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衛星

嫦娥四號衛星

嫦娥四號衛星簡稱嫦娥四號。是嫦娥繞月探月工程計畫中嫦娥系列的第四顆人造繞月探月衛星,主要任務是接著嫦娥三號著陸月球表面、繼續更深層次更加全面地科學探測月球地質、資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檔案資料。

基本信息

2008年11月12日下午15時,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舉行繞月探測工程全月球影像圖發布暨科學數據交接儀式。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兼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局長陳求發透露,“嫦娥二號”計畫於2011年底前完成發射。
陳求發指出,“嫦娥一號”衛星已在軌運行一周年,完成了工程各項目標和科學探測任務,這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一期取得圓滿成功!工程的圓滿成功,實現了領導小組提出的“出成果,出經驗,出模式,出人才”的目標。
嫦娥四號衛星
陳求發說,今年年初,國務院正式批准探月工程二期立項。二期工程主要是研製並發射“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要實現月球軟著陸,技術跨越大,工程風險大。為確保二期工程成功,我們對一期工程的備份星進行技術改進,作為二期工程的先導星,命名為“嫦娥二號”,主要是先期試驗驗證部分新技術和新設備,降低工程風險,深化月球科學探測。
嫦娥三號將實現月球軟著陸和巡視探測任務並將選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在科學技術方面,二期工程將實現四個第一,要研製並發射我國第一個地外天體著陸探測器和巡視探測器,第一次利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地月轉移軌道太空飛行器,第一次建立和使用深空測控網進行測控通信,第一次實現月球軟著陸、月面巡視、月夜生存等重大突破,開展月表地形地貌與地質構造、礦物組成和化學成分、月球內部結構、地月空間與月表環境等探測活動,建成基本配套的月球探測工程系統。

一號完成使命

背景

國務院正式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後,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將工程命名為“嫦娥工程”。
將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嫦娥一號”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主要用於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關物質元素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等。
嫦娥一號已於2007年10月24日18:05分發射升空!

嫦娥探月

中國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搭載著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成功發射,
“嫦娥一號”帶著國人的祝福,執行中國首次“探月”之旅。“嫦娥一號”的升空,使中國成為太空利益攸關方,成為擁有一定實力和地位的空間大國。

嫦娥探月的意義

1.能源夢想:月球可以提供許多能量“接力”的物質,比如太陽能(因為月球本身的空氣十分稀薄,因此太陽能可以直接利用),比如氦3這種可長期使用的、清潔而安全的可控核聚變燃料(氦3在月球上的儲量在100萬噸到500萬噸之間,而幾十噸氦3即可維持地球一年的能量需求)。這種豐富的能源,對於能源逐漸枯竭的地球,當然十分重要。
2.中國科技實力的證明:,“嫦娥一號”的升空對國家安全來說具有更顯著的意義,如果探月成功,甚至把太空作為一個研究太空的基地,那么也就等於搶占了制高點。另外,現在的太空還是一個無主地,原來只有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在太空研究上占主要地位,如果中國在月球上站穩腳跟,具備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和自己的空間站,一旦將來在太空領域產生安全方面的隱患,就可能提前被發現
2009年3月1日下午4點13分,在月球軌道上飛行了近500天的嫦娥一號衛星,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精確控制下,成功降落於月球表面豐富海區域——東經52.36度、南緯1.50度的預定撞擊點。降落時衛星上的CCD相機實時傳回了清晰的圖象,為我國探月一期工程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此次利用“嫦娥一號”剩餘的燃料來撞擊月球是為了給我國探月工程二期積累技術和工程經驗。嫦娥一號衛星是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的。

嫦娥二號成功發射

“嫦娥二號”衛星在中國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備份星基礎上進行了技術改進和適應性改造,其主要目標是為中國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號”任務實現月面軟著陸,驗證部分關鍵技術,並對“嫦娥三號”預選月球虹灣著陸區進行高解析度成像,同時繼續開展月球科學的探測和研究。捆綁有兩個助推器的“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屬於中國“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系列,本次航天發射,“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的任務是將“嫦娥二號”衛星送入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約38萬公里的直接奔月軌道。
嫦娥二號發射瞬間
10月1日18時59分57秒,搭載著嫦娥二號衛星的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
嫦娥二號在2010年10月1日19:26成功星箭分離,20分後將展開太陽能電板。

嫦娥三號進入預期

嫦娥三號衛星簡稱嫦娥三號,專家稱“三號星”,是嫦娥繞月探月工程計畫中嫦娥系列的第三顆人造繞月探月衛星。“嫦娥三號”要攜帶探測器在月球著陸,實現月面巡視、月夜生存等重大突破,開展月表地形地貌與地質構造、礦物組成和化學成分等探測活動。根據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的規劃,中國將在2012年左右實現月球軟著陸探測自動巡視勘查

嫦娥四號基本任務

目前,我國探月工程二期中的“嫦娥二號”任務已基本完成了火箭和衛星產品的研製,預計 2010年底前發射。在昨天舉行的世界月球大會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有關人士介紹了我國深空探測的現狀及未來展望。目前正在論證的探月三期工程將完成無人月球表面採樣返回。載人登月方面,雖然我國目前還沒有明確計畫,但相關單位和科技人員正在進行論證開展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的研究與探索。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開幕式上介紹,中國探月三期工程將採集月壤返回地球。記者了解到我國探月工程目前已規劃至“嫦娥四號”,且將實現在月球上自動巡視機器人勘測。
嫦娥工程 規劃三期
簡稱為“繞落回”
中國的探月工程又稱作“嫦娥工程”,規劃為三期,簡稱為“繞落回”,計畫在2020年前依次完成繞月探測、落月探測和無人採樣返回。迄今為止,探月一期工程已經圓滿完成,探月二期工程正在實施,探月三期工程正在論證。
於登雲介紹,探月三期工程的核心是完成無人月球表面採樣返回,具體而言,著陸到月面後將進行撞取和採取兩種方式的採樣,然後通過上升、月地轉移和高速載人返回等一系列過程,將月球樣品返回地球,進行詳細的實驗分析。
於登雲表示,通過探月工程的實施,中國將掌握一系列探月關鍵技術,建立地面設施,為載人登月奠定一定的基礎。
“嫦娥三號” “嫦娥四號”
將實現月球軟著陸
記者從會議上了解到,我國探月工程目前已規劃至“嫦娥四號”,且將實現自動巡視機器人勘測。
據悉,探月工程二期將實現月面勘測、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測,包括“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任務。
“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任務,將實現在月球上軟著陸和自動巡視機器人勘測。專家稱,通過探月工程的實施,中國將掌握一系列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