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寺

孤山寺

孤山寺,靖江名剎。位於靖江市區北面五六公里的孤山。唐初名正見寺,距今已有千五百年的歷史。寺院位於靖江北郊的孤山之巔,距市區僅5公里。孤山雖然只有海拔五十餘米,卻是長江北岸、南京至南通之間唯一的一座山丘;廣袤平原,一峰突起,故而頗具盛名。

基本信息

介紹

孤山寺孤山寺
明正德元年(一五零六)始,孤山上陸續建成以孤山寺為中心的建築群。據史料記載,當年沿孤山南坡拾級而上,半腰有一座“躡雲”石坊,兩邊石柱刻有楹聯:對此長江左蠡煙波今宛在,位當絕頂西湖風月定何如。題額和楹聯均為明萬曆四十二年(一六一四)靖江知縣手書。可見躡雲坊已有近四百年歷史,是靖江城現存最早的石坊。坊下有摩崖碑刻“嘉靖丙戌年夏湖南三紫道人易子伯貞禱雨於此”,是明嘉靖丙戌年(一五二六)夏,湖南三紫道人易子伯貞在此祈雨的紀念。躡雲坊向東不遠處,有關聖大帝祠,折轉向西有土神祠,再向西轉而向北為山門,門東有三茅真君祠,門西高坡為仙人台,古柏叢中有觀音庵。正北有重門,進入重門到東嶽行宮,是孤山寺的正殿。殿內有佛像百尊,金碧輝煌。寺後有“不孤亭”,翹角飛檐,雕樑畫棟。後山頂上有“望江樓”,登樓遠眺,澄江如練,平疇百里。幾百年滄海桑田,特別是民國時戰火頻仍,孤山寺除躡雲坊尚存遺蹟外,當年的建築都已毀圮。躡雲坊兩側對聯,惜因年代久遠,早已剝蝕殆盡。孤山景觀也發生很大改變。一九九三年,孤山廟會恢復。十多年來,孤山寺先後復建了山門殿、觀音殿、大雄寶殿、三寶樓等設施。寺內六米多高漢白玉觀音像,及八米高的鐵鑄藥師佛像,是周邊地區同材質中最大的佛像。如今,孤山曲徑通幽,晨鐘暮鼓,香菸繚繞。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孤山舉行廟會,靖江和周鄰縣鎮的善男信女朝山進香,人如潮湧。

主要景物

孤山寺的正殿孤山寺的正殿
寺後有“不孤亭”,翹角飛檐,雕樑畫棟。後山頂上有“望江樓”,登樓遠眺,澄江如練,平疇百里。幾百年滄海桑田,特別是民國時戰火頻仍,孤山寺除躡雲坊尚存遺蹟外,當年的建築都已毀圮。躡雲坊兩側對聯,惜因年代久遠,早已剝蝕殆盡。孤山景觀也發生很大改變。一九九三年,孤山廟會恢復。十多年來,孤山寺先後復建了山門殿、觀音殿、大雄寶殿、三寶樓等設施。寺內六米多高漢白玉觀音像,及八米高的鐵鑄藥師佛像,是周邊地區同材質中最大的佛像。如今,孤山曲徑通幽,晨鐘暮鼓,香菸繚繞。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孤山舉行廟會,靖江和周鄰縣鎮的善男信女朝山進香,人如潮湧。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唐·白居易)
柳湖松島蓮花寺,晚動歸橈出道場。
盧橘子低山雨重,栟櫚葉戰水風涼。
煙波澹蕩搖空碧,樓殿參差倚夕陽。
到岸請君回首望,蓬萊宮在海中央。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創作的七言律詩。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詩作,這首詩描述白居易與“諸客”聽講歸來時內心的感受,生動地描繪了孤山寺的秀美,風景中處處點染著詩人的喜悅之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