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止宿處

孔子止宿處

由於孔子到過管谷灣(村),所以,人們又稱“管谷”為“文地”。 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問管仲,曰:“人也。

基本介紹

《潁上縣誌》載,在縣西北10里,有村名文地,相傳曾是孔子止宿處,孔子在此住過。潁上也因此有“文地春風”一景,為潁上八景之一。
潁上八景第一景是“文地春風”。曾是孔子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傳播文化知識時住宿過的地方。據史料記載,孔子周遊列國講學時,自楚返魯,路過慎城(今潁上縣江口鎮)時,聽說先哲管仲是慎城南不遠處的管谷灣人。就帶領他的學生從龍泊渡過沙潁河到管谷灣拜謁管仲出生地,子路因有事拉後,在高河沿附近碰上個老農,子路詢問他見過孔夫子沒有,老農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何謂夫子?”這便是歷史有名的孔子問津。
孔子拜謁了管仲出生地後,並在管谷灣進行了一天的走訪,當天晚上就在管谷灣住下了。(現存“孔子止宿處”紀念碑可以證明。)孔子夜宿管谷村,向他的學生們介紹了管仲的事跡,對管仲予以“相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力也……民至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披髮左枉也”的高度評價。
由於孔子到過管谷灣(村),所以,人們又稱“管谷”為“文地”。據傳孔子夜宿之地,從古至今有一席之地沒有蚊蟲侵擾,後人將它列為潁上八景之一,聖人所到之處,野者化而為文,如春風之化育萬物,故曰“文地春風”。古有春風橋,今已廢。中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潁上縣縣長張鼎家在此撰文立了“孔子止宿處”記念碑。現已被文物部門列為文物進行保護,現碑樹在文地學校院內。

孔子與管子

管子是孔子評論得最多的一個歷史人物之一。僅在《論語》中,就有4章說到管子。其中3章是孔子分別回答弟子子路、子貢和或人的問話。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滿口稱讚管子是仁德之人。又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如今受其賜。”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匡正天下,民眾至今還受著他的好處。同時批評管子不節儉,不知禮。還有一章是這么說的:
或問子產,子曰:“惠人也。”問子西,曰:“彼哉,彼哉!”問管仲,曰:“人也。奪佰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論語·憲問》)
從史料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魯哀公四年,即公元前491年,孔子於61歲時,在由陳國去蔡國的途中,住居“潁上”。在白公的陪同下,觀瞻了管子的出生地“潁上”管谷村,並在管谷村住下了。所以,潁上才有“文地春風”的傳說,才有後人為紀念此事而立的“孔子止宿處”石碑。

“孔子止宿處”石碑

民國22年(1933年)9月,縣長張鼎家撰文,許敬涵在孔子止宿處立一紀念碑,碑文如下:
“潁上有名‘文地春風’者,在縣北二十里,相傳孔子自楚返回至此,縣誌載:‘蓋聖人所過之處,野者化而為及,如春風之化有萬物,故曰:文地春風’。
潁上文聯在“孔子止宿處”留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