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橡皮人

婚姻橡皮人

所謂“橡皮婚姻”,是由“橡皮人”引申而來。王朔的小說《橡皮人》引發網路熱議,只因不少人覺得自己的生活狀態與無夢、無趣、無痛的“橡皮人”頗為相似。而“橡皮婚姻”則是指那些法律意義上的婚姻軀殼尚在,但貌合神離,無愛又無痛、無趣也無夢的夫妻生活。

簡介

橡皮人

婚姻橡皮人婚姻橡皮人

橡皮人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王朔時期,是王朔的一部小說,裡邊的男主人公被王朔塑造成了一名行屍走肉,寡廉鮮恥、沒有血肉、沒有情感,像一個橡皮人一樣針扎不痛、刀砍不斷。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橡皮人並不僅僅在初級市場化的社會洪流當中存在,在現實社會現行的價值規范和生存信念下,橡皮人繼續在我們周圍顯現,不論是在職場中還是在生活中,都能見到橡皮人的影子。只不過,我們希望探討的是:橡皮人並不一定都是消極的、負面的,它的麻木和它自身所具備的韌性是並存的,所有的事物都有它存在的兩面性,生存不是一個觀念的價值問題,而是實際的“活法”,很多時候選擇一種“活法”往往是被動的,由不得個人。

相比於職場來說,橡皮人的狀態其實更多地存在於我們的生活、情感上。工作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說是我們能賴以生存的根本。在解決了這個根本性的問題之後,情感則成為了人的第一需要。如果說在職場上麻木不仁做橡皮人,或者採取自己認為行之有效的方式來表現橡皮人的正能量,那么在生活中、感情生活里,也同樣有這樣所謂的橡皮人——情感橡皮人、婚姻橡皮人,這樣的存在也不能不從多個方面加以考量。

橡皮人的存在,在任何一種層面上,都不能僅僅代表負能量

特質

逆來順受是一種“美德”

婚姻橡皮人婚姻橡皮人

如果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闡述兩性生活中橡皮人是一種什麼樣的形態,那么可以這么形容:男女雙方左手摸右手,彼此間是一種習慣、一種親情,激情這樣東西已經消失了,甚至讓當事雙方懷疑它是否曾經出現過。

但事實是,即便是咱們所認為的所謂“橡皮情感”,沒有了激情、相互之間較為麻木,也並不影響他們繼續生活在一起。難道你不記得了嗎?橡皮本身所具有的彈性以及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消解自身危機的特性,就足以拯救一些貌似岌岌可危的婚姻

對大多數女人而言,婚姻都是她們生活和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婚姻生活里,她們投入了太大的熱忱和耐心,哪怕回報僅僅只是一件小小的禮物或者一個理解的眼神。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那種運氣。當其中的某個帶著滿心的傷痛、帶著對婚姻的失望默默走開時,她眼底眉梢的哀傷絕對會沉澱成一件利器留存心底,不經意間總會把自己的心刺得鮮血淋漓……

很多女人都有過“逆來順受”的經歷。這一點在20年前可能是不可想像的,那么現在是為什麼?因為現今這個社會,顛覆了以往人們的道德觀、羞恥感,夫妻間的出軌貌似成了一種習慣。古語說司空見慣,見得多了,便成了習慣,人就會失去自己的敏銳,變得沒有任何感覺。這是不是婚姻生活中橡皮人的真實寫照?趙女士給了一個模糊的答案。

之所以說模糊的答案,是因為當事人自己也難以明確婚姻生活的橡皮人究竟是什麼樣的寫照,她只知道在自己的婚姻生活中,容忍了丈夫的出軌,並且還有可能是一而再、再而三,“很多時候是因為覺察到一些蛛絲馬跡,但是如果一個人有心隱瞞一些東西,你是不可能知道他想些什麼做些什麼的,對嗎?”趙女士這么說。當然她有資格對婚姻生活提出這樣的質疑,因為她已經在這段婚姻當中生活了十年。在這十年間,她不知多少次感覺到自己的老公多少有點不對勁,有時候有痕跡,有時候她懷疑是自己的空穴來風。如果說婚姻中的橡皮人可以解釋為對另一方的所作所為或者存在可有可無,那么趙女士覺得自己是一個典型。只是她覺得,如果一定要將這些定義成為是婚姻生活的橡皮人,不如定義成為是婚姻生活導致的一種變態忍耐,因為每個人所要面對的生活都那么複雜,橡皮不橡皮完全取決於自身的需要。當你連自己的生活都不能圓滿解決的時候,如何有那種“一言不合拍案而起”的勇氣?

