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

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見的一類,約占各種先天畸形的28%,指在胚胎髮育時期由於心臟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礙或發育異常而引起的解剖結構異常,或出生後應自動關閉的通道未能閉合(在胎兒屬正常)的情形。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不容小視,占出生活嬰的0.4%~1%,這意味著我國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臟病患者15~20萬。先天性心臟病譜系特別廣,包括上百種具體分型,有些患者可以同時合併多種畸形,症狀千差萬別,最輕者可以終身無症狀,重者出生即出現嚴重症狀如缺氧、休克甚至夭折。根據血液動力學結合病理生理變化,先天性心臟病可分為發紺型或者非發紺型,也可根據有無分流分為三類:無分流類(如肺動脈狹窄、主動脈縮窄)、左至右分流類(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和右至左分流(如法洛氏四聯症、大血管錯位)類。

基本信息

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概述
先天性心臟病(簡稱“先心”)是小兒時期的常見病,據有關資料的統計:新生嬰兒中平均每1000人中就有7~8人患此病。由於先心病心臟畸形的程度和類型不盡相同,臨床表現輕重不一。輕者可以無症狀,僅僅有心臟雜音;重者可反覆發生肺炎,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近年來,由於小兒心臟外科的飛速發展,不僅常見的先心病可以得到準確的診斷,而且大多數可以得到徹底根治。
先心病的心臟畸形是在胎兒期形成的,在母親懷孕的第三周起胎兒的心臟便已開始發育。最初的心臟是一根縱直的管道,直至第八周時胎兒心臟的內部結構已基本定型,即房、室間隔已完全形成,成為具有四個心腔和緊接兩根大血管的心臟,就是在這心臟的發育過程中,若母親受到病毒感染,尤其是風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及營養缺乏、照射放射線和遺傳因素等影響,將會干擾胎兒的心臟發育,使胎兒心臟的某一部分發育到一定的階段便停止了,或在發育順序中產生軸轉障礙,從而導致先天性心臟病。
正常人體的心臟分為四個腔,就像一幢樓房的四個房間,兩間在樓上,兩間在樓下。樓上的叫心房,樓下的叫心室。左側的叫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側的叫右心房和右心室。正常情況下,房與房、室與室之間都有一道隔牆隔開,互不相通。如果心臟沒有發育好,心房或心室之間出現孔或洞。前者稱為房間隔缺損,後者稱為室間隔缺損。此外,常見的還有動脈導管未閉法洛氏四聯症等疾病。

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病因

①遺傳是主要的內因。
②在胎兒期任何影響心臟胚胎髮育的因素均可能造成心臟畸形,如孕母患風疹、流行性 感冒、腮腺炎、柯薩奇病毒感染、糖尿病、高鈣血症等,孕母接觸放射線;孕母服用抗癌藥物或甲糖寧等藥。

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有哪些臨床表現?

