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柱

《針灸大成》徐氏有“剛柔相配,陰陽結合,氣血循環,時穴開闔”之說。 《靈樞·衛氣行》篇云:“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 《甲乙經》說:“隨日之長短,各以為紀,謹候氣之所在而刺之是謂逢時。

簡介

子午流注,是針灸於辯證循經外,按時取穴之一種操作規程方法。它的含義,就是說人身之氣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時,

詳細介紹

《針灸大成》徐氏有“剛柔相配,陰陽結合,氣血循環,時穴開闔”之說。血氣應時而至為盛,血氣過時而去為衰,逢時而開,過時為闔,泄則乘其盛,即經所謂刺實者刺其來。補者隨其去,即經所謂刺虛者刺其去,刺其來迎而奪之,刺其去去隨而濟之,按照這個原則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療效,這就叫子午流注法

它是注重時間條件,以自然界周期現象,與人體氣血周流的情況相配合的。在《靈樞·經脈》篇、《營氣》篇,以及《難經·一難》、《二十三難》都有記載。《靈樞·九針十二原》篇、《本輸》篇,記載井滎俞很詳明,惟於井滎俞配屬五行,僅有陰井木、陽井金,其餘均無配屬。《難經·六十四難》對井滎俞配屬五行和十乾運用,才有進一步的說明。《靈樞·衛氣行》篇云:“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靈樞·五亂》篇說:“經脈十二者,以應十二月。十二月者,分為四時”。《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說“: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素問·八正神明論》說:“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是謂“得天時而調之”。《甲乙經》說:“隨日之長短,各以為紀,謹候氣之所在而刺之是謂逢時。病在於陽分,必先候其氣之加於陽分而刺之。病在於陰分,必先候其氣之加於陰分而刺之。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候,百病不除”。凡此皆與子午流注有密切之關係。南唐·何若愚著《流注指微賦》,將子午流注的套用和方法,作了概括的說明,元·竇漢卿著《標幽賦》,內有“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見開闔,論其五行五臟查時日之旺衰”,由此可見子午流注到了元代已經成為一種獨特的針刺方法。它如明代的《針灸節要》、《醫學入門》、《針灸大成》等書皆有論述。而《針灸大全》徐鳳氏又推而廣之著“子午流注逐日按時定穴歌訣”,學者多為習誦以便套用。可知子午流注法由來已久,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所注重的一種高級的針灸療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