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萬壽

報紙結合實際推廣先進經驗的範例

——介紹瀋陽日報推廣姜萬壽經驗的報導

《人民日報》1951.01.30
一月十日與十二日,瀋陽日報突出地報導了瀋陽被服一廠先進生產者姜萬壽同志由於調整勞動組織,而提高了生產的經驗。
這是一個有思想的連續報導。它著重地報導了姜萬壽的先進經驗、以及如何推廣先進生產者的經驗,並報導了推廣後的效果。
瀋陽日報關於推廣姜萬壽經驗的報導,在一月十日的報面上,曾集中地,幾乎以一版的全部地位,刊登了《推廣姜萬壽經驗大會》的新聞,《認真推廣先進經驗》的社論,和《實際表演》的照片等。該新聞表明,在推廣姜萬壽先進生產經驗中,瀋陽日報不僅是深入實際工作發掘和采寫了這個報導,而且是召開《推廣姜萬壽經驗大會》的舉辦者之一。位居工業城市的瀋陽日報,把自己置身於實際工作中並有系統地推廣了生產中的先進經驗,這就為報紙結合實際創造了一個良好的例子。瀋陽日報社社長徐志同志在“推廣姜萬壽先進生產經驗大會”上的講話里指出:“報社協助被服局、被服工會,事先進行了研究工作,並舉行了表演;今後報社將經常採取這種工作方法來傳播各種先進經驗。”他這個看法是正確的。
由於瀋陽日報的工作人員親身投入於推廣姜萬壽經驗的工作之中,他們就能夠從實際出發,分辨是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一直到解決問題。如在《認真推廣先進經驗》的社論中,該報就曾經在表揚姜萬壽同志的功績同時,尖銳地批駁了生產競賽運動中單靠“加班加點”,無限提高勞動強度的偏向。該社論中說:“目前瀋陽各產業系統的不少領導者………,提高生產的辦法就是無限制的加班加點。”他們甚而“不顧國家的法令,不顧工友的健康,不顧機器出事故。”他們所以這樣做,“有的藉口生產競賽爭模範,有的藉口任務大或任務緊,有的藉口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想方設法提高勞動強度。”其結果是“機械損壞,事故增多,工人健康受到影響,出勤率下降,廢品增多,損耗大………等。”同時也指出了姜萬壽的生產經驗所以值得推廣,正是因為它擺脫了單純依靠加班加點的落後方法,而在現有的人力條件與機械設備的基礎上,用調整勞動組織,改善各個工作環節之間的相互關係中提高了生產效率。在新聞與社論中均曾提到:姜萬壽是不久由工人中提拔起來的工務科長,他知道自己的責任重大,“完不成任務要負責。但經常依靠加班加點總不是辦法。”於是他就用另一種先進的方法,代替了加班加點。這段生動的描述,對於依然沿用“加班加點”來提高生產量的領導者來說,是有很大教育意義的。社論對此十分肯定地說:“發明創造,改進勞動組織,改進生產工具,改進操作方法……是辦好工廠的最重要的方法。”毫無疑問,這是應當極力提倡的方法。
要提倡的弄清楚了,要反對的也交待明白了,然而用什麼方法把這些先進經驗普遍地推廣到民眾中去呢?瀋陽日報除集中地發表了新聞、社論、照片,以及各廠的反映外,還特別突出地報導了《推廣姜萬壽經驗大會》,而這次大會的內容主要則是“實地表演”,完全打破了單純的“講演”、“報告”的老一套公式。該新聞內對“實地表演”曾作了這樣生動的描述:“進行表演的是縫紉工趙景林,因為沒有加強幫工工作(即改變前的方法),凡是取送與整理活計,都由他自己來做,因此機器就開一會停一會,這樣做了二十五套衣服的零物,費時四十三分十四秒。”而用姜萬壽所創議的新方法,仍由趙景林表演,“凡是取送和整理活計,都由幫工來做,趙專門操縱縫紉機,只聽機器“軋軋……”直響,停的時間很少,結果同樣二十五套衣服的零物,只用了三十分二十五秒,提高效率百分之四十二點六。” 用這種生動而實際的推廣方法,各廠工人代表當場表示回去就要學著辦。隔了一天之後——即十二日的瀋陽日報上,就出現了“工聯”,“軍屬”等被服廠採用姜萬壽方法成功的反映,各廠產量均提高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同時,還刊登了被服局所屬鞋廠及第三廠的實驗結果,他們證明姜萬壽的方法,同樣適用於製鞋工廠。也同樣適用於其他產業部門。因此,也值得向全國各地推廣。接著在一月十四日的瀋陽日報上,又發表了中央電影局北京製片廠已把姜萬壽的先進經驗拍成影片的訊息,擬在全國放映,把這一經驗“更廣泛地推廣到每個地方”去。
單就姜萬壽生產經驗推廣之迅速一點來說,瀋陽日報是起了巨大作用的,因此瀋陽市總工會,在關於“姜萬壽同志改進勞動組織,提高生產的通報”中,就強調指出是“由於報社參加”,因而在“集中突出的宣傳先進經驗上,就取得了很大的便利與效果。”
瀋陽日報在推廣姜萬壽先進生產經驗的方法是值得學習的一個榜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