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季連

元起,南郡人,季連為南郡時,待之素薄。 元起遷季連於外,俄而造焉,待之以禮。 」初,武帝未得義真審問,怒甚,克日北伐。

子季連字惠續,早歷清官。齊高帝受禪,將及誅,太宰褚彥回素善之,固請乃免。建武中,為平西蕭遙欣長史、南郡太守。遙欣多招賓客,明帝甚惡之。季連有憾於遙欣,乃密表明帝言其有異跡。明帝乃以遙欣為雍州刺史,而心德季連,以為益州刺史,令據遙欣上流。季連父思考,宋時為益州,雖無政績,州人猶以義故,故善待之。季連存問故老,見父時人吏皆泣對之。遂甯人龔愜累世有學行,闢為府主簿。及聞東昏失德,稍自驕矜。性忌褊,遂嚴愎酷佷,土人始怨。
永元元年九月,因聲講武,遂遣中兵參軍宋買以兵襲中水穰人李托。買戰不利,退還,州郡遂多叛亂。明年十月,巴西人趙續伯反,奉其鄉人李弘為聖主。弘乘佛輿,以五彩裹青石,誑百姓雲,天與己玉印,當王蜀。季連遣中兵參軍李奉伯大破獲之。將刑,謂刑人曰:「我須臾飛去。」復曰:「汝空殺我,我三月三日會更出。」遂斬之。
梁武帝平建鄴,遣左右陳建孫送季連二子及弟通直郎子深喻旨,季連受命,修還裝。武帝以西台將鄧元起為益州刺史。元起,南郡人,季連為南郡時,待之素薄。元起典簽朱道琛者,嘗為季連府都錄,無賴,季連欲殺之,逃免。至是說元起請先使檢校緣路奉迎。及至,言語不恭;又歷造府州人士,見器物輒奪之,曰「會屬人,何須苦惜」。軍府大懼,言於季連,季連以為然。又惡昔之不禮元起,益憤懣。司馬朱士略說季連求為巴西郡守,三子為質,季連許之。既而召兵算之,精甲十萬。臨軍嘆曰:「據天嶮之地,握此盛兵,進可以匡社稷,退不失作劉備,欲以此安歸乎。」遂矯稱齊宣德皇后令,復反,收朱道琛殺之。書報朱士略,兼召涪令李膺,並不受命。
天監元年六月,元起至巴西,季連遣其將李奉伯拒戰,見敗。季連固守,元起圍之。城中餓死者相枕,又從而相食。二年,乃肉袒請罪。元起遷季連於外,俄而造焉,待之以禮。季連謝曰:「早知如此,豈有前日之事。」元起誅李奉伯,送季連還都。將發,人莫之視,唯龔愜送焉。初,元起在道,懼事不集無以賞,士之至者皆許以辟命,於是受別駕、中從事檄者將二千人。
季連既至,詣闕謝罪,自東掖門入,數步一稽首以至帝前。帝笑謂曰:「卿欲慕劉備而曾不及公孫述,豈無臥龍之臣乎。」赦為庶人。四年,出建陽門,為蜀人藺相如所殺。季連在蜀,殺其父。變名走建鄴,至是報焉。乃面縛歸罪,帝壯而赦之。
宋武帝七男:張夫人生少帝,孫修華生廬陵孝獻王義真,胡婕妤生文帝,王修容生彭城王義康,桓美人生江夏文獻王義恭,孫美人生南郡王義宣,呂美人生衡陽文王義季。
廬陵孝獻王義真,美儀貌,神情秀徹。初封桂陽縣公。年十二,從北征。及關中平,武帝東還,欲留偏將,恐不足固人心,乃以義真為雍州刺史,加都督。以太尉諮議參軍京兆王修為長史,委以關中任。帝將還,三秦父老泣訴曰:「殘生不沾王化,於今百年。始睹衣冠,方仰聖澤。長安十陵,是公家墳墓,鹹陽宮殿,是公家屋宅,舍此何之?」武帝為之憫然,慰譬曰:「受命朝廷,不得擅留。今留第二兒與文武才賢共鎮此境。」臨還,自執義真手以授王修,令修執其子孝孫手授帝。義真又進都督並、東秦二州,領東秦州刺史。時隴上流戶多在關中,望得歸本。及置東秦州,父老知無復經略隴右、固關中之意,鹹共嘆息。而赫連勃勃寇逼交至。
沈田子既殺王鎮惡,王修又殺田子,兼裁減義真賜左右物。左右怨之,因白義真曰:「鎮惡欲反,故田子殺之;修殺田子,豈又欲反也。」義真使左右劉乞殺修。修字叔,京兆霸城人。初南度見桓玄,玄謂曰:「君平世吏部郎才也。」修既死,人情離異。武帝遣右將軍朱齡石代義真鎮關中,使義真疾歸。諸將競斂財貨,方軌徐行。建威將軍傅弘之曰:「虜騎若至,何以待之?」賊追兵果至。至青泥,大敗,義真獨逃草中。中兵參軍段宏單騎追尋,義真識其聲,曰:「君非段中兵邪?身在此。行矣,必不兩全,可刎身頭以南,使家公望絕。」宏泣曰:「死生共之,下官不忍。」乃束義真於背,單馬而歸。義真謂宏曰:「丈夫不經此,何以知艱難。」
初,武帝未得義真審問,怒甚,克日北伐。謝晦諫不從,及得宏啟,知義真免乃止。義真尋為司州刺史,加都督。以段宏為義真諮議參軍。宏鮮卑人,為慕容超尚書左僕射,武帝伐廣固歸降。
義真改揚州刺史,鎮石頭。永初元年,封廬陵王。武帝始踐阼,義真色不悅,侍讀博士蔡茂之問其故。對曰:「安不忘危,何可恃也。」明年遷司徒。武帝不豫,以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加都督,鎮歷陽。未之任而武帝崩。義真聰敏,愛文義,而輕動無德業,與陳郡謝靈運、琅邪顏延之、慧琳道人並周鏇異常,雲「得志日,以靈運、延之為宰相,慧琳道人為西豫州刺史」。徐羨之等嫌義真與靈運、延之昵狎過甚,使故吏范晏戒之。義真曰:「靈運空疏,延之隘薄,魏文雲'鮮能以名節自立'者。但性情所得,未能忘言於悟賞,故與游耳。」將之鎮,列部伍於東府前。既有國哀,義真與靈運、延之、慧琳等坐視部伍,因宴舫里,使左右剔母舫函道施己船而取其勝者,及至歷陽,多所求索,羨之等每不盡與。深怨執政,表求還都。
初,少帝之居東宮,多狎群小,謝晦嘗言於武帝曰:「陛下春秋既高,宜思存萬代。神器至重,不可使負荷非才。」帝曰:「廬陵何如?」晦曰:「臣請觀焉。」晦造義真,義真盛欲與談,晦不甚答,還曰:「德輕於才,非人主也。」由是出居於外。及羨之等專政,義真愈不悅。時少帝失德,羨之等謀廢立,次第應在義真。以義真輕訬,不任主社稷,因其與少帝不協,奏廢為庶人,徙新安郡。前吉陽令張約之上疏諫,徙為梁州府參軍,尋殺之。
景平二年,羨之等遣使殺義真於徙所,時年十八。元嘉元年八月,詔追復先封,迎靈柩,並孫修華、謝妃一時俱還。三年正月,誅徐羨之、傅亮等。是日,詔追崇侍中、大將軍,王如故。贈張約之以郡。
義真無子,文帝以第五子紹字休胤嗣,襲廬陵王。紹少寬雅,位揚州刺史。薨。無子,以南平王鑠子敬先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