麻木是最好的自我保護

幾乎所有的橡皮人都有這樣一個特質,之所以能夠符合或者被符合橡皮人的特徵,基本上都出於某種倦怠或者自我保護,以一種消極的姿態表達著積極的自己。而他們內心的脆弱、他們不名的自卑或者無奈的孤獨與失望則變成了某種對立、某種無所謂。

自卑的人一般都喜歡為自己做一個結實的“自我保護”,來保證自己不受到傷害,能表面上不脆弱地生活和工作下去。橡皮的強度和韌性成了最佳選擇,不暴露自己的弱點,更不能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時候將自己的弱點表露出來,這都是所謂的婚姻橡皮人的特徵。但是,我們需要的自我保護,不能建立在過於敏感的基礎上,麻木,是一種最好的自我保護。內心是否固守著我們想要的生活,那是另外一回事,表面上我們已經無所謂了,婚姻中的橡皮人,就是這樣的一種寫實。

這個概念是廖女士灌輸過來的,她告訴記者,麻木的人是不會被刺痛的,表面上再怎么樣只是一種表象,而之所以讓自己的內心變得麻木,也只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在廖女士眼中,感情就是一個橡皮人,用力去打的時候,你也會疼。

她與丈夫之間幾乎沒有任何交流,老公在外做生意,她自過自己的小日子,只不過,她這小日子的一應開銷由老公負擔。女人經濟不獨立再想要求生活中的其它不是說不可以,但是相對來說就比較難。也不是說女人不工作就沒有自我,而是要看這女人的情商去到哪裡,廖女士顯然屬於其中情商比較高的一位。因為她告訴記者,她就如同一個橡皮人,麻木但是很有彈性或者說是韌性,她並不覺得跟自己的老公較勁就是勝利,她只是想順他的意,不管他是重視她還是忽視她,只要她繼續她的生活,情感上受不受傷害又如何呢?反正他們早已經沒有什麼感情了。

心聲

“我”寧可當一個橡皮人

王先生的婚姻生活出了軌,他喜歡的女孩子是他朋友的朋友。在某一次大家一起玩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喝茶竟然可以喝醉,原因就是那女孩子在對面看著他而已。

這種事情現在說來好像已經讓人無法相信,都覺得跟假的似的。就是在那天晚上,他覺得自己在自己的妻子面前是完完整整的一個橡皮人的形象,麻木得沒有思想、沒有感情。內心深處,他從來沒有想到過妻子的眼神,幾乎總是在期盼與守望另外一個女孩美麗的眼睛和天真無邪的笑容,“沒有誰被我們感動,被感動的常常是我們自己。”他說。

但事實上,麻木,也是一種逃避,王先生並沒有選擇離開自己的髮妻,而是放任他喜歡的女孩子離他而去,他也依然和髮妻生活在一起。人生就是一種習慣,他不敢也不捨得放棄現在的習慣去追尋另外一種虛無縹緲的習慣,因為事情不一定是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王先生唯一肯承認的事情就是,婚姻生活對於他,就是一種難以割捨的習慣,為了這個習慣,他寧願去麻木自己、寧願什麼也不去想。如果非要冠以他“婚姻橡皮人”的稱號,他也無所謂,他覺得人始終是懦弱的,婚姻關係當中的男女更加懦弱,既然沒有勇氣走出來,橡皮人也還OK,最起碼它還能自己保護自己,或者不被人傷害。

