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恭皇后

孝恭皇后,孫氏,鄒平人,永城縣主簿孫忠女。年幼時,因容貌俊美,被誠孝皇后張氏的母親彭城伯夫人看中,常常入宮說孫忠有個好女兒,遂被選入宮內,當時年僅10餘歲,成祖命養在張氏宮中。後宣宗(當時為皇太孫)到了結婚年齡,濟寧人胡氏,被選為皇太孫妃,孫氏被選為嬪。宣宗即位,冊封胡氏為皇后,孫氏為貴妃。

生平介紹

孝恭皇后,孫氏,鄒平人,永城縣主簿孫忠女。年幼時,因容貌俊美,被誠孝皇后張氏的母親彭城伯夫人看中,常常入宮說孫忠有個好女兒,遂被選入宮內,當時年僅10餘歲,成祖命養在張氏宮中。後宣宗(當時為皇太孫)到了結婚年齡,濟寧人胡氏,被選為皇太孫妃,孫氏被選為嬪。宣宗即位,冊封胡氏為皇后,孫氏為貴妃。

按照舊時的宮廷禮制,皇后被冊封后賜金冊寶(印),貴妃以下有冊無寶。孫氏入宮後,極受宣宗寵愛,宣宗遂破格於宣德元年(1426年)五月,向太后請示,制金寶賜與孫氏。此後,明代諸帝貴妃被冊封,均冊、寶俱備。
胡皇后沒有生育,貴妃也無子,而是暗取宮人子,宣稱是自己的兒子,即明英宗朱祁鎮。宣宗愈發寵愛她,以胡皇后無子所以理應讓賢,逼胡皇后上表遜位。
宣德三年(1428年),宣宗廢胡皇后,冊立孫貴妃皇后
宣德十年(1435年),宣宗卒,張太后立皇太子朱祁鎮為皇帝,尊張太后為太皇太后,孫皇后為皇太后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被俘,朱祁鈺即位,為景泰皇帝(明景帝)。十二月加上尊號“上聖皇太后”。
天順元年(1457年)正月,英宗復闢為帝,廢景泰皇帝為郕王。給孫太后上徽號曰“聖烈慈壽皇太后”。明代後宮的徽號自此開始。
天順六年(1462年)九月,孫太后崩逝。全謚為孝恭懿憲慈仁莊烈齊天配聖章皇后,附太廟。
直到孫太后死後,英宗才知道自己並非太后親生,但生母是誰,已經查不出來了。
胡氏、孫氏,一皇后,一貴妃,雖受恩寵,卻都沒有生兒育女。孫貴妃暗地裡將其他宮女所生的孩子(即英宗)據為己有,偽稱是自己所生,從此恩寵更在胡後之上。胡後身體不好,常常有病,漸被宣宗冷落。宣宗為立孫氏為後,命胡後上表辭位,以早定國本(太子)。宣德三年三月,胡後辭位,退居長安宮,賜號“靜慈仙師”,貴妃孫氏被正式冊立為皇后。
英宗即位後,孫氏被尊為皇太后。英宗在“土木之變”中被蒙古瓦剌部所俘,太后命郕王監國。景泰帝(郕王)即位,尊孫氏為上聖皇太后。英宗被囚,孫太后多次派人送禦寒衣裘。英宗被放回,幽居南宮,太后常去看望。後來,大官僚石亨等人導演的“奪門之變”,也是先秘密徵得孫太后的同意才動手的。英宗復辟後,為孫氏上徽號“聖烈慈壽皇太后”。天順六年(1462年)九月四日,孫太后去世,謚“孝恭懿憲慈仁莊烈齊天配聖章皇后”。合葬景陵。

