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來

子來

子來,漢語辭彙。 拼音:zǐ lái, 出自《詩·大雅·靈台》, 謂民心歸附,如子女趨事父母,不召自來,竭誠效忠。

基本信息

詞目

子來

拼音

zǐ lái

引證解釋

謂民心歸附,如子女趨事父母,不召自來,竭誠效忠。

《詩·大雅·靈台》:“經始 靈台 ,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朱熹 集傳:“ 文王 之台,方其經度營表之際,而庶民已來作之,所以不終日而成也。雖 文王 心恐煩民,戒令勿亟,而民心樂之,如子趣父事,不召自來也。”

《宋書·武帝紀中》:“今 荊 雍 義徒,不召而集,子來之眾,其會如林。”

元 揭傒斯 《大元敕賜修堰碑》:“吾伐石兮石自摧,吾召民兮民子來。”

明 張居正 《苑田紀》:“夫以宗國藩垣之重, 荊楚饒沃之區,加以當時禮越諸藩,分不嫌於厚植,化洽南祀,民鹹樂於子來。”

清 黃本銓 《梟林小史》:“邑文生 郁松年 捐銀二十萬為辦善後,士民皆踴躍,子來之力必有可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