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廣志

姜廣志

姜廣志,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泗洪縣書法家協會主席。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姜廣志書法2姜廣志書法
姜廣志,1961年出生,江蘇泗洪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泗洪縣書法家協會主席。現供職於泗洪縣教育局。參加中國書協舉辦的展覽10餘次,出版專著和作品集4部,300多篇書作、論文在《中國書法》、《書法》、《書法報》、《書法導報》、《書法賞評》、《江蘇教育》等報刊發表。

人物評價

其一

說字解文——談談姜廣志書法文/許衛國廣志是一個小有成就的書法家了,但從目前表現看,還算低調,如果不通過別人介紹和自報家門,知道他有一手好字的除非是有通天慧眼。
中國漢字千萬年的傳承,經過多少人的打磨和改革,使之成為藝術真是天下一大奇觀。它從具象出發,而兼及想像與抽象,使之成為綜合性
姜廣志書法姜廣志書法
視覺藝術。它的美感不是驚世駭俗的崇高,不是嘆為觀止的和諧,不是無邊無際的自由,而是把崇高、和諧與自由融為一體,使之成為詩、成為畫,比詩畫又更溫柔敦厚、安定平和、淡泊雋永,五味俱全,可視可聞。
縱觀書法史,僅以書技傳世者甚少,更多的都是朝庭名臣,文壇大腕,他們的書法貴族氣濃厚,也有相當品位,細細發現,字裡行間也有庸人之氣。官場的無聊,難有真純藝術的立足之地。書如其人,字如其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書法是具有濃厚的人性美和自我表現意味的藝術,它是一門人性的藝術。說到此,我們縱觀廣志的書法作品,也是在曲折坎坷中前進的。生活中種種環境與遭遇不時地對他與書法的提高和長進有所教益,也有所衝擊,也正是在這些很多衝擊中,廣志堅持下來,並克服不少困難和困擾,執著地以書法完善自己,支持自己。
偉大總有特別之處,藝術的崇高必有卓爾不群的特質,平庸而無個性既不是藝術也不是藝術家,而是一個無能保守的官僚。在這個社會裡見效快、效益高的是投機經營往上爬,巧取豪奪朝下壓,而還在伏案苦練的人真有點令他們同情、可憐與恥笑了,他們認為權術比藝術要高出不知多少倍。
人都是為信念理想去活著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們都有一個直覺經驗,字寫得好的人必不是平庸愚蠢的。字愈精神人愈靈,字愈潦倒人愈昏。回顧廣志前三本書法集,再看今天新作品,見廣志精神還在。只希望廣志開拓胸襟,放遠目光,集中智慧,珍惜精力,字寫到這個份上,且不要再為世俗所困,不要為得失所擾,書法已經是你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追求藝術就是追求獻身,何止是艱苦,何止是折磨呢。
寫下去,練下去,讓你的字多一點文人氣、書卷氣,多一點真、善、美,把人類共同厭惡的習氣沖淡一點,那便是你的貢獻。有這點貢獻,足矣!此生無憾。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其二