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分為非青紫型和青紫型兩類。
1.非青紫型先天心臟病包括動脈導管未閉、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等幾種,其患兒平時無青紫表現,故稱為“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臟病”;但患兒在劇烈哭鬧或患肺炎、心力衰竭及心臟病晚期時,則可有青紫出現,所以又稱“潛伏青紫型先天性心臟病”。
(1)動脈導管未閉患兒的症狀,與未關閉的肺動脈和主動脈間導管和粗細及血液分流量的大小有關。導管直徑不大的,可不產生任何症狀,只有偶爾體格檢查時發現心臟雜音。如導管口徑粗大,患兒易反覆感冒或肺部感染,平時易疲乏,出汗多,發育較慢且蒼白消瘦;同時,可有心臟擴大、左胸前膨起,左胸骨左緣1——2肋間可聽到雜音並可摸到震顫。
(2)室間隔缺損患兒症狀出現的早晚及嚴重程度,取決於左、右心室間隔缺損的大小。缺損小型的可無症狀;中型的則常有易疲乏,運動時心慌,易患呼吸道感染等表現;大型的缺損則妨礙患兒發育,有體重不增、呼吸急促、多汗等症狀,患兒常易合併炎,並易導致心力衰竭(心率增快、呼吸急促、肝臟腫大等)。典型者在胸骨下緣3——4肋間可聽到較響亮的粗糙的收縮期雜音,並可摸到震顫。
(3)房間隔缺損患兒症狀較少,許多患兒是到入托或入學體格檢查時才發現。但缺損大、血液分流量大的也可有明顯症狀,如氣急(特別是啼哭及吃奶後)、發育不良、瘦小、皮膚薄而蒼白、骨骼細小、不喜活動等。
2.青紫型先天性心臟病以法洛氏四聯症多見。患兒的突出表現是早期出現全身青紫,以口唇、指、趾、耳垂、口腔黏膜為明顯。青紫持續6個月以上者,可出現手指端及腳趾端變厚變寬(稱為杵狀指趾)、呼吸急促且困難。重者可有缺氧發作,表現為突然呼吸加快、加深,青紫加重,若持續時間長,可神志不清、抽風,甚至死亡。年長患兒行走或活動時即出氣急促,常有蹲踞片刻起立再走的現象。但檢查胸前不隆起,心臟不擴大,可有頭痛、煩躁不安、厭食等症狀,也可有血管栓塞現象,如咯血、腦中風等,如出現這些表現多表明疾病已是晚期。

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

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為數不少,許多患兒的家長對治療此病的方法及其效果都很關注。這裡對幾種常見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方法作一下介紹。
1.動脈導管未閉。原則上所有患兒都應進行手術治療,即將導管結紮或切斷。最理想的手術年齡為4——15歲,術後雜音可消失,心臟即漸縮小至正常。但嬰兒期患兒血流分流量很大而屢發呼吸道感染或心力衰竭者,應提早手術。對手術前有心力衰竭者,應積極控制。近年來,有人試用消炎痛(前列腺素E合成抑制劑)口服治療早產兒的動脈導管未閉,獲得成功。
2.室間隔缺損:小型的室間隔缺損患兒,在嬰兒期除具有典型的雜音外,生長發育、體力活動、心電圖及胸部X線檢查都是正常的,可以不行手術治療,小兒活動及預防注射等仍應照常進行,其室間隔缺損有自動關閉的可能性。缺損較大者,需要手術治療,合適的手術年齡為2——5歲。嬰兒期暫時不能手術者,症狀重的應先在內科積極治療;如內科藥物治療無效,以早期行手術治療為好。如症狀減輕,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可在門診定期診治,待年齡稍大再行手術治療,至於是選擇肺動脈環扎術或做缺損修補術,要看病情輕重、年齡大小、有無合併症等而定。
3.房間隔缺損:小型缺損患兒常缺乏症狀,不需要治療。缺損較大者,因為生長到成人期,容易發生肺動脈高壓而發生心力衰竭,故宜早期行修補手術。
4.法洛氏四聯症:大多數患兒可手術治療。手術分兩類;一類為體肺循環分流術,目的是增加肺循環血流量,使缺氧現象有所改善,等待患兒成長至合適年齡再行根治。另一種手術稱根治術,即把全部畸形都摘除,但在嬰兒期手術死亡率較高。本病患兒在平時應注意喝足夠的水,防治各種病,特別注意合理護理,以免引起陣發性缺氧發作。