橡皮婚姻

狀態

有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22%的婚姻處於類似“橡皮婚姻”的狀態。

一、夫妻雙方惜字如金

夫妻雙方惜字如金夫妻雙方惜字如金

28歲的小霞已經結婚3年。隨著時間的推移,她覺得和老公之間的話越來越少,如今他們之間幾乎到了無話可說的地步。

早晨起床,她通常對老公說3個字:“我走了。”他則回答道:“嗯。”白天沒事時,他們從不打電話,有事時才簡短地打電話說幾句。某天,小霞突然想起這天是他們的結婚紀念日,可是撥通老公的電話,聽到那頭一個冷漠的聲音問道:“什麼事?”小霞覺得無趣,把“想一起出去吃飯慶祝一下”的話,硬生生地咽了回去,改口說了句“沒什麼事”,就掛了電話。

經常對配偶講些貼心話、私房話,這是構成和諧夫妻關係的要素之一。而當你已經懶得哄伴侶開心,那就意味著你們不再有情感上的交流,只是搭伴過日子而已。

二、生活中不再有興奮點

婚齡7年的阿城曾對婚姻有過許多夢想,剛結婚時他想和妻子一起做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旅行、聽音樂會,體驗各種不同的事物,但是現在這些都成了奢望。

如今,妻子常常連頭髮也懶得打理,總是穿著睡衣就到樓下逛超市,不修邊幅。阿城提醒她注意形象,她會說:“都老夫老妻了,你怎么還在意這些?”她寧願在家看韓劇,也不願和老公一起去短途旅行,“又沒有商場逛,有什麼意思?”

阿城覺得,和妻子在一起生活變得越來越無趣。“說實話,現在妻子對我的吸引力甚至還沒有一個陌生女網友來得大。”阿城說:“我也試著改變這一切。那天經過電影院,我想重溫過去的時光,於是興奮地約她出來看電影,沒想到她在電話那頭就開始數落我:為什麼非要今天去看?星期二是半價,多等一天有什麼關係?你不當家不曉得柴米貴……居然叫我把票轉賣出去。唉!”

你和愛人多久沒有開心地笑過?多久沒有在一起做一些令人興奮的事情了?如果你覺得,和他在一起的生活是那么一成不變,你的開心和痛苦都不能強烈地表達出來,甚至,連一個人玩網路遊戲也勝過與他相處,那你就要小心了。

三、不再爭吵

生活中不再有興奮點生活中不再有興奮點

結婚不到兩年,英子就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了丈夫手機里的曖昧簡訊。一開始,她還頻頻找他吵架,甚至到公婆那裡去哭訴,但後來她想通了,老公雖然有點花心,每月的工資卻都準時上繳給她,而她也不想弄得“魚死網破”。所以,久而久之,她都懶得找他鬧了。他們每天各做各的事情,互相漠不關心。

其實,那些整天吵架的夫妻,比沉默寡言的夫妻更容易生活在一起。爭吵至少表明夫妻雙方還有勇氣互相交流,而冷淡的默不作聲則是問題嚴重化的徵兆,你們已經視對方如空氣一般了,這真的很可怕。

四、性生活可有可無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林琳發現自己對性生活毫無興趣。林琳的老公經常加班,下班回家後又喜歡把自己關在書房裡上網,所以兩個人難得一起上床睡覺。偶爾有一次上床時兩個人都還醒著,林琳想和老公說說這幾天公司里發生的有趣的事情,沒想到還沒說到5分鐘,就聽見了他打鼾的聲音,林琳只能無趣地側身睡去。

現在林琳和老公已經分居了,她說反正他們睡覺的時間也不同,這樣大家都睡得比較好。她說:“有時候我覺得我們倆就像兩個陌生的房客。”

沒有愉悅的性生活,標誌著夫妻之間已經不再有身體和心靈的交流。

如果你的婚姻出現了以上一種“症狀”,那就意味著你的婚姻進入了初級“橡皮化”階段。而如果明顯出現以上四種“症狀”,那也就是說,你的婚姻已經完全“橡皮化”了。

病因與治療

不再爭吵不再爭吵

當初,兩個人情意濃濃地走進圍城。卻有些家庭甚至婚房內的喜字尚在,夫妻感情卻已經被橡皮的遲鈍所抹殺,只剩下兩個人搭夥過日子。這是為什麼呢?