守住寂寞守住夢想文/許小二喧囂浮躁的年代,想出名的人數不勝數,想一夜成名的也大有人在,作為多次獲得全國正規書法比賽大獎,又擁有中國書協會員頭銜的姜廣志,幾乎隔三差五就能收到參賽、參會、入選名人辭典、與書法大師聯合出書的邀請,可見他在書法界已小有名氣,但是,不知情的人根本不知道身邊這個人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書法家。
廣志寫字,童年出於興趣,少年出於愛好,也曾有過虛榮,功利的情緒,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除了自覺以外,更知藝無止境,德藝雙馨
姜廣志書法姜廣志書法
的真諦,要達到這個境界,守住寂寞,守住夢想是唯一途徑。
廣志是一個工作上責任心強,家庭愛心重的人,每天都要處理大量繁雜的事情,多年的辦公室工作上傳下達,迎來送往,365天,隨時有事,事事不小,熱鬧不斷,如果一旦耐不住寂寞,就會前功盡棄,別說練字,讀字也會沒有耐心了。正如此,不管如何干擾,如何誘惑,他的內心深處的藝術夢和他的靈魂形影不離。
文如其人,書法亦是,廣志的書法的大氣源於胸懷,落筆的沉穩源於品德,輕重緩急,剛柔並濟,源於對藝術哲學和為人做事的感悟,圓方動靜無疑不是對生活,對審美真誠的實踐,古樸處,是法度的遵循;出奇處是靈感的迸發。龍飛鳳舞時是內心情感波瀾的奔騰,而不是那些花拳繡腿的表演;橫平豎直處,也不乏詩的格律,歌的音韻,畫的神采。
廣志做人規矩,寫字也不搞怪,這規矩不是保守,而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敬仰,是為了傳承,發展,發揚光大。廣志深知任何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的藝術都是曇花一現的,譁眾取寵可以,賞心悅目很難,更不要說審美教化了。
廣志,寫字在於寫志,志就是夢,志向而已。書法是觀賞藝術,寂寞最終是為了藝術品的響亮展現。我們期待廣志的字越寫越廣————廣字亦內涵豐富,可盡情理解。你的字寫得越好,我們的生活就越愉快,身體就越健康,就會多點人味,少點俗氣,我等即便是附庸風雅,也總比俗不可耐好一點吧。
守住寂寞,就不會有冷清;守住夢想,就不會有寂寞。聽起來有點繞口,但堅持下去會很順心。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其三

姜廣志其人其字文/高莊二十年前,人們就發現,在姜廣志的家鄉江蘇省泗洪縣,從機關到學校,從商鋪到工廠,到處是姜廣志題寫的門匾、招牌,認不識姜廣志的人認為這個人定是老私墊先生,或省城高人,非同一般。其實那時,他剛剛二十出頭,也很一般,這“一般”一直是姜廣志對自己書法的評價。
而外界卻不是這樣看,無論行家,還是業外人士,對姜廣志的書法從沒有小覷過。
姜廣志書法姜廣志書法
國家級書法刊物的編輯們,國家級正式比賽的評審們,不僅見多識廣,本身也是書法造詣很深的行家,看到姜廣志的投稿總是眼睛一亮,不僅到了來稿必登的地步,來稿必獎地步,而且還給評註。而姜廣志總是很吝嗇的,他很少投稿,輕易不出手。這種吝嗇正是對藝術的珍視,維護著藝術的尊嚴,正如文學作品,連自己都沒有感動,還能傳播嗎。這就是姜廣志功夫在詩外的一種藝術觀,他的興趣是書法,而他經常涉獵的卻是文學、哲學、美學、歷史、音樂等等,他不以練壞千支筆,用了萬張紙的“成績”來表示自己的刻苦和毅力,他對每一筆,每一划都有深思熟慮,都有感悟,絕不走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學藝道路。
姜廣志的書法作品有人看來是傳統的,傳統得近似保守,這正與創新形成了矛盾,他正視矛盾,不僅不迴避矛盾,而且堅守了自己的藝術立場,他認為,無論堅守傳統,還是創新,都必須堅守藝術準則,美學原則,堅守絕不是保守,學古也不是泥古,是修煉自己的功底,是汲取前人的精華,前人的東西是當代任何號稱大師的人也終身難以學完,終身難以達到的。而創新業也絕不是空中樓閣,牆頭蘆葦,沒有根底,靠自我標榜的所謂流派,裝神弄鬼,故弄玄虛,靠花拳繡腿來譁眾取寵。藝術和科學一樣,藝術就是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和驕傲。姜廣志對前人近乎迷信,是基於自己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這迷信不是走火入魔,而恰恰相反的是他清醒的看到自己的不足。•
姜廣志的書法作品路數廣闊,真草篆隸,巨幅小品,都有驕人的展示和成就,初看大氣磅礴,龍飛風舞,多讓人一見鍾情,但細細品味,就看出其間的安詳和寧靜,沉穩和含蓄,這已經超出一般書法的境界,已經不是技術層面的東西,而是心靈深處的修養、學養等等綜合的體現,那種撲面而來的書卷氣,正是對當今社會燈紅酒綠,浮躁淺薄的風氣的抗爭和反動,仁者見仁,會得到心身的安寧,智者見智,會感受到藝術的滋養。
姜廣志目前從事的工作正與他書法表現的氣度、品質、形神恰恰相反。他是一個政府機關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迎來送往要加班加點,上傳下達要快捷迅速,左右逢源要謹小慎微,大事小事,事事關心,各個方面,面面俱到,沒有三分鐘的安靜,與書法遠離,與書本遠離。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姜廣志卻以不斷提高的書法藝術水平的成果,常常給人們驚喜和感嘆。而他一直以書法愛好者自居,而不是和一些人一樣,不僅心安理得地接受別人稱之為書法家,
書法大師,還自己到處大言不慚地自詡完全就是。
書法是中國傳統藝術,它的精妙構成和博大內涵是傳統藝術的最高境界,最能全面地體現人類的藝術智慧和思想,光靠天賦不行,光靠毅力也不行,它最終要歸結到人的精神境界之下。姜廣志的獲獎項目從國家級到省級可以羅列一大串,出版的書法專著好幾本,好評如潮,可他總是從零開始,從忘記成績開始,日常生活中,與他人交往中,從不談自己如何了得,總是傾聽他人他行業人士的高談闊論,從中得到啟發。從這一點看,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姜廣志還會進步,因為他真的相信了——藝無止境!
(作者系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特邀作家)