史料記載

《明史 孝恭皇后列傳》
宣宗孝恭皇后孫氏,鄒平人。幼有美色。父忠,永城縣主簿也。誠孝皇后母彭城伯夫人,故永城人,時時入禁中,言忠有賢女,遂得入宮。方十餘歲,成祖命誠孝後育之。已而宣宗婚,詔選濟寧胡氏為妃,而以孫氏為嬪。宣宗即位,封貴妃。故事:皇后金寶金冊,貴妃以下,有冊無寶。妃有寵,宣德元年五月,帝請於太后,制金寶賜焉。貴妃有寶自此始。主
妃亦無子,陰取宮人子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寵益重。胡後上表遜位,請早定國本。妃偽辭曰:“後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後子耶?”三年三月,胡後廢,遂冊為皇后。英宗立,尊為皇太后。齋
英宗北狩,太后命郕王監國。景帝即位,尊為上聖皇太后。時英宗在迤北,數寄禦寒衣裘。及還,幽南宮,太后數入省視。石亨等謀奪門,先密白太后。許之。英宗復辭,上徽號曰聖烈慈壽皇太后。明興,宮闈徽號亦自此始。天順六年九月崩,上尊謚曰孝恭懿憲慈仁莊烈齊天配聖章皇后,合葬景陵,祔太廟。而英宗生母,人卒無知之者。
《勝朝彤管拾遺記 孫皇后傳》
宣宗繼後孫氏,鄒平人。永樂八年選入宮,十五年為皇太孫嬪,二十二年改稱皇太子嬪,宣德改元冊貴妃。時雖立皇后胡氏,而後以無子且多病,將遜位與妃。妃乃謬敬後,後病,妃故朝夕視,陽為憂勞。及妃稱有子,後上表退讓,請定國本。妃猶固辭曰:“皇后病已自有子,吾子敢先皇后子耶?”
宣德三年三月,以後表遜,故竟冊貴妃為皇后。子為皇太子,是為英宗。英宗即位,上尊號曰皇太后,車駕北狩,後用於謙策,斥議遷者,而命成阝王入監國,社稷安。成阝王即位,尊后曰上聖皇太后。時英宗在迤北,後嘗寄禦寒衣裘,手自縫織。及居南內,後時時遣使問候,遺珍饌,且數自入視。會守者王城舒良密謀,伺後入,當白景皇帝,留後南內。後聞始不往。
既而石亨、曹吉祥等謀奪門,密白後,後許之。英宗復辟,上徽號曰聖烈慈壽皇太后。先是宣宗冊後為嬪,時賜嬪冠服。及冊妃賜妃寶,皆非制。(原評曰:此用略筆,後用詳筆,一詳一略,當與胡後記參看。)明初,宮閨無上尊者。時岷王徽?享,因禮部尚書楊善以請,英宗難之曰:“恐非祖宗法,貽後議也。”
其後尚寶卿錢溥、兵部尚書陳汝言復以為請,且曰:“復辟時非太后有詔,誰敢提兵入禁門者。今曹石等皆受賞,而太后尊號缺然,是逮卑而反遺尊也。”上從之。然而明代之廢后上後徽號,凡宮閨破例,皆自後始矣。後端慎而有裁決,然故識大體,其待外家皆有法。初王振肆橫,祭酒李時勉遇振車不下,振怒。廉時勉他過,械其首示文廟前。太后聞,大驚,召上曰:“祭酒者,國子師也,至重。
即有罪,奈何戴囊頭辱之,謂觀瞻何?“上謝不知,太后大怒曰:”即不知,何用汝作皇帝。“帝遣問,知振所為,立釋之。
土木之變,太后知于謙能任難,即以侍郎升本兵。復辟後,太后憐謙忠社稷,以不賞死,面詰上曰:“何為不留謙。”上稱悔悟。至若後父忠,在永樂初為永城主簿。母董氏,年九十,有子五人,繼宗、紹宗、顯宗、續宗、純宗及諸孫數十人,並以後故,賜官爵,繼宗爵會昌侯。董興,董太夫人弟,亦以奪門功,封海寧伯。然太后無私外家意,時繼宗已侯,復有為紹宗言者,上謂李賢曰:“孫氏授官,必數請而後得之,然太后猶怫怫不樂,曰‘我家有何功而冒濫至此’。
今左右復為之求恩,謂慰太后心,不知正不爾也。“賢頓首稱嘆,因曰:”祖宗家法,外戚總不得預政。今會昌侯典禁中,太后知之乎?“上曰:”近侍初言京營者,所以禁非常,非皇舅領之不可,故與之。實非太后意,且太后未嘗不悔也。“
會顯宗奴客奪莊田,私造店房,奪估人貨,上命議如法。其兄會昌侯乘間請,且乞太后念董太夫人,太后曰:“豈可以親故,?國法也。”敕還田,毀店房,?械其奴客戍之。天順四年,清冒迎駕功,許檢舉。繼宗檢舉其子弟家人,共二十餘名。上用李賢言,令革去家人,存子弟名。曰:“若白太后不侯矣。”六年九月崩,上尊謚曰孝恭懿憲慈仁莊烈齊天配聖章皇后,合葬景陵。
《勝朝彤管拾遺記 胡皇后傳》
