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開屏獅子魚

孔雀開屏獅子魚

孔雀開屏獅子魚胸鰭由數十根硬條組成,短須獅子魚的胸鰭硬刺條由鰭膜連在一起,象蒲扇。背鰭由數根硬刺條組成,背鰭後半部分是軟鰭條,尾鰭和臀鰭銀白色並有黑色圓點。全身有數十條棕色環帶,頭部有棕色花紋。

學名

孔雀開屏獅子魚 pterois volitans

分布

孔雀開屏獅子魚 孔雀開屏獅子魚

分布於菲律賓、中國南海、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屬(魚+由)科。體長30-35cm,頭扁平,眼睛位於頭頂。胸鰭由數十根硬條組成,短須獅子魚的胸鰭硬刺條由鰭膜連在一起,象蒲扇。背鰭由數根硬刺條組成,背鰭後半部分是軟鰭條,尾鰭和臀鰭銀白色並有黑色圓點。全身有數十條棕色環帶,頭部有棕色花紋。

飼養

飼養水溫26-27攝氏度,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海水硬度7-9度dh。餌料有冰凍魚蝦肉、水蚯蚓、海水魚顆粒飼料等。魚體鰭條有毒,極善於偽裝,體色能迅速地與周圍環境一致,不可與小型魚類混養。

介紹

珊瑚礁魚類中最悠遊自在、威風八面的魚應非「獅子魚」莫屬了。獅子魚它可以肆無忌憚,目中無人的主要理由是因為獅子魚的背鰭、胸鰭和臀鰭的鰭棘和鰭條不但特別長,而且每根硬棘的基部都有毒腺,平常多半是完全豎立伸展開來,讓想打它主意的掠食者,根本就沒有地方可以下手。獅子魚也不是沒有弱點的,它的腹部就沒有棘刺保護,所以當它遭遇危險時,或是在休息時都會以腹面貼壁,背面朝外的方式來尋求自保。獅子魚是夜行性,晚上開始獵捕甲殼類或小魚為食,白天則停在水中或礁洞中休息,一動也不動,所以常成為潛水攝影最容易獵取鏡頭的對象。

獅子魚屬於鮋科中的蓑鮋亞科,全世界有5屬17種,台灣記錄有7種,多分布在珊瑚礁地區。獅子魚的英文俗名,除了「獅子魚」外,還有「火雞魚」和「火焰魚」的不同稱呼。一般胸鰭鰭條癒合不分離的種類是「獅子魚」,或「火雞魚」,另一些種類胸鰭鰭條一根一根分開,好像煙火一樣綻放的是火焰魚。獅子魚和它的同類石狗公,雖然都有毒棘保護,但獅子魚體色鮮艷,花枝招展,和石狗公採用擬態偽裝的策略完全不同。獅子魚好像是海里的花蝴蝶,它身上的斑紋色彩像斑馬,頭部的線條好像中國平劇中的大花臉,背上插滿了旗子,十分有趣。但有些種類的獅子魚頭上和眼睛上還長有皮瓣或鬚鬚,背鰭後方有偽裝的假眼斑,多少還是有些偽裝的功能。

獅於魚其外貌並非慈眉善目,而名稱也似乎給人以弱肉強食的兇殘印象。可誰曾料想,雄性獅子魚竟有一顆慈父心和呵護兒女的技藝。自打雌性獅子魚在退潮海水的邊沿產卵之後,雄性獅子魚就及時承擔了父親的責任和義務。除了要保護魚卵免受兇猛動物的傷害外,還要在退潮時,口中含水噴吐到魚卵上,以保持孵化所必需的濕潤。偶爾,它們還使出用魚尾拍擊海水,將濺起的水花噴灑魚卵的絕招。魚卵孵化出幼魚後,它們的慈父愛心並未減退,仍然一如既往地陪伴、護衛在幼魚群的左右。遇到險情,長著吸盤的幼魚就向魚爸爸游去,不一會兒功夫,魚爸爸的周身就被吸附它身體的幼魚密密麻麻地簇擁起來。看上去,它們父子間也不知道究竟是誰護衛誰了。慈父就這樣滿載著吸附周身的幼魚,游向深海中的安全地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