其四

胸懷廣志昂首闊視雄強剛正苦樂相生文/王惠正時戊子季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吾應邀與姜廣志先生聚於洪澤湖畔泗洪縣。
緣於同好,余與先生談吐投緣,頓覺相見恨晚。姜先生生性恬淡,心境清虛。余愛其率真豪邁樸厚之秉性
姜廣志書法姜廣志書法
,敬其孜孜不倦磨礪之精神。於是視先生為藝道上示範之良友,生活中為人之楷模。
姜先生廣志自幼酷愛書法,心摹手追,與書藝結下不解之緣。雖忙於教育與行政,然閒暇之餘,先生卻興致盎然,以苦為樂,勤練不怠,自然書藝大增。三伏數九,躬耕不息。幽閣只燈,全忘丑時幾更,悚然日明,恨晨光竊窺窘相。“不戚戚憂貧賤,不汲汲求富貴”,隨遇而安,苦樂相生。先生既非聖賢,於是余有嘆焉。章法布局,以其求思之廣而無不深也。“世之奇麗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有非志者不能至也。”跋涉藝術之巔為苦,浸淫書畫之味則樂。“樂與苦,相互倚伏者也,人知樂之為樂,而不知苦之為樂,人知樂其樂,而不知苦生於樂,則樂與苦相去能幾何哉!(劉基)”苦樂相生,又怎一個妙字了得!
吾乘盎然趣啟扉佳作,頓入曠然妙境。東坡有詞曰:“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先生正是擇楷隸入手,後攻行草,楷帖主攻歐、顏。歐之勁媚峻健與顏之渾厚端莊,互動臨習,相得益彰,又博取漢隸之長,臨習中探求諸名家特點表現與規律之所在,汲取眾家之長而為已所用。
“骨勁神清自高雅,健筆凌雲意縱橫”。然也。觀賞先生之書法,其師宗歷名碑法帖,上溯漢唐遺韻,下追明清流趣。注重用筆之輕重、緩急、圓方、動靜、剛柔、枯潤等特點,或苦拙厚重,剛勁有力;或典雅俊秀,朴茂多姿;或婉約婀娜,賞心悅目。其書遵循法度,力追雄強勁健之風,如高山飛瀑。若坐若行,點如山頹,滴入雨驟;纖如絲毫,輕若雲霧。厚重處蘊育靜謐,剛勁處彰顯雄強,無雕飾而露純樸,去嫵媚而顯剛正。提按頓折,
剛柔相濟,揮灑自如,酣暢淋漓。以奔放之激情,豪爽之意氣傾注筆端,用節奏氣韻以強調線條流向之生命力與韻律感。隸則在傳統碑貼之上融合眾家之法,參以魏篆,且結體用筆之多變,使之朴茂多姿,另闢蹊徑。書法大家鄒德忠先生對其書法藝術褒揚有加,並欣然題署書名。
“寫字者,寫志也,筆情墨情,皆以人之性情為本,是則理性情者,書之首務也”。其人之雄強剛正,率真灑脫之秉性已入字裡行間。字如其人,書品即人品,誠然。然藝無止境,書途遙遠。余堅信,先生博聞廣識,胸懷廣志,昂首闊視,定能拾級藝術頂巔!
姜廣志書法姜廣志書法

