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學校

媽媽學校

《媽媽學校:合格媽媽的4堂必修課》是2010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亨淑。

編輯推薦

給自己多一些母愛智慧

給孩子少一些成長羈絆

★ 風靡亞洲的“媽媽學校”創始人,寫給將要/正在做媽媽的你

★ 韓國上市僅半年,即加印5次,暢銷50,000冊

★ 台灣、日本的媽媽正在專心學習的“媽媽之道”

內容簡介

媽媽學校 媽媽學校

《媽媽學校:合格媽媽的4堂必修課》講述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懷著本能的愛,做自然的母親。但一種成熟的母愛,必須經過培育才能發展起來。做媽媽是要靠後天的努力才能獲得的一項技能,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媽媽應該做更多的“職業”準備和培訓。

《媽媽學校:合格媽媽的4堂必修課》深情的媽媽懂得觀察孩子,看到孩子的背影就知道他是在哭,在笑還是在生氣;聰明的媽媽懂得和孩子討價還價,不會和孩子爭勝負,不會對孩子大聲說話;大方的媽媽懂得解放孩子,不去刻意引導孩子,而是在一步之遙的地方跟隨著;幸福的媽媽會和孩子一起歡笑,包容孩子的一切,時刻向他們微笑。

作者簡介

徐亨淑,韓國國文學士,韓國古代美術史碩士。兩個出色的孩子使她作為一個教育講師家喻戶曉。她創辦‘媽媽學校’,傳授與孩子一起幸福生活的方法。主要作品有《母親資格證是必須的》,《母親學校的故事》。《母親學校》已在台灣,日本出版。 始終遵守‘耐心,悉心’的原則來教育孩子,她的兩個孩子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讓很多父母羨慕不已。 畢業於延世大學的女兒於2005年被首爾市長授予“國際領導人才”獎。兒子是首爾少年田徑比賽的記錄保持者,曾在國小,中學,高中擔任全校學生會會長,領導才華出眾。

媒體評論

如何能使孩子們既不會被“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試所淘汰,同時又能做一個充滿幸福感的人才,徐亨淑老師將通過“媽媽學校”, 將這一秘訣傾囊相授。真正對教育關心的媽媽,應該也必須學習怎樣才能同時收穫幸福和成功。

——金振成(首爾市議員,前任鷗亭高中校長)

目錄

序言 媽媽之道——對生命的責任感

第一章 深情的媽媽懂得觀察孩子

1.1如何讓孩子有禮貌?

1.2如何讓孩子言出必行?

1.3讓孩子隨心所欲,豈不是會讓孩子沒有教養?

1.4怎樣才能不打孩子?
打完孩子,不知如何是好。
會習慣性地打孩子。
男孩子不打不成器嗎?

1.5特別的孩子能成長好嗎?
一直要抱著的孩子
膽小的孩子
認生的孩子
討厭爸爸的孩子
容易放棄的孩子
不吃青菜的孩子
不喜歡吃飯的孩子
不讀書的孩子

1.6孩子總是尿褲子,怎么辦?

1.7帶孩子外出時要做哪些準備?
別人家
大禮堂
捷運,公共場所
飯店

1.8要玩到什麼時候?
沒有玩伴兒
入學後擔心孩子考試考不好。

1.9作為媽媽,應該做好哪些思想準備?

第二章 聰明的媽媽懂得和孩子討價還價

2.1如何把固執的孩子引入正軌?
穿反季節衣服的孩子
貪心的孩子
不服輸的孩子
過於孩子氣的孩子

2.2俗話說能說會道的媽媽才能養好孩子,那沉默寡言的我怎么辦?

2.3孩子不收拾玩過的玩具,怎么辦?

2.4孩子沉迷於電腦,怎么辦?

2.5孩子成天只想著打扮,怎么辦?

2.6學校不教的東西,是不是要先教給孩子?

