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二冬文存

卷二中唐前期 卷三中唐中期 卷四中唐後期

圖書信息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4月1日)
平裝: 71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040206340
條形碼: 9787040206340
尺寸: 24.2 x 17.6 x 4.6 cm
重量: 1.1 Kg

內容簡介

《孟二冬文存(上下)》上卷選錄著者已發表的學術論文,下卷收錄著者部分有代表性的遺著。全書反映了著者在中國詩學、古代文學史和文學文獻學三個領域中所取得的成就,書中內容既有對陶淵明、李杜、蘇黃等經典作家藝術和文論的把握,又有對《文心雕龍》、《中興間氣集》等文獻和“文氣論”、詩歌“發生論”等基本詩學命題的精彩分析,特別是對中唐詩歌的突破性研究,更體現了著者把文學史和文學批評史相結合的研究思路,其中對大曆詩壇、韓孟詩派、中唐詩人的審美心態和意境創造,皎然“復古通變論”,齊梁詩風在中唐時期的復興等問題的探討,曾在學術界產生很大反響。此外,書中選錄的《〈登科記考〉補正》、《唐代進士試年表》等文章是著者對唐代科舉史料的整理和對應試詩的初步研究,體現了他在文學文獻學領域中所取得的成績。

目錄

上卷
一 中國詩學研究
讀《文心雕龍》隨筆(一則)
謀篇的技巧——略說劉勰的“附會之術”
《文心雕龍》之“神理”辨——與馬宏山同志商榷
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文氣論
別裁偽體轉益多師——論杜甫《戲為六絕句》的宗旨兼談杜甫對文化遺產的繼承
試論蘇軾和黃庭堅的詩學理論
試論宋代理學家的詩學理論
王若虛對金代詩學的貢獻
試論蘇軾的美學追求
皎然“復古通變”論
意境與禪玄——中唐詩歌意境論之誕生
中國古代的詩歌發生論
論高仲武《中興間氣集》
二、陶淵明研究
無弦琴”的認同與啟示(上篇)——論陶淵明“無弦琴”在唐代形成的基本內涵
“無弦琴”的認同與啟示(下篇)——論陶淵明“無弦琴”的內涵在唐代之後的繼承與發展
中國文學中的“烏托邦”理想
三 唐詩研究
“盛唐邊塞詩派”質疑
論韓孟詩派構成的個人因素
韓孟詩派的創新意識及其與中唐文化趨向的關係
“正字十二兄”考——讀李賀詩札記
論中唐時期文化特質的轉移
論中唐詩人審美心態與詩歌意境的變化
論齊梁詩風在中唐時期的復興
論以李白為代表的盛唐詩人對自然美的追求
從氣骨頓衰到高情遠韻——論大曆詩歌之新變
李白
詩思與佛性玄心的融合——論中唐詩歌與宗教文化
論張籍的歸屬及相關問題
四 《登科記考》研究
《登科記考》補正
《登科記考》新補正
《〈登科記考〉補正》贅語
下卷
唐代進士試年表
卷一 初、盛唐時期
卷二 中唐前期
卷三 中唐中期
卷四 中唐後期
卷五 晚唐五代時期
附錄一 無年代可考之詩
附錄二 未確證據為應試詩
論唐代應試詩的命題傾向之一——以李善注本《文選》為重心
論唐代應試詩的命題傾向之二——以詠物、寫景和宮廷、頌德為重心
南唐登科考——附考:吳、蜀、南漢、吳越、北漢、契丹
永遠的懷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