分析“橡皮婚姻”之所以形成的“病因”,其中有先天的原因,也有後天的原因。

先天的原因包括夫妻雙方性格內向、缺乏愛好、感情基礎薄弱等。

“結婚才一年,就發現雙方的溝通少了很多,可能是性格關係吧。”張小姐在一家銀行里當會計,老公搞行政工作,兩人性格都比較內向。張小姐說,“當初覺得性格相近是件好事,現在才發現,兩個性格內向的夫妻容易讓婚姻進入‘死水’狀態。”由於平時兩人工作比較忙,這種情況日漸加劇。

顧女士和丈夫當初是由相親認識的。婚後顧女士才發現,丈夫一年中有大半年時間在外做生意,她不得不習慣一個人生活。丈夫即使回到家,也常常是早早地躺在床上呼呼睡去。最初顧女士還會埋怨丈夫不管家,但後來她發現,她的埋怨多了,丈夫就更不願回家。於是,顧女士選擇了沉默。反正對她來說,不管丈夫回不回家,她的生活都是一樣的。

後天的原因則包括婚姻過程中由於出軌、家庭暴力、父母干涉等引發的各種問題。

這段時間,娟子的老公幾乎每個周末都會準時失蹤一兩天,徹夜不歸,而且手機關機,音信全無。娟子不笨,她當然知道老公幹什麼去了,但是她已經懶得跟他爭吵。娟子說:“孩子還在讀國小,這時候離婚,對孩子的影響太大了。為了孩子,就將就一些唄。”此外,娟子知道,離婚除了傷害自己和孩子以外,對年邁的父母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娟子覺得,為了讓父母放心,維持一個完整的空殼婚姻也是很有必要的。

娟子和老公之間雖然早已沒有了愛,但不可否認,娟子的老公還是盡到了一個丈夫和父親的責任。而且,家中的財政大權一直掌握在娟子手中,雖然她不能享受到老公的體貼,但是物質的體貼讓娟子得到了另一種補償。

至於娟子的老公,他也是不願意離婚的。這個精明的男人當然非常清楚離婚對於這個“經濟共同體”的傷筋動骨,像這樣既維持婚姻,又在外“紅旗飄飄”,付出的代價要小得多。

總而言之,無論“橡皮婚姻”的起因是什麼,結果都是一樣的——夫妻雙方越來越麻木。麻木是一種最好的自我保護方式,麻木的人不會受傷,不會被對方過激的言辭所傷害,但是,婚姻也因麻木而最終被“橡皮”了。

面對“橡皮婚姻”,求新求變是唯一的出路。

首先要重拾信心。婚姻生活很容易磨掉夫妻雙方彼此的個性,比如,一些女性會向家庭主婦靠攏,以為這樣才有利於婚姻。其實,能保持幸福婚姻的人,往往也是能保持自己個性的人。在婚姻生活中,感情細膩的妻子常常起著更大的作用。因此,對女性來說,不僅要做個家庭主婦,更要做有個性的家庭主婦,重拾在婚前的信心和愛好,讓自己容光煥發、生氣勃勃。

其次,要讓自己變得有趣。與使人心跳加速的愛情相比,婚姻生活是瑣碎而平淡的,我們應該以平和的心態來接受這個事實。面對日復一日的生活,要讓自己變得有趣起來,時常製造生活中的小驚喜和小浪漫,激發雙方的興奮點和興趣,讓婚姻生活也變得有趣起來。夫妻雙方要善於從平常的生活中發現情趣和感動,用自己的活力感染周圍的人。

最後,要有勇氣改變現狀。對一些夫妻來說,“橡皮婚姻”已經成為一種麻木的習慣,他們已經懶得再用激情去改變現狀。這種想法才是最可怕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