學海無涯,藝無止境,餘年輕識淺,愚鈍言訥,蒙厚愛囑作文以記之,於盛情何敢懈怠!然藝術之作,貴在賞者會意,雖書風淋漓,熟知稚弱之筆,安能遂意?惟願諸師,賞作而善指要,則幸甚矣。
觀廣志先生書藝有感並記於煙臺雲豐齋。
(本文作者系寰球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

理論研究

其一

試論書法創作的基本要素文/姜廣志談書法的創作,首先要具備一定的基本素質,其次才能談到創作。創作是學習書法的高級階段,它必須建立在雄厚的書法學習的基礎上,否則就是空中樓閣。
這裡所講的基本素質應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基礎理論,二是基本技能,三是個人修養。
姜廣志書法姜廣志書法

一、書法的基礎理論
書法的基礎理論的範圍較大,它包括書法史、真、行、草、隸、篆各書體的演變和發展,不同時期的代表性書法家和他們的作品以及他們的風格特點,古典書法理論,名作認識和欣賞,碑帖的認識,文房四寶的了解等。這些基礎性理論的掌握,對我們的仍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同時也避免了創作的盲目性,如:有些人不懂得一點書法理論,連一件書法作品好在什麼地方和不好在什麼地方也談不出來,甚至連常見的病端也看不出來,這從何談起書法創作?
宋王安石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書法藝術的很大的特點也是看上去容易,實際並不是霉么簡單。這要靠我們平時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柑結合,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為書法創作打下堅實的基本功。
二、基本技能
這裡所講的基本技能包括執筆、運筆,任何一種書體的基本點畫和結構特點。其中執筆、運筆,屬於普通入門的範疇,在這裡不作贅述。至於手對某一書體後更多書體的點畫,結構特點的掌握和套用,則是創作的前一個階段。
對於一種範本的學習,從讀、摹、臨、背,到掌握其形、氣、神、意,並不是十天半月或三五個月的工夫就能達到的。這裡包含著很多艱辛,有些人初步具有臨摹的基礎,就去搞書法創作,為時太早。如果真正能達到背帖,對原本特點及規律都能信手得來,當然也可嘗試著去進行創作。說實在的,一些書家學習好一種範本心摹手追,從形似到神韻卻花了幾年,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功夫,才真正掌握範本的內涵。
他們這樣的學習態度,給我們樹立了榜樣。如我國著名書法家任政,從七、八歲起,每日懸臂練習大字200個,專心攻習多種法帖,以厚其基,以盛其氣,60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書園中,終於形成了自己書體風貌。我國第一部《書學史》作者老書法家祝嘉,到現在他已臨過120多種碑帖,每種都臨百回以上,多的臨習了六、七百回,特別愛好的寫到了上千回,他的書法已達“筆力驚絕”“力透紙背”之境。從書法家們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基本技能是書法創作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基礎切不可忽視,“萬丈高樓平地起”。
三、個人修養
如果說書法本身的功力為書內功,那么個人修養則為書外功。要搞好書法創作,必須注意個人的自身修養,
姜廣志書法姜廣志書法
即書藝以外的其它修養,包括學識修養,思想品德修養和藝術修養以及生活經歷的積累等。宋蘇東坡說:“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神通”,精闢地說出了文化知識修養在創作中的重要作用。
清末書法理論家楊守敬在《在學書邇言》中曾說,學書者除了要有天分,要多見、多寫以外,還要有二要:一要晶高,品高則下筆妍雅,不落塵俗;二要學富,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於行間。這裡為學書者所提出的要求就是要思想品德修養、知識修養。“多見”就能博採眾長,“學富”就有書卷之氣,因此,廣泛的藝術修養、豐富的知識、寬廣的眼界和胸懷,是增強自己書法藝術的意境、氣勢、韻味的重要因素。
古人說“書者,心之跡也”,一語道破了一件書法作品往往熔鑄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出作者的道德和情操,因此人們說“字如其人”。縱觀歷代的書法家,他們大都具有高尚的品德,他們的道德、情操、人格氣節和他們的書法作品並傳後世。使人們獲得很深的教益。王羲之的那種曠達豪放的氣概,祝允明的風流瀟灑,鄭板橋的不同流俗,鄧石如的樸質敦厚等。他們優良品質就是他們藝術造詣的土壤。相反,品德不好的人,即使書法再好也不能被人們所重視,如宋四家之一的蔡京,就是因人格不好,被易為蔡囊。宋代的秦檜,明代的嚴嵩等,他們都是善書的,但因為他們都是奸宄之徒•,因此也就無人欣賞他們的書法藝術。
基於上述,自身修養,在書法創作中具有重要的位置,“要學書,先做人”,其中自有一定的道理。
(此文發表於《校園書法》2010年第4期)