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的護理

對心臟病患兒,護理是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絕對不可忽視。
1.護理心臟病患兒,首先是保證患兒休息好。對於有心力衰竭(心跳快、呼吸急促、肝臟腫大、浮腫等表現)、心臟擴大及疾病處於急性期的患兒應絕對臥床休息。患兒的日常生活如洗臉、吃飯、大小便,均應由大人照顧。臥床時間的長短,應依疾病的種類及輕重面不同,一切都要按照醫囑進行。一般患兒要臥床休息到心臟大小基本恢復到正常範圍、心力衰竭症狀得到控制之後2——4周。
2.安靜是休息的必要條件。對煩躁不安或不能保證夜間睡眠的患兒要在醫生指導下套用鎮靜藥,如魯米那、水合氯醛等。在病情穩定好轉後,患兒可逐漸增加活動量。開始時可在床上坐或在床邊椅子上玩,以後即可在室內散步或稍稍活動,直到體力恢復正常。患兒活動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3.患兒康復之後,要防止過度限制其活動和不必要地延長休息時間,因為這會造成患兒(特別是年長兒)不必要的思想負擔,並且會妨礙體力的恢復,對健康不利。
4.心臟病患兒的飲食要富於營養,而且應易於消化,應有足夠的蛋白質及熱量,最好給予牛奶、蛋類、豆製品等,以滿足小兒生長和機體代謝的需要。蔬菜、瓜果中有豐富的鉀、鎂及維生素,對心臟有好處,而且可防止便秘,應給患兒適當多吃些。飯後因腸道血流量增多而會加重心臟負擔。所以,心臟病患兒每餐宜少量,每日可進餐4——5次,切忌暴飲暴食,餐後要休息,小嬰兒耐力差,吃奶易疲勞,所以應耐心喂,必要時要延長每次餵奶時間。為了避免患兒嗆咳,要抱著小兒或半臥位餵奶,有浮腫的患兒,應少吃鹽或不吃鹽。
5.此外,在護理上要注意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心臟病患兒常多汗,要在保暖情況下用溫熱水勤擦身,勤換內衣。有咽喉扁桃體炎的患兒,應每日用淡鹽水漱口,平時注意口腔衛生。患兒居室空氣一定要新鮮,陽光要充足,室溫最好保持22——30℃。心臟病患兒應儘量少去公共場所,以防感染各種傳染病。

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藥物治療

先天性心臟病是指出生前就已有的心臟病,也就是在母親懷孕期由於心血管發育異常而造成的畸形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是小兒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見的一類心臟病,其發病率約占出生活產嬰兒的7%——8%,也就是大約生11個有1個。
先天性心臟病一般分三大類。
(1)左→右分流型:(無紫紺型)以室缺、房缺、動脈導管未閉為最常見,臨床表現為經常感冒、發熱、肺炎、出汗、消瘦、體重不長等。
(2)右→左分流型:(也稱紫紺型)以法樂氏四聯症、大血管錯位最多見。臨床表現為出生後或出生6個月後出現口唇、顏面、指趾發紫,易出汗、喘,但感冒不多,開始學會走路後喜蹲踞,即走一段蹲一下。
(3)無分流型,以肺動脈狹窄,主動脈縮窄多見,臨床男孩多見,感冒不多,貌似正常,長到7——8歲以後出現行走快或上樓時氣喘或口唇發紫等現象。
發現孩子有以上表現時,就要考慮孩子是否有先天性心臟病,並及時到相關醫院去檢查。
治療先天性心臟病傳統方法為手術根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年來又開展了一些新的方法,在此我們重點介紹一下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簡單、方便、無副作用,可免除一刀之苦,又節約費用。在國外,對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是先進行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效果不好,再進行手術治療。
那么什麼樣的先天性心臟病可進行藥物治療呢?
(1)簡單的左→向右分流:也就是室缺、房缺、動脈導管未閉等。
(2)年齡3歲以內的患兒效果最好,年齡長大的孩子也有效。
(3)無合併症。
(4)缺損口中小型,特大型的缺口也可關閉,但較少見。多數治療後見缺口縮小。
我們經過多年的臨床治療,發現經藥物治療後,缺口關閉率高達74.3%,遠比自然關閉(未經藥物治療的關閉14%——30%)要高。
家庭護理
儘量讓孩子保持安靜,避免過分哭鬧,保證充足的睡眠。大些的孩子生活要有規律,動靜結合,既不能在外邊到處亂跑(嚴格禁止跑跳和劇烈運動),也不必整天躺在床上,晚上睡眠一定要保證,以減輕心臟負擔。
心功能不全的孩子往往出汗較多,需保持皮膚清潔,夏天勤洗澡,冬天用熱毛巾擦身(注意保暖),勤換衣褲。多餵水,以保證足夠的水份。
保持大便能暢,若大便乾燥、排便困難時,過分用力會增加腹壓,加重心臟的負擔,甚至會產生嚴重後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