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貴[台灣作家]

姜貴[台灣作家]
姜貴[台灣作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又名王意堅,其作品被稱為台灣官方五六十年代文學正宗。《鏇風》成書於1952年,當時的台灣文壇,“陸續提倡反共抗俄的文學,以及‘適合戰鬥時代與戰鬥任務’之‘戰鬥文藝’,因而濃厚的政治氣氛充斥在五十年代的文壇之中。”現代文學史家夏志清評論姜貴是“正視現實的醜惡和悲劇面。兼顧‘諷刺’和‘同情’而不落入溫情主義的俗套,可說是晚清、五四、三十年代小說傳統的集大成者”。

基本信息

台灣版本

本名王林渡,民國前四年十月生於今山東省諸城市,民國“六十九年”病逝,享年七十三歲。中日戰起,投身軍旅;退役後,經商失敗,並照顧臥床八年的病妻及三個兒子,生活困頓。晚年,仍寫作不輟,長篇創作源源發表。姜貴共完成二十餘部作品,代表作《鏇風》獲中華文藝獎。他是第一屆吳三連文藝獎得主。文史評家夏志清說他:「正視現實的醜惡面和悲劇面。兼顧『諷刺』和『同情』而不落入溫情主義的俗套,可說是晚清、五四、三十年代小說傳統的集大成者。」《鏇風》被推選為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暨台灣文學經典三十。

大陸版本

姜貴(1908~1980)

本名王林渡,筆名辛季子,現代作家,山東諸城人。1921年在濟南讀中學。國民革命軍北伐時,赴廣州。參加北伐,並加入中國國民黨。1929年任國民黨部中黨部秘書處《中央黨務月刊》編輯,撰寫長篇小說《迷惘》。1931年赴北平讀大學。1935年在徐州津浦鐵路局任職。1937年參加國民黨軍隊,後為湯恩伯總部成員。抗戰勝利後,以上校退役,轉業銀行,鏇又經商。1948年全家到台灣台南。1965年移居台北,先後任台灣電影公司編審委員、國際關係所兼職研究員。1975年因病移居台灣中部。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說《突圍》、《蘇不纏的世界》、《雲漢悠悠》等,長篇小說《鏇風》、《重陽》、《湖海揚塵錄》等。

姜貴[台](1908.11.3—1980.12.17)

原名王林度,又名王意豎,山東諸城人。曾就讀於濟南省立一中,後轉學表島膠澳中學。1926年畢業,到廣州國民黨中央黨部工作。九一八事變後到北平鐵道學院讀書。1935年任職於徐州津浦鐵路。1937年投軍,抗戰勝利時已是湯恩伯部下一名上校,參與了上海接收。不久在上海退役,服務於銀行,後又經商。1948年底舉家到台灣,住台南17年。起初經商,經商失敗後逐漸以寫稿謀生。

1928年在上海完成處女作長篇小說《迷網》,“是一個畸形戀愛的悲劇故事”,第二年由現代書局出版。在徐州時期,周圍是麻將妓女,希望突破那個生活圈子,寫了另一部長篇《突圍》。到台灣續寫了不少長篇小說。1952年完成他的代表作《鏇風》,投寄各報刊出版社屢遭退稿,直到1957年才自費印出500本。因坊間有同名作品,當時改名《今檮杌傳》。兩年後才恢復由明華書局出版。1961年出版另一部長篇小說《重陽》。一生共寫20多部作品,幾乎全是長篇小說。自己認為只寫了“兩部半書”,除上述《鏇風》、《重陽》外,“半部”指《碧海青天夜夜心》,全書50萬字,內容拉雜,想好好刪改而未果。 在其逝世前兩年曾獲第一屆吳三連文藝獎。

著作書目

迷網(長篇小說)1929,現代書局

突圍(長篇小說)1940,世界

鏇風(長篇小說)1957(自費印);1959,台灣明華書局

重陽(長篇小說)1961,台灣作品出版社

春城(長篇小說)1963,台灣東方圖書公司

江南江北(長篇小說)1963,香港真理學會

碧海青天夜夜心(長篇小說)1964,台灣長城出版社

白金海岸(長篇小說)1966,台灣省新聞出處

小園花亂飛(長篇小說)1966,台灣中華日報社

卡綠娜公主(長篇小說)1967,台灣聯合出版社

朱門風雨(長篇小說)1967,台灣聯合出版社

爐花記(長篇小說)1967,台灣自由談雜誌社

湖海揚塵錄(長篇小說)1968,台灣中國時報社

焚情記(長篇小說)1968,台灣聯合圖書公司

喜宴(長篇小說)1971,台灣華視出版社

烈婦峰(長篇小說)1971,台灣驚聲文物供應社

桐柏山(長篇小說)1974,幼獅

白馬篇(長篇小說)1974,幼獅

無違集(雜文集)1974,幼獅

花落蓮成(長篇小說)1977,遠景

蘇不纏的世界(中篇小說集)1977,遠景

雲漢悠悠(中篇小說)1978,時報

白棺(長篇小說)1978,台灣聯亞出版社

曲巷幽幽(長篇小說)1979,台灣天華出版社

姜貴自選集(即長篇小說《曉夢春心》1980,黎明

永遠站著的人(短篇小說集)1982,九歌

姜貴的小說續編 應鳳凰編,(出版年代不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