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黃瓜根腐病

嫁接黃瓜根腐病

為害症狀結果後陸續發病。病程較長,開始白天葉片出現萎蔫,晚上或陰天尚可恢復,持續幾天后,下部葉片開始枯黃,且逐漸向上發展,導致瓜條發育不良。

信息

中文學名:嫁接黃瓜根腐病
病原中文名:一種擬莖點霉
病原拉丁學名:Phomopsissp.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黃瓜、南瓜、越瓜等葫蘆科植物

為害症狀

嫁接黃瓜在頭1個月內發育正常,摘心後至收穫期開始發病,接穗黃瓜病情進展較緩慢,
..
初期葉片失去活力,晴天中午葉片萎蔫,早、晚或陰天恢復原狀,持續數天后下部葉片開始枯黃,且逐漸向上擴展,抑制側枝生長致黃瓜發育不良;用作砧木的黑子南瓜莖基部呈水漬狀變褐腐敗,致全株枯死。發病輕的外部病症不明顯,砧木和接穗的維管束也未見變色,但細根變褐腐爛,主根和支根一部分變為淺褐色至褐色,嚴重的根部全部變為褐色或深褐色,後細根基部發生縱裂,且在不整形的縱裂中間產生灰白色的黑帶狀菌絲塊,在根皮細胞可見密生的小黑點,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

病原形態特徵

該病原為一種擬莖點霉(Phomopsissp.),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病菌在PSA培養基上能產生灰白色菌絲,形成褐色至暗褐色菌落,菌絲具隔,直徑1.5~16微米,大小差別較大,有時形成黑色扁平不規則形菌核,大小0.02~10毫米,未見形成孢子;病菌在黃瓜莖葉加水瓊脂培養基上,20℃連續光照10天,在黑色孢子器里生成A型分生孢子,卵形至長橢圓形,無色單胞,大小7~11×3~4微米,未見B型孢子。病菌發育適溫24~28℃,最高32℃,最低8℃,一般低溫對病菌發育有利。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定植嫁接黃瓜易發病,地溫15~30℃均可發病,20~25℃發病重。

發病規律

鐮刀菌根腐病的病原為瓜類腐皮鐮孢菌。在土壤及病殘體上越冬,其厚垣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5-6年。病菌從根部的傷品侵入。高溫高時利於發病,連作、低洼地、土質黏重利於發,發病的適宜溫度為25℃。擬莖點霉根腐病的病原為擬莖點黴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15-30均可發病,20-25℃發病重。土壤黏重,通透性差,植株生長衰弱易發病。

防治方法

基本方法
(1)育苗床或育苗溫室土壤覆蓋塑膠膜,用太陽能進行土壤消毒,土溫38~40℃消毒24小時,42℃6小時,48~51℃10分鐘即可奏效,經熱處理的苗床,發病率低。
(2)選用抗病品種做砧木,據試驗雲南黑子南瓜較其他品種抗病,遼寧的南砧1號也可套用。

藥劑方法

(1)土壤消毒。在苗床和溫室土壤上覆蓋農膜,利用太陽能消毒。土溫38~40℃條件下24小時,42℃條件下6小時,48~51℃條件下10分鐘即可殺滅土壤中大部分致病病菌。對發病重的地塊或苗床可用多菌靈、敵克松或甲基托布津等,以1∶10配成藥土,播種或定植前按每1/15公頃用藥1.25千克進行土壤消毒處理。
(2)加強管理,提高抗性。定植後,前期適當控制澆水,以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發育。結瓜後適當增加澆水次數並及時追肥,防止脫肥造成植株早衰。
(3)藥劑灌根。發病初期,用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灌根,每株用藥250毫升。
(4)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減少化肥施用量。也可施用綠豐生物肥。
(5)發病初期用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灌根,每株灌對好的藥液250毫升。(3)有條件的與十字花科百合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
(4)採用高畦栽培,認真平整土地,防止大水漫灌及雨後田間積水,苗期發病要及時鬆土,增強土壤透氣性。
(5)中藥治療。預防:使用(青枯立克)50—100ml+大蒜油15ml兌水30斤進行灌根。治療:(青枯立克)100-200ml(使用量根據發病程度、重茬嚴重程度等決定)+大蒜油15-30ml兌水30斤進行均勻灌根(同時噴霧效果更佳),3天1次,連用2-3次;病情控制後,轉為預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