其二

淺談書法欣賞文/姜廣志說到書法欣賞,有的人認為這是從事書法的專家的事,或是做書法這門學問的人的事,還有的人認為,任何一個中國人,只要他不是文盲,對於字的好壞都是能看得出的,其實,這都是不全面的。
姜廣志書法姜廣志書法

書法的欣賞,由於欣賞者的審美觀和欣賞者的素質等各方面情況不同,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況且書法屬於藝術,而藝術又不同於自然科學。如數學裡題目有一具體的答案,二加上三等於五,是個準確的數字,如有任何偏差,結果則不成立。藝術則不然,沒有一個固定的尺度。
由於每個人的喜好興趣不同,對藝術作品的評價和看法則也不同,就像發酵過的豆腐,愛吃的人覺得香,不愛好的人覺得臭,感覺截然不同。對於書法來說就更明顯了。同樣一幅作品,如果兩個各持不同意見的人,爭論不休,是誰也說服不了誰的。
然而,一個人的審美興趣,又不是一成不變的。興趣有了變化,欣賞角度也不一樣,所持的觀點也就不一樣,這要和一個人的年齡、性格、修養、情緒、環境以及時代風尚等有關。如對同樣一幅作品來說,開始是由於自己的認識水平低,對書法藝術真諦還不能全面準確地把握,因此也可能把一幅好的作品誤以為不是一件優秀的作品,再由於自己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努力地學習,自身的素質在不斷地提高,則可能對這幅作品的看法和過去截然兩樣。
有時還因一個人對這門藝術的掌握程度不同而不同。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關於這個問題,有人曾這樣打比方,如看棋賽,有時一個妙棋的出現,不會是所有觀眾都能理解的,程度高的馬上叫絕;程度稍低的要想一想才嘆服;程度差的,要再看幾步才漸漸領悟;再差的,可能就什麼也看不懂。這就由於水平的層次不同,看問題的程度也不同。
可見,書法藝術的欣賞,是受各種因素影響的,看法不可能都一致,也不必強求統一。那么,是不是說對書法的欣賞就毫無標準可談了呢?前面所說的只是影響書法欣賞的不同因素。其實具體的欣賞原則也還是有的。
南齊王僧虔說:“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可紹於古人。”這句話說到了書法欣賞的妙處。同時也指出,欣賞書法作品的優劣,應從兩個方面去看,一方面看書法作品所具備的神采;一方面是要看作品的形質。神采和形質是兩個不同的方面。
形質,是我們從書法作品中可以看得見的東西,是具體的實在的。這包括點畫運筆的剛柔、輕重、粗細、緩急,結字的符合法度,章法的安排,墨色的處理等。通過形質既可以辯出一幅作品的精、氣、神等方面,也指書家的個性、修養和書寫時的思想感情。“神采”所指的內容是抽象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欣賞過程要靠欣賞者去認識、理解,往往不容易言傳。
這裡先從以下幾方面談書法的欣賞,即點畫、結字、墨法和章法。
姜廣志書法姜廣志書法