2.7怎樣讓遊手好閒的孩子重整旗鼓?
去市場吧
來玩石頭、剪刀、布吧
玩飛鏢吧

2.8因為孩子生活很艱辛,怎么辦?
在哄孩子玩兒和做飯之間,應該先做哪一樣?
四教育(出國研修,美術館、博物館教育、購買書籍)讓家庭財政捉襟見肘

第三章 大方的媽媽懂得解放孩子

3.1資訊豐富的媽媽們會讓我不安、動搖。

3.2態度不端正的孩子讓我擔心。
說謊的孩子
頂嘴的孩子
告狀的孩子
說髒話的孩子
偷拿別人東西的孩子
回家晚的孩子

3.3難以“教訓”丟失貴重物品的孩子

3.4自尊心太強的的孩子惹人厭

3.5總是和我不希望在一起的孩子們廝混,讓我很擔心

3.6孩子之間的矛盾,要參與到什麼程度?

3.7難以解決因育兒產生的家族矛盾

3.8非常排斥去學校見老師
如何在新學期,教師節面對老師
如何面對無端訓斥孩子的老師

3.9對於職業女性來說,育兒實在太辛苦了

3.10媽媽曾給我的傷害,讓我害怕育兒

第四章 幸福的媽媽會和孩子一起歡笑

4.1即使只有五十分,也請表揚他

4.2準備最好的
用一輩子的生活用品
學校用品
活動用品

4.3全力支持孩子

4.4孩子長大了也能延續對話

4.5其他生物也很珍貴

4. 6堂堂正正是孩子們的優點

4.7享受甜蜜的人生吧!
享受陽光的味道
仰望天空

4.8了解民族的,才能拓寬視野

4.9要將老公培養成好爸爸

4.10粘著媽媽的孩子,要用愛來懷抱

序言

媽媽之道—對生命的責任感

我講授子女教育的課程已十年有餘,開辦“媽媽學校”也有兩年多了。在“媽媽學校”,我曾眼見無數媽媽們為孩子的教育問題黯然傷神,也深刻地感受到她們對孩子們無私的愛。這段經歷讓我逐步了解了最讓媽媽們苦惱的教育問題,以及她們最想從“媽媽學校”中學到的。

看著我的孩子懂事又聰明,有人羨慕,也有人抱怨說:“憑什麼只有老師你能過得那么舒服?”還有人說:“孩子聽話、聰明、學習成績又好,你當然不用整天操心、發火了。”與其說是我在引導孩子,倒不如說是孩子們在引導我。我的孩子格外聰明?所有孩子生下來都是天才,依靠自己就能學會爬行、走路、說話。我的孩子也不過如此。正如愛迪生所說,成功就是1%的天賦加上99%的汗水。從孩子小時候開始,無論做什麼事情,我都會稱讚他們做得好,微笑著與他們一起分享一切。在幸福的氛圍中,孩子們不知不覺間就變得非常出色了。家裡的老大學習成績一向很好,但老二確實是從倒數第一開始他的國小時光的。想想看,成績不好,還要被罵的孩子多么可憐啊。我從不對他發火,只是給他加油鼓勁兒。因為我知道,孩子一旦泄氣,就將一事無成。有了信心,再加上不懈的努力,孩子才達到了現在的程度。

在撫養孩子過程中,我也有過操心、吃力的時候,也有過無數次的失誤和失敗。但是,我絕對不會接二連三地犯同樣的錯誤。通過“媽媽學校”,我想傳達給其他媽媽們的理念就是“要牢記曾給孩子們帶來過傷害的行動和言語,不要再去重複”。

任何媽媽都會失誤,都曾給孩子的心靈造成過傷害,我也如此。有些事情可能我不記得,但孩子們會牢記在心。不過讓人看到希望的是,我的孩子們能戰勝這些傷害,重新站起來。
在“媽媽學校”能見到各種各樣的媽媽。有人是婆婆送過來的,有人是看了公公給買的書才過來的,也有的是在老公的勸說下來的。有些媽媽會在課堂上從頭哭到尾。有一次,我看到兩位媽媽一直在擤鼻涕,以為她們患上了重感冒。結果,下課後我看到了她們留在桌面上的小紙條,寫著“懺悔完回去了”。為什麼會有如此的悔恨呢?是因為對育兒的過度期望和擔心。

如果我囑咐媽媽們不要對孩子們發火,她們會異口同聲地回答到:“道理我們知道,但我們做不到。老師您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所以知道如何去愛別人。”並非如此。每個人都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挫折,唯一的區別在於能戰勝挫折,重新崛起,竭盡全力讓自己的人生光輝燦爛,將必然看到成功的曙光。

