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精神病學

存在精神病學,通過深入分析萊因思想的發展歷程,對萊因的思想進行系統的建構。從萊因的個人生活背景出發,系統介紹萊因的思想來源、萊因的存在精神病學思想、人際知覺理論、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研究以及萊因對社會的批判,同時對萊因與反精神病學運動之間的關係也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討論,並對其思想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存在精神病學

首先,對萊因的存在精神病學思想進行系統梳理和體系建構。萊因是心理學和精神病學領域中一位比較有爭議的人物,其思想缺乏系統性。

其次,通過深入挖掘萊因思想深蘊,結合我國當前的精神病學研究現狀,找到可以借鑑和學習之處.精神病屬於一類特殊的疾病,對於精神病人的診斷、治療、預防和控制都逃脫不了特殊的倫理和道德問題。病人一旦被診斷為患有精神病,如何對待病人,如何對其進行治療都與醫生對精神病以及精神病人的理解程度有關。在這個方面,萊因的思想有很多可取之處了。通過系統梳理和評述理萊因的思想,以期推動國內相關領域專業人士對精神病及精神病人的理解。

作者簡介

王蕾,吉林伊通人,1981年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生。先後在《南京師大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合著《存在精神病學:菜因研究》,參譯《心理學史:觀點與背景》、《存在: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的一種新方向》、《兒童心理學手冊》和《學習理論》等,參編《潛意識的意義一精神分析心理學》(上)、《外國心理學家評傳》、《弗洛伊德主義新論》等。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學術生平和思想來源

第一節 創造性的破壞者

一、生平傳略

二、主要著作

第二節 思想來源

一、精神分析學思想的影響

二、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

三、貝特森的精神分裂症學說的影響

第二章 存在精神病學理論

第一節 精神病學的存在分析觀

一、正常與瘋狂

二、存在性不安

第二節 自我的分裂

一、心一身分裂

二、內(真)自我系統與外(假) 自我系統

第三節 精神病的發生與發展

一、兩種進入精神病狀態的發展形式

二、荒原之魂:一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案例

第三章 人際知覺的理論與方法

第一節 人際知覺理論

一、經驗的首要地位

二、人與人之間的經驗形式

三、雙方的互動作用與交互經

四、螺鏇式互動觀

第二節 人際知覺方法研究

一、兩種觀點與兩個方向

二、從每一個人的視角看四種關係

三、元一觀點和元——元一觀點

四、問題提法

五、IPM基本圖解

六、對IPM問卷的分析——相互匹配比較法

第四章 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研究

第一節 理論基礎

第二節 社會現象學的研究方法

第三節 樣本的選擇和研究計畫

第四節 精神分裂症與家庭

一、家庭與“家庭”

二、神秘化及其功能

三、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生成觀

第五節 案例——但澤一家

一、案例描述

二、家庭描述

第五章 精神病學的心理治療觀

第一節 存在主義——現象學在心理治療中的運用

第二節 心理治療的目標與方法

第三節 團體治療實踐

一、喧鬧室

二、費城協會與金利斯會所

第四節 治療案例

一、彼得案例

二、蕾拉案例

第六章 萊因與反精神病學運動

第一節 什麼是反精神病學運動?

一、反精神病學運動產生之前的精神病學的發展

二、反精神病學運動的興起

第二節 引起反精神病學運動的主要因素

……

第七章 萊因對西方社會與文明的批判

第八章 總體評價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