一、點畫
關於書法作品中的點畫問題,在一幅書法作品中,基本點畫都沒有處理好,那怎么能說它是一幅好作品呢?既然是欣賞點畫,那么什麼樣的點畫才叫好呢?這裡的形態又和用筆有一定的關係。因為點畫的形狀是通過用筆表現出來的,用筆要有停蓄斂放。姜白石關於用筆的快慢問題有論述:“遲以取妍,速以取勁。先必能速,然後為遲,若素不能速專事遲,則無神氣,若專務速,又多失勢。”這說明用筆的快慢,已決定點畫形狀的美醜。至於點畫的形態效果的優劣,古人作了精闢的論述,晉王羲之在《筆勢論十二章》中說:“夫者點,皆磊磊似大理石之,或如蹲邸,或如蝌蚪,或如瓜瓣,或如栗子,或如鶚口,尖如鼠矢。”這段話就是對點法進行了形象化的描述。橫畫如千里陣雲,給人以空靈之感,意境深遠,如多橫並列,取勢變化。豎畫,懸針鋒芒畢露,垂露則內含圓潤。單豎則如萬歲枯藤,蒼勁有力。多豎組合則有相向相背,也叫相吸相斥之別。其餘的點畫的形態和組合形式,不一一舉例。
陸維釗先生曾說:“字之間架,則如人之骨相,務須長短相稱,骨肉調勻,左右整齊,前後舒泰。反之,如頭大身細,戶歪背曲,手斷足跛,即不致如病人扶床,支撐失據,也必如醉人坐立,不翻自倒,聚跛癃殘疾於一堂,能不令人對之作嘔?”這段論述,即指出字的點畫安排要有機組合,且遵循著一定的整體構成法則。其總的宗旨是運筆如錐畫沙,筆筆中鋒,行筆如屋漏痕,因勢運行,自能有姿。反之,則粗細不稱,殘缺不全,勾若蟹爪,豎若死蛇,點畫安排不自然。
二、結字
結字,也是書法欣賞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字,是由基本點畫組成,
姜廣志書法姜廣志書法
如果說欣賞字的點畫是從局部來看的,那么欣賞結字則是從整體而言的。
明項穆說:“書有三要:第一要清整,清則點畫不混雜,整則形體不偏斜;第二要溫潤,溫則性情不驕怒,潤則折挫不枯澀;第三要閒雅,閒則運用不矜持,雅則起伏不恣肆。”這第一要也正是針對結字而言的。當然這裡所說的“清整”的結體,只能說是結字中一種方法或形式。孫過庭說:“至如初學八布,但求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除絕,復歸平正。”說的也是有關結字的問題,所講的平正,則是指最後追求的是在點畫變化中尋求結字的平穩。有人曾把結字比成“七巧板”,這充分說明點畫組合的靈活多變。字的結構,只要符合字結體規範,各人可有各人的安排方法,總的原則是結體協調,靈活掌握變化、呼應,講究自然的姿態,使整體渾然一體。也正像人面孔,同樣是五官的組合,但每個人的面是不是一樣的。
結字也屬小章法,因此也強調布局,疏密相間,錯落有致,偃仰向背,陰陽相應,以及避就、頂戴、穿插、意連等等。儘管這些已被普遍承認的法度,即勻稱、平穩,但也各人有各人的風貌、氣韻。這就是在法度、準則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然而創新又不是無本之木。
三、墨法
書法作品中用墨的好壞能直接影響藝術的效果。《書譜》中說:“帶燥方潤,將濃遂枯”,所指的是作品中不能單一地套用。古人有云:“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以潤取妍,以燥取險。”欣賞書法的墨法,最重要的是要有自然中見匠心。衛夫人的《筆陣圖》中說:“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這裡也是在講用墨,多骨的筋書和多肉的墨豬,其實是用墨中的一個極端和另一個極端。我們在欣賞中要善於區別墨豬與厚重,筋書與病書。要做到用墨得體,善於將濃淡結合,燥潤相間,流動自然,這是用墨上的可取之技。