如同電影《美麗心靈》里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數學家一樣,每個人都會有讓你寢食難安的“幻影”(電影裡是數學家的室友、侄子、政府官員)如影隨形。但因為我已經是媽媽了,所以我要從這些幻影中擺脫出來,去照顧孩子。我是孩子唯一的依靠,所以別無選擇,只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孩子成了我的動力源泉,讓我戰勝困難,意志更堅強。我在培養孩子,同時孩子也培養了我。

當然,教育孩子並非易事,所以才需要學習“媽媽之道”,才要一起努力實踐。本以為生完孩子,有了母性,就能輕鬆養育孩子。可事實往往不是這樣。孩子會哭鬧,奶水會不足,乳頭會被咬爛,再加上身心都要經歷產后綜合征,新手媽媽們很難舒適地享受育兒的甜蜜。如果認為別人都充滿母性,唯獨自己缺乏的話,則會經受更大的挫折。

在現代社會,尤其是在將“成績大於一切”作為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社會中,當一個好媽媽更是難上加難。媽媽們工作勞累,沒有充裕的時間去觀察孩子,也沒有任何機構給媽媽們提供指導。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去養育新的生命,實在是讓媽媽們無所適從。

與其用“母性”,不如用“對生命的責任感”去養育孩子。如果身邊的小生命餓了就要餵他,冷了就要給他穿上衣服,濕了就要為他換上新衣服。就是如此簡單。我認為,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對生命的責任感比母愛、父愛作用大得多。

全心全意去照顧身邊的小生命,某一天你會突然發現,他會開始報答你。給他餵奶的時候,他會用明亮的雙眼望著你,仿佛是在說:“謝謝你生了我。”再大一點,孩子就會對你咿咿呀呀地說些什麼。如果回應他一下,孩子咿咿呀呀的時間就會更長,仿佛在和你說:“媽媽,撫養我很辛苦吧?等我長大了一定會好好孝順你的。”

聽到這些話,難道你不會因為太幸福而覺得眩暈嗎?孩子居然會主動和你說話,還向你道謝。但是太多媽媽不懂得去觀察孩子,所以她們聽不到,也記不住孩子說的這些話語。這也是她們的育兒毫無甜蜜可言的癥結所在。學會走路之後,孩子就會開始用行動報答媽媽。無論別人怎么召喚他,怎么誘惑他,孩子還是會直奔自己親愛的媽媽。

人的一輩子,何時曾享受過如此真摯的愛?從誰那裡能得到如此全面的支持?媽媽曾經這樣愛過我,但那份愛是和爸爸、兄弟姐妹們一起分享的,和孩子給你的愛是無法比較的。丈夫曾經這樣愛過我,但那是和他的父母、朋友一起分享的愛。唯有孩子的愛,是全心全意地獻給媽媽。孩子絕對不會忘記媽媽的辛苦和努力,也會一直用行動確認這一點。

每天早晨,孩子都會如花朵一般,含著露水綻放,告訴我和他在一起是多么幸福,又是多么讓人驚喜。養育是對母親和孩子最好的禮物。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才成為了真正的大人。

只有在育兒過程中用心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才能讀懂孩子的眼神,才能聽懂孩子的呢喃。多照顧孩子,多和孩子商量,多讓孩子隨心而動,任何人的育兒過程都會充滿歡聲笑語。如此,便會產生育兒的勇氣和能量。

突然想起來在“媽媽學校”學習過的媽媽們說的話,“上完‘媽媽學校’的課,就想立刻跑回家,趕緊去抱抱孩子。”只有了解孩子,媽媽才能享受到育兒過程的甜蜜。

本書里,我解答了很多在開辦“媽媽學校”和在報紙、雜誌里開設專欄過程中收集的育兒問題,也有不少寫給曾向我訴苦的媽媽們的鼓勵的話。希望通過這本書,讓媽媽們能夠更加充滿力量、充滿智慧地養育孩子。
徐亨淑
於北村媽媽學校

後記

一位年過八旬的作家曾說過,他很遺憾,因為值得他講述的幸福回憶加在一起,連半天都不到。我覺得我能365天不間斷地講,因為太多日常小事值得我去回憶。

不知何時開始,我深深愛上了冰激凌。無論是出去吃飯,還是和老公一起在”大學路”散步,我都會去光顧一家優酪乳冰激凌店。那兒的冰激凌無論味道,糖分,還是口感都無與倫比。孩子們發現我很喜歡吃冰激凌之後,每次他們路過那家店鋪,都會給我帶一些。

