“腦力操”,它能使老年人滿足求知慾望,陶冶情操,擺脫孤獨、焦慮。
4、新的興趣與愛好的培養,對於缺乏興趣與愛好的老年女性,退休後會覺得百無聊賴,日子難熬,老年女性退休後,如能在手工、書畫、音樂、戲劇等方面培養自己的興趣與愛好,不僅可以豐富生活的內容,激發生活興趣,協調平衡神經系統活力,對大腦也是積極的休息,從而推遲與延緩衰老。

措施建議

1、破除“失落感”。“失落感”是退休人員一個較普遍的心態,它直接影響著退休老人的思想、行為、交往和生活。要明確:退休後,退休人員不再工作了,是自然規律,是國家照顧老年人的一項好制度。有什麼可“失落”的呢?領導幹部退休,沒有了權力,是回歸,是將黨和人民給的再歸還,成了本來的自然人,怎能是“失落”呢?破除了“失落感”,就能思想輕鬆,安排自己去自然地生活。
2、破除“寂寞感”。退休後,許多人感到“寂寞”,少了熱熱鬧鬧的工作、沒有了下鄉、外出的奔波、離開了前呼後擁的環境等。其實,退休後輕鬆了、清淨了,可以去乾自己想幹的事情了,有什麼可“寂寞”的呢?忘記過去,從心態上回歸到自然人、回歸到老人上,幹些願乾、能幹的事情,就能破除“寂寞感”,輕鬆、清淨地生活。
3、破除“指揮感”。一些擔任領導幹部的人退休後,往往還不忘以前“說話算數,遇事拍板”的情形,所以,退休後,仍“不歇心”,對於時政老是評頭品足,說東道西。結果,給自己找不必要的思想負擔。退休後,就應當多考慮自己度晚年,對時政可以關心、可以評議,但要少干預;不要仍站在領導、指揮的位置上想問題。
4、破除“當家感”。一些退休後的老人,對於家庭仍存有“當家感”,結果給自己找來不必要的煩惱。人老了,應當放手讓晚輩們自己去處理家庭中的事情。
孤舟族孤舟族

5、找樂趣。退休後的生活,應當全部依靠退休人自己去找樂趣。自己有什麼樂趣,只要可能,就去乾什麼。被返聘、去打工、再創業;遛彎、釣魚、養花;寫文章、上網、畫畫、旅遊;幫助照顧兒女的孩子;等等。一定要找到樂趣,每天有的可乾。啥也不乾,除吃飯、睡覺外,就是坐著、躺著、看電視,必然無聊,必然是不行的。有了樂趣,才能有好的心態。
6、不盲從。年老退休後,聽別人的建議是必要的,但不能一味盲從,按別人的主意行事。要自己根據自己的情況、愛好、特長、樂趣,乾自己想幹的事情。無論是乾點事業或自找其樂,還是幫助兒女做業務或帶孩子,都應是自己樂意、痛快。盲從於別人意見,自己沒有堅定的想法,去釣魚、去練習書法、去養寵物,等等,必然影響心態,達不到頤養天年的目的。
7、不生氣。保好心態需要學會不生氣。無論對社會的事,還是對家庭的事,自認為不對可以說出,但應不怒、不氣、不急,相信別人會處理好。生氣必然影響情緒、影響心態、影響生活。
8、不埋怨。要學會寬容,不要動輒指責或抱怨別人。愛埋怨別人,只會增加自己的氣憤,影響自己的情緒。不埋怨,才能保持好自己的心態。
9、不爭吵。老年人怕情緒激動。與人爭吵,是引起情緒激動的一個很大因素。無論與家人還是與他人,有事慢慢勸說、慢慢商量。不爭吵,是保持良好心態的一招妙計。
10、不固執。固執是老年人的一個通病。學會通融,不固執己見,是保持好心態的良藥。固執,會無端增加自己的煩惱,會使自己生悶氣,會影響情緒、影響心態。
願退休後的老人們,心態陽光,夕陽映霞,心情暢快,身體康健,生活得更加美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