四、章法
品評一件書法,從章法上去分析,就是對書法作品進行整體上的欣賞,是品評的一個重要方面。章法包含兩個意思:一是
姜廣志書法姜廣志書法
指款式,即作品的形式,如對聯、中堂、條屏等。二是指分行布白。古人說“計白當黑”、“知白守黑”都是關於布白的經驗總結,有的書法作品,字寫得很好,但整體缺少合理的安排,布局不協調,使書法的效果大為減色。通篇的位置經營,虛實照應,是個很值得研究的領域。鄧石如曾說:“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說的就是章法布局的虛實問題。總之,品評書作的章法,最要緊的也是要看其是否自然。字的位置經營,要隨筆勢而出現錯落、大小、偃仰、平直、振動、燥潤。且不能做作、或隨心所欲、或機械地安排一個字大一個字小,一個字傾左一個字傾右,或一個枯一個潤。這樣人工雕刻的痕跡較為嚴重,就是不自然了。因此,新穎出自功力和修養,否則,一味追求“險而奇”則成為“怪俗”。
以上所描述的點畫、結字、墨法和章法四個方面,是書法作品中能直接看到的,具體的方面,屬“形質”範圍。
欣賞中並不是單獨分析其形質的優劣,還要透過這些形質去看“神采”。行質是具體的東西,屬於技術部分,神采是抽象的,則指意境。神采是通過形質來表現的,不可能存在沒有形質而有神采的作品。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單形質好,神采不佳,其藝術價值也是不大的,“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這是很有道理的。
元陳繹曾在《翰林要訣》中說:“情之喜怒哀樂,各有分數:喜則氣和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哀則氣鬱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情有輕重,則字之斂舒險麗,亦有深淺,變化無窮。”這段話說出了字的點畫組合與書寫者的感情有著密切的關係。
一幅好的作品,能使人感到愉快、舒適、振奮並得到美的享受。西漢楊雄稱書法為“心畫”,晉王羲之稱之為“書意”,唐孫過庭稱之為“佳境”,五代貫休稱之為“神力”,明徐文長稱之為“書神”,這些都可說是書法的生命力的顯示,書寫者情感、個性、修養等的寄託。人們常說:“字如其人”正是此理。
書法欣賞,是一個複雜的心理過程。要準確而全面地欣賞書法作品的藝術價值,欣賞者也應具備一定素質。首先要有書法的基本功,即有書法實踐的體會,不懂得書法的人,也是不容易正確欣賞書法的。其次是具備一定的書法理論知識,了解一些書法史,歷代有代表性的書家、書作、書論及文字學的知識。再者是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質。這樣欣賞書法才能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此外發表於2007年《江蘇教育》7.8期合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