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餵養

嬰兒餵養

嬰兒餵養是指嬰兒期母乳餵養、人工餵養、混合餵養等各種餵養方式的統稱。母乳餵養是指用母親的奶水餵養嬰兒的方式。人工餵養是當母親因各種原因不能餵哺嬰兒時,可選用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餵養嬰兒,人工餵養需要適量而定,否則不利於嬰兒發育。混合餵養是母奶不足需加其他代乳食品,使嬰兒吃飽,維持正常的生長發育,稱為混合餵養。孩子在出生之後要注意寶寶的餵養,對孩子們的護養是十分有幫助的,然而父母應該要給寶寶不同的餵養,根據月齡來餵養寶寶。

基本信息

引起疾病原因

嬰兒餵養嬰兒餵養
新生兒的胃小,所以餓得快,大約每2個小時就得餵一次奶,有的寶寶則餓得更快。在開始時,媽媽每次給寶寶餵奶需要花費10到15分鐘,以後時間會縮短一些。用奶粉餵養的寶寶,一次食量大約為50至85毫升。寶寶吃飽的標誌是心滿意足,無意再吃了。正常情況下,他應該一天用6至10塊尿布,而且睡眠穩定,體重逐步增加。
如果寶寶食欲不振,總是吐奶,或者大小便不正常,就要及時就診檢查了。隨著寶寶的食量日漸增大,媽媽也應該多補充營養。寶寶吃奶的時間間隔越來越長,但也有突然要求吃奶的情況,這時也應該及時予以滿足,不要拒絕,也不要擔心,因為你的身體會根據需要及時補充乳汁。由於寶寶不會說話無法交流,許多年輕媽媽總擔心寶寶吃不飽,營養不良。不要有這么多的顧慮,一般情況下,只要寶寶食量穩定,體重穩步增加,就沒有什麼大問題。只有出現以下跡象,才有可能是營養不良:出生後很長時間,皮膚皺紋仍然很多,尤其是面部皮膚在滿月時還是展不開;體重沒有明顯變化;好像總是吃不飽,甚至在吃完後還是不滿足,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奶水不足、寶寶吮力不夠,或者消化系統有問題。如果發現這些情況,請及時就醫檢查。關於這一問題,另外一個極端是食量過大、營養過剩。其症狀包括:吃奶時間過長;奶粉消耗過快;大小便過多、過頻;吃完後吐奶,或者總是打飽嗝等等。當然打嗝或吐奶也有可能是因為消化系統問題,它需要另外處理。

症狀表現

嬰兒期是小兒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需要攝入適量的營養素,才能保證正常的生長發育、並預防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等。但此時消化與吸收功能尚不夠完善,與攝入需要很不適應,因此易發生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並導致小兒生長發育障礙。這一時期提供母乳餵養與及時合理添加輔食極為重要。

對疾病的預防

嬰兒餵養嬰兒餵養
1、有些年輕的媽媽覺得自己奶水量少,擔心寶寶吃不飽長不壯,就想斷掉母乳,改用牛乳或其他代乳品餵養孩子。母乳是四個月內的嬰兒最適宜的食品,只要能餵飽1/2~1/3就不要斷掉。母親休息好了,母乳量可逐漸增多。
2、有些媽媽很教條,嚴格按書本上的要求每隔2~4個小時給寶寶餵一次奶。國內外醫學專家的最新觀點是:按需哺乳。只要孩子想吃就喂,這樣更適應孩子的生理需要。孩子多吸吮,可以使奶量越來越多。
3、乳汁是由食物經胃腸消化吸收而生成的,因此人們常常要求哺乳的媽媽多吃雞鴨魚肉、多喝湯。其實哺乳的母親並不適宜食入油脂過大的食品,尤其是動物脂肪。否則會導致小兒消化不良性疾病,表現之一就是大便呈油性或有奶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