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寧草海保護區

威寧草海保護區

威寧草海保護區為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境內。由草海保護區管理處管理。威寧草海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87年,1992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高原濕地和以黑頸鶴為代表的珍稀鳥類。被列為中國重要濕地。

簡介

威寧草海保護區威寧草海保護區
威寧草海保護區是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境內。由草海保護區管理處管理。威寧草海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87年,1992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高原濕地和以黑頸鶴為代表的珍稀鳥類。保護區總面積為120平方千米,其中水面、沼澤面積40平方千米,環海積雨坡面面積45平方千米,農林用地35平方千米。威寧草海濕地被列為中國重要濕地,濕地面積120平方千米。保護區屬山地亞熱帶西南季風氣候,垂直氣候帶明顯。年均氣溫10.4℃,1月平均氣溫1.9℃,極端最低氣溫﹣15.0℃;7月平均氣溫17.7℃,極端最高氣溫32.3℃。年均降水量951毫米,主要集中在5~10月。年日照時數1805小時。盛行西南風,年均風速3.2米/秒,最大風速20~25米/秒。

濕地狀況

保護區濕地地處雲貴高原中部的烏蒙山脈叢的腹心部位,呈現高原緩丘地貌,有漏斗、落水洞、溶蝕窪地、盆地、上升泉、下降泉、地下河等地貌形態。草海盆地地形趨勢為西、東、南三面地勢較高,自盆地中心向北逐漸降低。濕地面積約27.01平方千米,以湖泊濕地為主,包括周邊沼澤、河流濕地等。

水文

草海為濕地主要水體,因湖中水草繁茂得名,又名松坡湖、南海子、八仙湖,為貴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屬長江水系,為金沙江支流橫江的格澤河的上源湖泊。水位2171.7米,長14.2千米,最大寬6200米,平均寬1760米,面積25平方千米,最大水深5米,平均水深2.4米,蓄水量6000萬立方米。湖水呈黃綠色,透明度0.624米,pH值8.0,礦化度276毫克/升,屬重碳酸鹽類鈣組Ⅱ型水,年均水溫15℃,局部水域受到輕度污染。溶解氧總平均量為7.785毫克。水源依賴湖面降水和地下水補給。主要有北門河、東山河、卯家海子河、大中河、白馬河等入湖河流。水位超過2171.7米時,湖水漫過滾水壩流入黑龍洞後,進入地下成為潛流,至松林出地面,經橫江注入金沙江。

土壤

保護區內土壤可分為淋溶土、初育土、水成土3個土綱,濕暖淋溶土、石質初育土、水成土3個亞綱,黃棕壤、石灰土、石質土、沼澤土4個土類,暗黃棕壤、棕色石灰土、鈣質石灰土、沼澤土和泥炭沼澤土(見沼澤土)5個亞類。湖盆地發育土壤以高原黃棕壤為主,濱湖為沼澤土,海拔2500米以上分布有高山石灰土

生物資源

保護區植被為高原山地常綠櫟林、常綠闊葉混交林和雲南松林,是國內黃杉林分布最集中的區域。區內為各種野生動物尤其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頸鶴的棲息地。

植物資源

保護區共有種子植物有124科372屬672種(包括栽培種及變種),其中裸子植物5科13屬15種,被子植物119科359屬657種。共有苔蘚植物36科68屬145種,其中苔類植物13科14屬17種,蘚類植物23科54屬128種,優勢科為叢蘚科、真蘚科、灰蘚科和青蘚科。共有蕨類植物17科29屬52種,優勢科為蹄蓋蕨科、鱗毛蕨科和水龍骨科等。共有水生維管束植物25科37屬,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植物有海菜花、黃杉屬所有種。保護區陸生植被以雲南松、華山松、黃杉為優勢種;水生植被有9個群落類型,包括水蔥、水莎草、空心蓮子草、竹葉眼子菜、狐尾藻等。</P>

動物資源

保護區動物種類主要有鳥類、浮遊動物、底棲動物、魚類、獸類、兩棲和爬行類、昆蟲類等。①鳥類。共有17目34科203種,其中留鳥88種,夏候鳥21種,冬候鳥69種,旅鳥13種,濕地鳥類共有97種,主要為鴨科、秧雞科和鷹科種類。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有7種,包括黑頸鶴、白頭鶴、金雕、白鸛、黑鸛、白肩雕、白尾海雕;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有21種,包括白琵鷺、黑臉琵鷺、鴛鴦、鳶、蒼鷹、雀鷹、松雀鷹、草原雕、棕背田雞、紅角鴞、雕鴞、短耳鴞等;《中日候鳥保護協定》規定種的有50餘種。②浮遊動物。共有79屬155種,其中原生動物66種,輪蟲43種,枝角類25種,橈足類21種。以砂殼蟲、匣殼蟲、鞍甲輪蟲、臂尾輪蟲、腔輪蟲、長肢秀體涵、湯匙華哲水蚤等為優勢種。③底棲動物。共有45屬52種,其中腹足類9種,甲殼類2種,寡毛類12種,蛭類2種,水生昆蟲27種。④魚類。共有4目6科12屬14種。以鯉形目居多,有9種;其次為鱸形目,有3種;外來魚3種。主要種類有鯉魚、鯽魚、貝氏鱉鰷等。⑤獸類。共有7目11科18種,其中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有2種,包括穿山甲、水獺。⑥兩棲、爬行類。共有兩棲動物2目7科12屬14種,爬行動物3目6科14屬19種。其中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有1種,即貴州疣螈屬。⑦昆蟲類。共有13目58科152屬189種,其中蜻蜓目8種,同翅目23種,半翅目18種,脈翅目2種,鞘翅目31種,雙翅目17種,鱗翅目77種,膜翅目3種,蜉蝣目、革翅目、廣翅目和長翅目各1種。

保護工作

保護區建有管理站4個,設立了標本室、陳列室和分析化驗室。自保護區建立以來,相繼開展“草海鶴病研究”、“黑頸鶴食性研究”、“黑頸鶴越冬行為研究”、“黑頸鶴無線電追蹤”等研究項目。1991年通過採取措施提高湖水水位,使濕地得以恢復。1996年保護區管理局組織開展水禽調查,對黑頸鶴及灰鶴種群變動進行計數與監測。1993~1997年草海保護區管理處與國際鶴類基金會、國際漸進組織合作開展村寨發展項目,包括“漸進項目”和“村寨信用基金”2個子項目,實行農民環保員制度,成立自然保護和發展協會、禁漁協會,以有效保護濕地資源。2005年在國家林業局、省林業廳支持關心下,完成了《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基本建設可行性研究》,並獲得國家1000餘萬元的基本投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