恭讓胡皇后者,宣宗廢后也,名善庠,濟寧人,父榮生七女。洪武初,長女名善圍,以才色給事掖庭,充尚宮,頗見任使。榮故於是時得授錦衣衛指揮。至永樂十五年,有詔選皇太孫妃。司天奏星氣見奎婁,當在濟河間求之。使者下濟寧,因以榮第三女進,則後也。按之合法相,遂於是年冊皇太孫妃。先是鄒平孫忠者,由太學生擢永城主簿,生一女,姣皙而慧。仁宗張皇后,永城人也,其母彭城伯夫人,曾見孫氏女於主簿官舍,奇之。會永樂八年,太宗謂皇太孫長當擇配。彭城夫人稱孫氏女賢,乃因張皇后言於太宗,太宗取孫氏入宮。甫十歲,即令張皇后育之,已七年矣。(原評曰:此以合傳體敘二後事方有眉目,舊史如隔幔張炬,絕不明白。)至是詔選妃,以司天奏故,竟冊立胡氏,而以孫氏為之嬪。彭城夫人每為張皇后唧唧,而張皇后賢,不言也。(原評曰:著此句又著下句,俱見筋節。)是時仁宗知其事,故於仁宗嗣位,冊孫氏嬪時,特賜孫氏得服妃冠服。
宣德改元,尊張皇后為皇太后。皇太后有旨,謂兩家定位久,無可議,仍冊胡氏為皇后,孫氏為貴妃。故事冊皇后用金寶金冊,皇貴妃而下,金冊無寶。時宣宗初嗣位,意亦稍稍向孫氏,特為孫氏請寶於太后。敕尚寶制金寶如後,賜孫氏,當時疑之。既而上頗事游幸,且好弄。後數數規諷,上稍厭後。適後疾無子,而貴妃,宮人有身者,貴妃隱之為已有。
二年十一月,宮中傳言貴妃生皇第一子,上遂召張輔、蹇義、楊榮、夏原吉、楊士奇入。諭之曰:“朕有一大事與卿等議,固出不得已,然亦決矣。朕三十無子,而中宮屢身不得育,頃且病。日者言中宮祿命必無子,今貴妃有子,當立為嗣。夫母以子貴,禮也。特何以處中宮。”輔等皆不答。上乃舉後過一二顧榮,榮進曰:“是可廢也。”上曰:“廢后有故事耶?”義曰:“宋仁宗廢郭后為仙妃是也。”時輔與原吉、士奇、嘿然無言。上特問士奇,士奇曰:“臣事帝後,猶子事父母也。寧有為人子而議廢母者。”榮曰:“上命也。”士奇曰:“正惟上命,勿輕出耳。”輔與原吉是士奇,且曰:“此大事非群議不可。”上曰:“不貽外議乎?”士奇曰:“宋仁宗廢后,孔道輔范仲淹極言其非,因率台臣十數人入諫見黜。夫廷臣非之,至今史冊猶譏之,誰謂無議哉。”既退,榮謂原吉曰:“上志久矣,恐非臣下所能止者。”原吉曰:“然廢之不可也。”士奇曰:“即上所舉中宮過,亦何一當廢者,而輕言若是。”明日,上召榮、士奇至西角門問曰:“昨議云何。”榮出懷中紙條“後當廢事”以進。上覽未及竟,艴然曰:“渠曷有此。”顧士奇:“爾何言?”對曰:“漢光武廢后,詔書有曰‘異常之事,非國休福’。宋仁宗廢后而後復悔之。顧陛下詳慎,幸勿卻休福而貽後悔。”
上不懌罷。他日又詔問五人,輔、原吉對如前。士奇曰:“皇太后神聖,豈無旨者?”上曰:“與卿等議即太后旨也。”是日議未決。最後乃獨召士奇於文華殿,屏左右諭曰:“朕丐卿,必欲卿處之如何?”士奇曰:“此非臣所能處也。”上曰:“雖然,以丐卿。”如是者三。士奇俯久之,仰而曰:“中宮與貴妃無嫌乎?”
(原評曰有:明一代多廢后,自此始。大臣依回處寫出可惜。)曰:“無之,頃中宮病逾月,而貴妃日過視,且倍殷也。”士奇曰:“若然,曷若乘中宮有疾,而陛下導之使辭讓焉。”上曰:“善,卿第勿言,俟朕入導之。”數日復召士奇曰:“如卿言,中宮果辭讓,雖太后不許,貴妃亦不受,然中宮意決矣。”士奇曰:“若此,願陛下待兩宮均等,無厚薄、無崇庳,終之始之。昔宋仁宗廢郭后而恩意彌篤,可監也。”上曰:“朕不食言。”明日以諭議等,議等皆曰:“善。”
上乃敕禮部:“皇后自罹多病,不能承饋祀。重以無子,懷謙退,上表請閒。朕念伉儷重,屢拒不納。而後懇再三,不得已已從所請矣。夫因其謙德而遂尊之,禮也。其稱號、服食、侍從悉仍舊不改如敕。”乃更立孫氏為後,而後竟廢。後乃退居長安宮,性本恬不喜事華飾,至是學清淨,奉黃老為仙姑。張太后甚憐之,特召入,居清寧宮。凡內廷朝會饗宴,必命後居孫後上,孫後常怏怏。英宗立,尊張太后為太皇太后,孫後為皇太后,後益謙讓,然視後如故。
正統七年,太皇太后崩,後祭奠列名妃嬪中,竟不得與孫後齒,因痛哭不巳,逾年亦崩。下外庭議喪禮,時楊士奇病,在告諸臣就問之。士奇請用後禮葬,諸臣曰:“此非內庭意也。”士奇面床陰不言。諸臣竟用嬪御禮,別葬於金山,謚靜慈仙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