有一天,全家一起外出吃飯後,很自然地就到了那家冰激凌店。我發現年過50之後,身上的贅肉一天天增加,於是告訴老公說,要戒掉冰激凌。結果,老公說無所謂,還把勺子遞到了我面前。這時,女兒突然抓住我的手,把勺子推到我嘴邊,輕聲說:“泰晶閉上眼睛啦,讓我們猜猜是誰吃了冰激凌,是狐狸?兔子?還是美麗的媽媽?”

當時,我全身如同觸電一般,感受到了難以名狀的幸福。這可是20年前,我為了讓不愛吃飯的女兒拿起飯勺說過的話呀。“媽媽閉上眼睛啦。讓我們猜猜是誰吃了飯,是狐狸?兔子?還是可愛的泰晶?”孩子長大了,反倒開始對我使用這招。

“你還記得這些啊?我早就忘了……”

“我可記得一清二楚呢。”

還不止這些。孩子們還在上國小的某一天,我們夫婦收到了聖誕老人送來的賀卡。一直以為,聖誕節是給孩子們準備禮物的日子,沒想到我們也能收到禮物。孩子們為了關心自己的父母,創造了”大人的聖誕老人”。賀卡中寫道:

你們好!為了撫養好孩子,辛苦你們了。我是大人們的聖誕老人。第一次寫賀卡,所以寫得不好,見諒。再見!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這些小樂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他們長大後,也時常讓我感動,孩子們不只是從父母那裡單方面索取,還會給予父母很多。孩子們教我電腦的時候,態度無比和藹。我向他們請教英語對話問題,他們都會爭先恐後地教我,最近還開始幫我完成英語對話作業。即使反覆問同一個問題,孩子們也不會不耐煩,更不會責備我,反而是不停表揚我、鼓勵我。這讓我充滿勇氣,充滿動力。

小時候,聽到下班的鈴聲,我就會在小區門口迎接孩子爸爸。搬來首爾之後,會在雨天拿著雨傘去公車站等候孩子爸爸。在昏暗的傍晚。看到滿臉笑容的孩子爸爸從公車上走出來,總是讓我興奮無比,手牽手回家的腳步也變得更加輕快了。後來有了私家車,就不用再去等孩子爸爸了,也不用擔心他被風吹雨淋了。但我還是會帶著孩子們在小區門口,等他的車徐徐駛入。對於孩子、老公,還有我來說,每次相逢都讓人心動無比。

孩子們長大後,我還會時不時回憶起新婚時光,去迎接老公下班。通常都在家吃晚飯的老公,會在6點左右打電話告訴我他要下班了。早早準備好晚餐,我就會去公車站等候老公。最近,他重新開始搭乘公共運輸,讓等待變得更有意思。

比起我自己,更加熟悉的是老公的臉龐,因為看他臉龐的時間要遠長於通過鏡子看自己的時間。迎接這樣一張臉龐的心情是用語言難以表達的。老公在公車里也是面帶微笑,羞澀的微笑背後是無比的幸福。我們會在早晨分別:晚上重逢,就如同每年都在鵲橋相見的牛郎織女。日常生活中的這種小幸福,讓我們感到開心,也會讓我們充滿活力。

吃飯也好,迎接也好,關鍵在於怎么做。不同的行為,會有不同的結果。一起看著路邊的小花發獃,在夕陽下凝視對方,都會成為難以忘懷的回憶。

點點滴滴的幸福回憶,會凝聚成幸福的今天。愛會像回力刀一樣回到身邊。

文摘

如何讓孩子有禮貌?

