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肅周太后

明憲宗即位後,要尊嫡母錢皇后和生母周貴妃為皇太后,同時確定徽號。 及明孝宗即位,尊周氏為太皇太后,事太皇太后亦至孝。

簡介

孝肅周太后(15世紀-1504年),明英宗朱祁鎮貴妃,明憲宗朱見深生母,昌平人。父周能後追贈為寧國公,弟周壽彧後封為長寧伯。周貴妃曾經再三破壞禮法與英宗的遺願、排擠並欲取代孝莊錢皇后的嫡後地位。

生平

明英宗正統十一年(1446年),周氏生皇次女重慶公主。正統十二年(1447年),生皇長子朱見深。二年後,土木之變,英宗被也先俘獲,孫太后下詔立其子朱見深為皇太子。景泰元年,英宗回到北京,居南宮。景泰三年,太子朱見深被廢。景泰六年(1455年),周氏生下英宗第六子朱見澤。其間,不知其位階。天順元年(即1457年,明英宗復辟時),封為貴妃。

明憲宗即位後,要尊嫡母錢皇后和生母周貴妃為皇太后,同時確定徽號。當時太監夏時為討好周貴妃,傳諭獨尊周貴妃為皇太后。大學士李賢、彭時力爭,才兩位太后並尊。成化二十三年四月,上徽號聖慈仁壽皇太后。憲宗在位時,事太后極孝,史書上記載“五日一朝,燕享必親”。太后的要求明憲宗不敢不從,惟恐太后不悅。

明朝在英宗以前,只有嫡後才能與皇帝合葬,英宗並且下詔只願與錢皇后合葬。錢皇后死後,周氏欲阻擋錢皇后合葬裕陵,憲宗委曲寬譬,最後才得以合葬。不過周太后還是暗中搞了鬼,改變英宗的陵寢設計,使自己將來也得以與英宗合葬,而且錢太后雖與英宗同陵墓,卻異隧,葬處距離英宗玄堂有數丈,中間的隧道被填滿了,而右邊周太后的隧道卻是空的。

明孝宗生西宮,生母紀妃薨後,周太后育之宮中,省視萬方。及明孝宗即位,尊周氏為太皇太后,事太皇太后亦至孝。弘治十一年冬,清寧宮災,太皇太后移居仁壽宮。第二年,清寧宮建成,還居清寧宮。

明制只有嫡後才可以系帝謚及祔太廟,繼後及皇帝生母都不系帝謚、別祀奉慈殿。弘治十七年三月,周太皇太后崩,卻得到元配嫡後的一切身後待遇,謚曰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睿皇后,合葬裕陵。大學士劉健、謝遷、李東陽上議(畢竟周太后生前是貴妃,有嫡庶之分),孝宗遵從,別祀於奉慈殿,不祔廟,去掉帝謚(即明英宗諡號睿皇帝的睿字),仍稱太皇太后(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太皇太后)。周氏死後,孝宗發現錢皇后陵墓的隧道被堵塞,想開通那隧道,陰陽家不贊同,於是沒有進行。自周氏以後,嗣君生母亦得以與皇帝合葬。

嘉靖十五年,明世宗下旨,與紀太后、邵太后二人並移祀陵殿,題主曰皇后,不系帝謚以別嫡庶。之後的穆宗母孝恪太后、神宗母孝定太后、光宗母孝靖太后、熹宗母孝和太后、思宗母孝純太后,都使用其制。周貴妃最終的諡號為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皇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