即使是奶奶要回老家,我5歲的兒子都不會出門送一下。在路上碰到鄰居,他也從來不主動問候。我希望能夠培養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希望教會他一些基本禮節。

要從媽媽自身做起。

不去主動問候長輩,僅僅是因為他還是個孩子。對小孩子來說,主動向長輩問候既不習慣也不好玩兒。當然也有一些孩子是因為害羞。所以年齡較小的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根本不能算是有問題。了解孩子的天性會讓媽媽們在養育孩子過程中輕鬆很多。

愛玩、愛模仿、愛打賭是孩子的天性,甚至可以說孩子就是這三者的化身,為了這三樣東西,孩子幾乎可以做任何事情。只要掌握了這三點特性,媽媽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征服”孩子。

凡是孩子都愛玩。玩兒對於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情,一旦玩得興起,孩子是不會管周圍發生什麼事的。即使爸爸下班回來,即使平時最喜歡的叔叔、阿姨出現在眼前,他也會不理不睬。所以大人們要耐心等到孩子玩盡興。有時爸爸可以主動先向孩子打招呼:“爸爸要上班了!”“爸爸下班回來了!”等等。有父母會擔心,這樣豈不是讓小孩子太隨心所欲,那就更不懂禮貌了?其實不然。孩子會逐漸學著大人,主動去問候別人。更何況,家裡並不是只有爸爸和孩子在一起生活。爸爸主動打招呼的時候,媽媽可以熱情地予以回應,甚至可以把它當成一種遊戲,營造快樂的氣氛,我相信孩子也會喜歡上這種遊戲的。

對於我那不喜歡讀書的兒子,我是通過“石頭、剪刀、布”的遊戲讓他體驗閱讀的樂趣的。想讓他學習算數的時候,我就會“慫恿”他和我一起玩填數字遊戲。填數字遊戲會運用到加減乘除,所以在此過程中,他的算數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而且由於是在“遊戲”、在玩兒,他從來都沒有厭煩過。

凡是孩子都愛模仿。所以當爸爸上、下班回到家時,媽媽可以露出最燦爛的微笑到門口迎接,越開心、越熱鬧越好。孩子也一定會跟著媽媽去迎接爸爸的。孩子就是在這種模仿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

我兒子兩歲左右的時候,只要姐姐準備在眾人面前唱歌,他就一定會緊挨在旁邊。每每這個時候,親戚們就會問:

“話都說不溜兒,站在旁邊乾什麼呀?”

我會告訴他們:“看著吧,他也有自己要做的事情呢,是要一起唱歌呢。”

姐姐一旦開始唱,他就肯定會跟著一起唱。姐姐唱“小牛在哭呀,媽媽,媽媽,屁股好燙啊”,他就會跟著唱“呀”、“啊”。因為他太小,還不會發“哭呀”、“燙啊”之類的音,即便如此,還是會一直跟著唱,孩子就是這么愛模仿。

有些媽媽會當眾抱怨說:“我們家孩子就是這樣蠻不講理,整天皺著個眉頭。”其實,這等於是在告訴大家“我是個不稱職的媽媽”。如果媽媽開始舒展眉頭、平易近人,孩子也必定會成為眾人稱讚的好孩子。

乘計程車的時候,我都會主動先和司機說:“你好!”時間久了,發現我的孩子也開始學著我,主動向司機問好。之後,無論去哪裡,見到什麼人,孩子們都不會認生,都會主動向長輩們問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乖、學好,讓養育孩子的過程充滿樂趣,而且還會有意外驚喜呢。帶著小孩坐捷運的時候,我都會提醒他們說:“來,拉著手,看好腳下。”結果,不知從何時起,就看到年齡尚小的女兒,拉著弟弟的手說:“來,拉著手,看好腳下。”

呵呵,孩子真是愛模仿呀!

凡是孩子都愛比賽。現在就開始和孩子比賽吧。如果把整理被褥、整理玩具這類事情轉變成與孩子的比賽,就會輕鬆很多。看著扔得滿地都是的玩具,無論小孩還是大人都會感到茫然。有些媽媽因此規定玩具只能一件一件地玩兒,但這又會讓孩子失去玩耍的樂趣。此時如果引入“比賽”機制,跟孩子說:“我們比比看兩分鐘內誰收拾得更乾淨!”你會看到他飛快地去收拾玩具,比剛才玩的時候更加充滿活力。我們都見過常青藤,常青藤的芽很小,幾乎就是一個點,但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點,每天都會盡全力往上爬,直到爬上高樓大廈的頂部。隨著時間的推移,無數的點匯成一條線,無數條線又會匯成一個面,世界上沒有一天建成的羅馬。只要了解孩子的天性,養育孩子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需要媽媽們每天去關注,每天去照顧,每天去引導,直到他們長大成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